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伴魚家長說:培養建立孩子學習思維體系比得分更重要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人文2021-05-26
簡介快樂教育實踐者、伴魚產品運用Tina對記者分析指出,現在的孩子比家長想象的更聰明,更主動,因此家長需要順勢而為,把孩子當成小大人,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獲取並支援孩子的想法,既能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促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有利於家庭

學思維有用嗎

因直擊現實教育問題屢上熱搜的電視劇《小捨得》迎來了大結局,但其引發的教育焦慮討論還遠沒有結束。

劇中家長給孩子瘋狂報培訓班的行為被不少網友稱為“人間真實”。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家長是否真如《小捨得》一般奉行“雞娃”教育?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透過對多位伴魚家長深度訪談後發現,雖然現實中的家長也看重成績,但真正“雞娃”家長並不多,相對成績,家長們更在意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

另外,透過這次訪談,記者也從家長的講述中窺見當下孩子的一些特徵,如聰明、主動,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有鮮明的性格,有情感和熱情,他們不是做題工具和刷分機器,他們能感受到來自學校、家長的期望,但不需要一直催促,他們有一定自覺性,能做好自我管理。

伴魚家長說:培養建立孩子學習思維體系比得分更重要

現實家長並沒那麼雞血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句話用來形容電視劇《小捨得》再合適不過了。劇中媽媽田雨嵐是最典型的“雞娃”家長,在她看來,小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就抓緊抓緊再抓緊,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獲獎證書拿到手軟,這才是孩子在成長中應該保持的狀態。

事實上,現實中的家長並沒有那麼雞血,他們更注重性格培養、知識基礎積累,而不是一定要孩子做尖子生。伴魚使用者柚子媽媽告訴記者:“我更看重孩子的基礎素養,培養孩子樂觀勇敢的性格,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童年,所以我不會像電視劇中那樣雞血,只要能保證他不掉隊,能正常升學就可以。”

和柚子媽媽一樣,家長Alven常常自嘲是佛系家長,即便身邊也有孩子教育抓得很緊的家長,但在她看來,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好他的性格、學習習慣等方面基礎素質,為孩子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人生比的是一個長跑,前期消耗的太多反而擔心後勁不足。或者一直優秀,只關注成績,而忽略了成長過程中其他的快樂和精彩,我不會讓我的孩子這樣”。Alven說。

在記者採訪中,包括柚子媽媽、Alven在內的多位伴魚家長認為,過度“雞娃”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痛苦,還有家庭的各種矛盾,甚至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感和厭惡。“我們做父母的,儘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的視野,儘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比如物質、理念,給他傳遞理想的種子,剩下的由孩子自己來選擇。”一位家長說。

不過記者注意到,雖然上述家長在採訪時自稱是佛系家長,但不代表他們就對孩子採取放養式的教育方法,相反,他們更關注、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積極與孩子進行對話,既不放縱,又不過分要求孩子,多透過溝通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根據孩子的喜歡與否,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報名。

總結伴魚家長們的教育經驗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即首先糾正唯分數論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其次是透過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或者學習方法,讓他們建立一個常態化的思考模式,鍛鍊和提升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習慣,達到建立思維體系的目的。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一輩子只夠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必須是孩子所熱愛的領域和專業,一旦發現這樣的領域,就鼓勵支援孩子去勇敢追求,一直向前,絕不動搖,我覺得這才是孩子一生的情感支點和奮鬥意義。”柚子媽媽說。

孩子比家長想的聰明、有主見

透過對伴魚家長的訪談,記者還發現當下的孩子更聰明、更懂事,且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他們喜歡的東西會直接告訴媽媽或者爸爸,比如上完一堂課,他們會直接表達出喜歡或者不喜歡,在學習這件事上,尤其如此。

家長Lisa告訴記者,在學習伴魚繪本一段時間後,無意間發現伴魚線上少兒英語課程,就給孩子報了一節試聽課,然後孩子就喜歡上了,主動要求報名,雖然孩子英語基礎比較弱,上課有點吃力,但很喜歡伴魚的這個外教,所以就一直跟著學到現在。

“孩子上第一堂外教課的時候,我其實能感受到她是聽不懂的,孩子沒辦法領會老師在說什麼,但老師透過肢體語言去引導孩子如何操作,最後透過課件上展示和提示的一些內容,孩子完整上下來一堂課了。”Lisa表示,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孩子也不需要家長提醒,放學回到家之後,會主動做好課前準備等老師上課。

快樂教育實踐者、伴魚產品運用Tina對記者分析指出,現在的孩子比家長想象的更聰明,更主動,因此家長需要順勢而為,把孩子當成小大人,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獲取並支援孩子的想法,既能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促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有利於家庭親子關係的和睦。

據Tina介紹,伴魚相關課程在設計之初,就秉著母語教學法教學的理念,從學英語到用英語,營造一個完整類母語的英語語言環境,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口說英語,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進一步豐富學習場景,伴魚打造了多種型別課程產品,以滿足不同型別、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場景和學習需求,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

孩子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最直接的體現是能夠不用家長催促,能夠自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英語素養。伴魚學員Amy的爸爸告訴記者,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孩子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更強了,開口也更自信了,除了英語口語能力,他的知識面也拓寬了不少。“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注重啟發和引導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建立自己的學習思維體系,從更長遠的成長來看,這些基礎素養的習得比一時的得分更為重要,對於啟蒙階段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總而言之,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一味的跟風、打雞血。在《小捨得》的結局中,一直實行“雞娃”式教育的家長田雨嵐最終選擇對孩子不再嚴苛,將孩子的足球等愛好還給了孩子;另一位家長南儷則在由“佛繫帶娃”變成“雞娃”教育後,也在不斷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結束語:

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沒有一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隨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之處。再者,在教育內卷盛行的背景下,更應該保持自己獨立思考,不被教育焦慮裹挾,透過長期引導,幫助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同時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從身體、心理等多方面幫助孩子健康全面發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