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由 清晨大路嘚吧嘚 發表于 人文2022-05-23
簡介2、逃避懲罰當可能面臨懲罰、拒絕、嘲笑、孤立、損失甚至危險時,我們也會從眾,“指鹿為馬”中附和說馬的大臣們就是如此

指鹿為馬說的是誰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陛下。”

秦二世說:“這分明是一頭鹿,怎麼是馬呢?”

趙高回答:“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不妨問問左右大臣,看他們怎麼說。”

左右大臣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凡是說鹿的都被陷害,從此百官懼怕趙高,再也不敢說真話了。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發生過我們不做深究,我想知道的是

如果你處於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說?

你可能會陷入兩難境地,想說是鹿,但又怕被報復;想說是馬,又無法突破自己的良知。

好了,不糾結了,我們換一種方式,

假設在這裡做一個記名投票:還是面臨以上情況,你會說馬還是鹿?

我想幾乎100%的人都會投票是鹿,而不是馬,為什麼?

兩個原因:1、因為是記名投票,如果投馬的話,你怕被大家認為你是虛偽的人、懦弱的人。2、被報復的危險已經解除,你可以遵從自己的良知來回答。

好,我們接下來再來一個例子,看你如何選擇,如圖。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左邊是一條直線X,右邊是三條直線A、B、C,你的任務是判斷三條直線中哪一條與直線X的長度最接近?

這個判斷對你來說應該很容易,對吧?很明顯,直線B是正確答案。

好,我們換一個場景,你和4個人在一個房間裡一起看這張圖,其他4個人先選,他們都選擇了A,你作為第5個人會選擇什麼?這就是著名的“阿希實驗”。半個世紀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進行了12輪這樣的測試,發現第5個人跟從選A的比例達到了35%。之後“阿希實驗”被無數次的重複,結果幾乎與阿希的結論完全一致。

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什麼?

從眾!

什麼是從眾?從眾就是受到來自他人或者群體的真實的或者想象的壓力,一個人的行為或意見發生了改變。

那為什麼會出現從眾呢?主要有3個原因:1、想要自己正確;2、逃避懲罰 ; 3、獲得認同

1、想要自己正確

人人都有想讓自己保持正確的慾望。當他人的行為有可能使我們懷疑自己最初的判斷是錯誤時,就可能出現從眾,阿希實驗就是如此。另外,對於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也會從眾。比如到了一條美食街,你不確定哪家好吃時,就會觀察哪家人多或開啟大眾點評看看大家怎麼說。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2、逃避懲罰

當可能面臨懲罰、拒絕、嘲笑、孤立、損失甚至危險時,我們也會從眾,“指鹿為馬”中附和說馬的大臣們就是如此。這些年報道的多起歹徒當街行兇,圍觀群眾無人上前制止,說的也是如此。不用在道德層面譴責他們,因為這是人自我保護的一種本性。換一個不這麼危險的場景,公司領導在給全體員工開會講話時,出現了多個語誤和資料引用錯誤,你會指出嗎?還是跟隨其他人一起默然。

3、獲得認同

當可以獲得認可、認同、喜愛或獎勵時,我們也會從眾。如:當公司組織團建和聚餐時,你可能對此並不敢興趣,但往往也會參加,就是為了獲得認同。當你到一個陌生的語言環境工作生活時,你會更有動力學習當地語言,不僅是為了交流,也是為了獲得當地人的認同。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從眾是人類幾十萬年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本能,它可以讓個體獲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機率,所以無論在”指鹿為馬”中你如何選擇都無可指責,因為這是為了保護自己。但目前從眾有被越來越多人利用的趨勢,如商家門口僱人排隊造成搶購假象,網路水軍帶節奏,網路直播資料造假、股市莊家買空賣空等等。為了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眾裹挾或欺騙你,我們需要

瞭解從眾背後的心理執行原理,以便面臨下一次從眾選擇時,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