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由 教育思語 發表于 運動2022-09-12
簡介我是想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啟蒙教育,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發表獨到的見解,不能迷信課本、迷信作家或專家,只尊重真理和規律

歡叫造句怎麼寫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李福忠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在引導學生學習文字時,文字精妙之處固然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咀嚼,認為遣詞造句或佈局謀篇不妥的地方更應該讓學生認識。在備《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我發現文中一處“叫”這個動詞的運用值得商榷。於是在上課時便設計了這樣一個訓練:

 “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這裡的“叫”換成“唱”好不好呢?為什麼?

討論後,前幾個學生依然按慣性思維回答這個問題,堅信課本上的表達應該是最好的,不能換,但又說不出充分的理由。我提示,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絡整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經我一點撥,就有了不同的聲音:

“我認為換成 ‘唱 ’好。唱是一種擬人的寫法,說小鳥在‘唱’,比說小鳥在‘叫’,更能體現對小鳥的愛。”

“我也認為換成‘唱’好。後面說‘那歌聲真好聽’,前面用‘唱’才順暢。歌是‘唱’出來的,不是 ‘叫 ’出來的。”

“我也認為換成‘唱’好。記得我們學《火燒雲》那篇文章時有這麼一句話,‘火燒雲從東邊一直燒到西邊,天空好像著了火。’前面的 ‘燒 ’照應了後面的‘著了火’。我認為這句話也是,前面用‘唱’,才跟後面的‘歌聲’相照應。”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學生不但提出跟文字不一致的看法,還說出了充分的理由,更難能可貴的是,最後的一個學生還聯絡學過的知識談體會。

討論到這裡,我並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而是逆著後面幾位發言同學的思維,提出了一個問題:巴金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文壇的巨匠,擔任過20餘年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難道說他寫的美文也有不準確的地方?再說,這篇美文選入課本時也經過專家的反覆推敲,難道專家也有疏忽的地方?

經過又一陣熱烈的討論後,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巴金爺爺的文章、專家編的課本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吧。”

“我在國學課本里讀過這樣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意思是,人不是聖賢,哪能不出差錯呢?巴金爺爺寫那麼多文章,怎麼可能沒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

“我讀過《明珠上的一粒微塵》這篇文章。大數學家華羅庚著作中有一處錯誤,被當時普普通通還是一名中學教師的陳景潤指出,華羅庚虛心改正了錯誤。這說明大人物寫出的東西,也不一定沒毛病。”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至此,我才對後面這幾位同學的觀點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們敢於給作家、專家指毛病,真了不起!

我這樣教學,意義遠不止“叫”能不能改成“唱”的問題。

我是想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啟蒙教育,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發表獨到的見解,不能迷信課本、迷信作家或專家,只尊重真理和規律。

這節課上完,我自己也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為什麼當下學生中人云亦云得多,有鮮活、個性化見解得少,普遍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病根兒就在老師。

老師們太迷信課本,太迷信參考,太迷信權威,喪失了批判性思維,以至於學生的學習過程類似於盲從過程。如此教師,如此教學,怎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呢?

批判性思維是創造性和創新思維的前提。批判思維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獨立思考精神。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應從娃娃抓起。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讀透文字,對文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欣賞“明珠”璀璨的同時,也要善於發現“明珠”上的“微塵”,並引導學生去思辨、去擦拭。惟其如此,才能透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為塑造未來高素質的公民奠定基礎。

《鳥的天堂》中寫鳥歡那句話,是不是把“叫”改為“唱”更恰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