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千年郡縣探馬踏

由 南方日報 發表于 旅遊2023-01-24
簡介比如在祿嶽村委會上村片區設立“連江郡縣、保安縣、保寧縣治遺址公園”,在馬踏鎮乃至更多的中小學校加強歷史教育,進一步拓展人文旅遊

茂名電白馬踏老大是誰

廖君

電白是什麼模樣?是依山傍海的濱海綠城?還是“唯用一好心”的親善之城?冼夫人、王佔鰲、建築之鄉、沉香之鄉、千年商港……電白的名片很多,但哪一個更重要?

“十四五”期間,電白致力打造成為“非珠”地區經濟第一強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山海好心之城。媒體報道已經繁多,但或許,我們可以從文學的角度,描繪出電白的文旅畫像,記錄下電白的發展足跡,呈現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這一段段故事,來自山野水境、名勝古蹟,也來自村鎮街市、鄉土民間。我們希望,它能讓你看見一個更“高畫質”的電白。

馬踏,早有“電白糧倉”之美譽。作為電白圩鎮,因數百年郡縣歷史,馬踏有著厚重的分量。相傳古有仙人云遊赤嶺,登高四望,為青山綠水陶醉,縱馬馳騁,在青石留下深深的蹄痕。據說遺蹟存於馬踏石村,大青石中有石窩,形似馬蹄印,故為“馬踏”。

馬踏作為行政機構設置於明代。這裡有電白四大古圩之“馬踏圩”。馬踏圩起源時期只有曾、翁兩姓氏,後來發展繁榮。這裡靠山瀕海,是電白山區與沿海村鎮中間地帶,是山貨海產集散地。每逢圩日,附近的霞洞、林頭、觀珠、望夫的商販運來稻米、水果、竹器等山貨,大榜、爵山、電城、樹仔的商販運來食鹽、魚蝦、蠔貝等海產,陽江儒洞人運來布匹等雜貨,在此互市銷售,日漸成圩。

走過古老的馬踏圩,熱鬧的市井中看不到古老青磚與老街了。偶見斑駁的老牆與石柱,在後街村明清古廟,一副門聯道出圩市的古遠:“赤嶺王門市,丹宮神洞巖”。

我們一行直奔祿嶽村委會地區,去尋找1050年前古老郡縣的遺址遺蹟,那裡曾作為四百多年的州郡縣的治地。探尋連江郡,之前我專程與文史專家鄭顯國老師研究許多。翻開中國歷史地圖冊,“連江郡”“連江縣”“保安縣”“保寧縣”的名字赫然在目。這些嶺南古老的郡縣,居然與馬踏南部村落有重要聯絡,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

淅淅夏雨中,我們進入祿嶽村委會上村。經過上村小學,車子繼續往山谷地前進。四周草木蔥蘢,荒蕪一片,一座深紅的廟宇矗立在前,這是在上村東江廟遺址建立的紀念建築,旁邊是東江嶺。廟門緊閉,一大束供香正紮在香爐上,燦爛如花。“廟鎮祿鄉成物阜,神應嶽社濟民生”,門前的對聯或許透露著古遠的資訊。

雨後的東江嶺生機盎然。環顧四周,我們努力地尋找一千多年前城市的蛛絲馬跡。但見巨石崢嶸,芳草萋萋。東江嶺不高,約莫六七十米,不遠坡地開闢種植了沉香樹。細雨中,我們艱難地行走在山坡。舉目遠眺,附近連綿山嶺,群山如黛,面前是山谷盆地,中間地帶遍佈村落、民居、水塘、農田。據考證不遠處一千年前是河流,現已斷流,荒廢為田野。南北朝時期這裡是東江、西江交匯地,故命名“連江”。

綜合文獻及我們重新考證,公元528年(南朝梁大通中)南北朝時期至公元972年(宋開寶五年)北宋時期,馬踏鎮祿嶽村一直為州郡縣治所在地。從連江郡、縣治到保安、保寧縣治,歷時444年(其中高州高涼郡同治連江、保安、保寧縣63年)。而我們現站立的山坡,就是當年連江郡郡治所在地。從南朝梁大通中開始,高涼郡分為11個小郡。連江郡包括今天的馬踏、嶺門、電城、望夫和觀珠沙琅的東南山區部分。唐開元元年(713年)高州治從良德遷到連江,唐天寶元年(742年)廢高州設高涼郡,到唐乾元元年(758年)又廢郡為州,到唐大曆十一年(776年)從保寧(原連江)遷高州州治至電白縣治(長坡舊城村),前後為高州州治47年。唐朝天寶到乾元年間,這裡作為高涼郡郡治16年。據鄭顯國老師回憶,20世紀80年代他與考古專家在這裡挖掘出漢代水波紋陶片、厚大的唐代城磚、布紋瓦。

佇立在東江嶺,面對開闊的田野盆地,我的思緒飛越千年。這裡曾作為高州治、高涼郡治繁華城區六十多年,作為州郡縣行政中心共四百多年,積澱了深厚的人文歷史。不難想象,當年這裡屬於小型郡縣中心,但高涼地山海相連,河道交通樞紐,戰略要衝地帶,這裡一定人丁興旺,車水馬龍,商貿繁榮。風嘯嘯,在遠處綠樹掩映的田地,彷彿看見南朝、隋唐、北宋子民不斷的身影。當年這裡河涌交錯,城池堅固,軍備防護,街市縱橫,酒肆林立,燕舞笙歌。耕夫走卒,行旅商賈行色匆匆。炊煙裊裊,連江人家,彷彿還能傾聽到古老的客家話、“舊時正”、閩語電白海話、鹹水白粵語。

當年車水馬龍的盛景,1050年後全部不見了。我走過國內許多歷史名城遺址,無論西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還是高州長坡舊城電白郡治遺址,歷經千年大多是荒蕪一片,空餘牆根青磚。戰爭破壞,自然災害,天氣變化,河流變道,政權更迭,屬地分割,導致州治、郡治、縣治不斷更換。北宋初年由於縣城主要是夯土城,舊城遺蹟歷千年風雨而消失了,替代的是現代春筍般湧現的屋宇、農院、耕地、水塘、學校、廣場。然而444年州郡縣治地的作用不能否定,數百年曆史沉澱,經濟文化輻射影響,對電白乃至粵西地區帶來不可估量的貢獻。或許,隨著現代考古技術的發展,將來在祿嶽村地下會發現更多驚世的沉澱。

滄海桑田。公元972年冬天,最後一批北宋保寧縣子民舉家搬遷,合併到高州長坡的電白縣治。他們仍有少數保留原地生活,大多數居民戀戀不捨,不斷回望四百多年的州郡縣中心城。他們更想不到一千年之後,這裡演變為一片盆地農田,河流也改道了。

四百多年的州郡縣治歷史,是一種寶貴文化遺產。在茂名、電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馬踏的歷史文化無疑可以發揮更多作用。比如在祿嶽村委會上村片區設立“連江郡縣、保安縣、保寧縣治遺址公園”,在馬踏鎮乃至更多的中小學校加強歷史教育,進一步拓展人文旅遊。

雨霧中,回望祿嶽村。群山依稀,村落迴響。千年州郡縣治地,又回人間煙火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