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由 瑞安鄉村振興 發表于 娛樂2022-03-28
簡介瑞安米塑2009年5月,列入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瑞安哪裡有賣茶具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小編剛剛獲悉,9月份,溫州非遺館將推出“百工一條街”非遺傳承人瑞安專場現場展示展演活動,其中包括瑞安角雕、瑞安木雕、瑞安竹編、圓木器製作技藝等10個參展專案。瑞安的小夥伴們可以在溫州非遺館看到“自家”的非遺文化啦!趕緊約起~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參觀時間和地點

百工參觀時間

9月份每週六上午9點至下午3點

分別是9月7日、9月14日、9月21日、9月28日這4天。

參觀地點

月份每週六上午9點至下午3點

龍灣區興區路16號文化用品市場B幢3樓

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甌塑即油泥塑,也稱堆漆、甌塑,由我國傳統漆器藝術中的堆漆工藝發展演變而來,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最早興於漢代,建於北宋年間的瑞安慧光塔、江蘇瑞光塔,都曾出土了用堆漆裝飾的“經函”、“舍利函”與舍利寶幢,據考證均為溫州製品。明清時,市場競爭激烈,堆漆工藝開始廣泛應用在佛像門神、拱廊壁畫及民間嫁妝傢俱上。清末民初,溫州堆漆名藝人謝森寶將漆灰材料改成油灰材料,始稱油泥塑。為區別於其他傳統堆漆藝種,1959年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將其命名為“甌塑”,是浙江省著名的特色傳統工藝品之一。

甌  塑

2014年12月,列入第八批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瑞安一帶,早年子女出嫁,其嫁妝中就有不少銀器。製作銀器飾品,先要稱出其所需的銀料,將它投入化煉銀的坩堝,放在爐上熔化。打銀藝人會換用一種獨特的方式,用嘴銜著一條吹風管,持續地向爐裡吹氣(加氧),使爐火呈白熱化,以保持銀水不凝結。再經過挑頭、鏨花、焊接等工序,被製成風格各異的、精美別緻的銀飾品。瑞安莘塍胡益興銀樓自民國初期創辦以來,已傳承四代,因其貨真價實技藝精湛廣受好評。

銀器製作技藝

2014年11月,列入第八批溫州市級非遺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瑞安角雕是以水牛角為主要原料,雕刻出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陶山鄭宅人吳仕洪,精通雕、塑、堆、畫,在溫州地區頗有名氣。1974年,陳光宇師從吳仕洪,精通於木雕、石刻、根雕等技藝,並一直從事角雕的設計、創作和授徒。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和刻苦鑽研,終於形成了一套角雕的獨特技藝。角雕題材不僅涉及植物、鳥獸還有古典人物、龍鳳等。每件作品都精益求精,神形兼備,深受城鄉民眾喜愛。代表作有《嫦娥奔月》、《壽星獻桃》、《龍舟》等。

瑞安角雕

2014年11月,列入第八批溫州市級非遺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瑞安木雕興於南宋,盛於明清。南宋時出現日用器具木雕為主,繼之興盛建築構件與配飾木雕、宗教造像,明清以來大戶人家與士子喜歡小型木雕擺設件,有木雕部件和飾件的傢俱也日趨繁榮。尤其是清中葉以來湧現的結婚迎新“千工床”,其門罩、簷板等木雕技術日益精緻,雕刻的題材涉及人物、山水、花卉、鳥獸,栩栩如生。

瑞安木雕

2012年12月,被列入溫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竹編是瑞安具有民間特色的手工藝,因它與生產、生活關係密切,工匠各地都有,特別是山區的一些鄉村,有的農戶全家都搞竹編制作,賴以為生。瑞安竹編取上等三年長的新鮮竹材,按實際要求鋸成竹段,用劈刀劈成要求的寬度、厚度,去掉蔑黃,取其蔑清和二層,再刮片,然後分片劈絲,防蛀、防黴處理,高溫蒸鍋後定型,編織、裝搭、堆花、打磨、油漆、成形。竹編作品有花瓶、茶具、錦格、茶壺、花籃等多種精美工藝品。

瑞安竹編

2009年5月,列為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圓木”作為傢俱來說,是早年姑娘出嫁不可缺少的妝奩,不管家境如何,女方總得要置辦一些圓木“家生”作為隨嫁妝奩,一般人家通常做最常用的十多件,而富裕人家則要做一套幾十件。圓木製作是運用弧形木板,拼製成圓柱形器具。板之間連線的方法不盡相同,有用生漆加魚膠粘結,有用竹釘相連,也有點漆後再加竹釘連線,還有外加幾道銅絲箍的。

圓木器製作技藝

2012年12月,列入第六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米塑又稱“粉塑”,和北方的麵塑相似,一起被稱為我國食品塑作工藝的“兩絕”。瑞安民間製作米塑早在宋代時就有,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米塑的原料為糯米粉、粳米粉,加少量水後進行和粉、蒸熟、揉搓,加入顏料,形成多種彩色的小米團,用揉、捏、搓、掐、刻、刮、剪、貼等手法,製成人物、花卉、果品、瑞獸等,用於壽慶、新屋落成、婚嫁、筵席、祭祀等場合。瑞安“陳恆發”米塑技藝經陳學金、陳鴻釧、陳貽春三代人研究發展,集雕塑、戲劇、紙紮、書法、繪畫等藝術,並融匯民風民俗、傳統故事、吉祥紋飾之精華,獨創一格,名貫甌越。

瑞安米塑

2009年5月,列入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瑞安銅藝堅持純手工方式,以銅水銅片為原料,利用鑄造及打製技術,完全不加焊接地打造傳統銅器。銅藝,主要分鑄造與打製兩類。鑄造以模具澆鑄同水成型,主要用於藝術品;打製以薄銅錫片為底,用模壓或錘子敲擊而成,以日用品為多,主要有盆、爐、盒、壺、杯、鏡、鍋、碗、筷、蚊帳鉤、鈕釦等。此外,打製成型後的器具,還可以透過鏨、刻、雕、批、鑲嵌等多種裝飾工藝進行加工。

瑞安銅藝

2016年11月,列入第十批溫州市級非遺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甌繡,因產地在甌江流域,故名。甌繡的特點是主題明瞭、構圖簡潔、針法多變、色彩絢麗、繡面光亮、釘腳平齊、神韻生動。甌繡內容有山水、花鳥、風景、人物,尤以人物見長,多以“八仙過海”、“麻姑獻壽”等吉祥圖案為題材。甌繡以五彩絲線、白布料為原料。工具主要有刺繡花針、刺繡架、刺繡框等。瑞安陶山一帶仍活躍著甌繡女工小群體,依照圖樣進行來料加工。

甌  繡

2012年12月,被列入溫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振興動態|約起!瑞安非遺文化9月登陸溫州非遺館!

傳統制艾條為純手工,製作流程為採摘艾葉,進行晾曬,再用石臼搗碎,之後再經碾壓船碾成粉狀後製成艾絨粉,最後放桑皮紙經傳統艾條機包紮而成艾條。早在宋朝,瑞安就有艾灸醫術,瑞安百姓有每年端午家家戶戶插艾的習俗,因此藥農們會在端午前將艾草割來運往城裡出賣,餘下的艾葉收集晾乾儲存用作泡澡、泡腳以及製成艾條。製作艾條的艾絨十分有講究,必須是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直至軟細如綿後製成的艾絨方可使用。瑞安市傳騰中草藥專業合作社是瑞安目前唯一一家制作艾條的合作社,以生產方式傳承手工艾條製作技藝。

傳統手工艾條製作技藝

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十批溫州市級非遺名錄。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後臺刪除

每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3時

點選進入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