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由 雨菲雜談 發表于 運動2022-08-03
簡介在老人生活的村子,有這樣的習俗,如果人在去世時已經是五代同堂,且子孫後代中沒有一個人是先於老人走的,那葬禮就可以辦成“全紅喜喪”

喜是什麼結構什麼偏旁

廣東揭陽一位106歲的老人去世了,家人不僅沒有披麻戴孝、痛哭不已,反倒將葬禮佈置成了喜慶的大紅色!而同村的鄉親不但沒有指責這種出格的行為,反而露出滿是羨慕的表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老人去世時已經106歲了,這在民間算得上絕對的高齡了,而且老人家裡已經是六代同堂。想想看,一家人聚在一起時該是多麼熱鬧!在老人生活的村子,有這樣的習俗,如果人在去世時已經是五代同堂,且子孫後代中沒有一個人是先於老人走的,那葬禮就可以辦成“全紅喜喪”。

所謂全紅喜喪,顧名思義就是葬禮上的一切佈置都是採用喜慶的大紅色,

不設定靈堂,也不放哀樂,前來祭奠的親人也不用披麻戴孝

。如果不瞭解實際情況,還以為是在舉辦喜慶的結婚宴席呢!

村裡的鄉親無不羨慕這位去世的百歲老人,“生前沒病沒災,能吃能喝,活到壽命了人就走了,這是前世積攢的福分哪!”“沒有麻煩到兒孫,子女也省了不少心,到了這個歲數也該走了。”話裡話外,都認為這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所以也才有了開頭那一幕讓人有些詫異的習俗。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無獨有偶,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在雲南麗江的一個村莊,一位93歲的老人去世時家裡也是一派喜慶。據悉,這位老人是因病去世,家裡是四代同堂。家人認為雖然老人生前患了病,但並沒有遭受太大的痛苦,而且家中人丁興旺,老人在生前也是享受著天倫之樂。所以,對於老人的去世家人並沒有表現過多的悲傷,認為這是老人留給後輩的福分。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按說親人去世,我們都應該表現得悲痛才對,可為什麼還會有這樣反其道行之的做法呢?不但沒有一丁點悲傷的樣子,甚至還發自內心的露出笑容,這不是對逝者的不敬嗎?“喜喪”和傳統的葬禮究竟有何不同?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喜喪”,滿足哪些條件的葬禮才能稱之為喜喪。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全福。

前面提到的兩個喜喪的案例,都是四代同堂甚至六代同堂,換句話講,逝者生前一定要人丁興旺,多子多孫。而逝者作為整個大家族的一族之長,才能享受到無盡的天倫之樂。對後輩來講,老人操勞一輩子晚年由子孫表現自己的孝心是應該的,而對老人來說看到熱熱鬧鬧的一大家人,這一生也算是圓滿了。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全壽。

古時候生活條件差,人們的壽命普遍偏低,“壽終正寢”就成了一件稀罕事,所以誰家要是有八九十歲高齡離世的人就會認為這是“喜喪”。當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人均壽命也從以前增長了不少,生活中七八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所以,對於喜喪,

人們普遍認為年齡越大、越老的人,越符合“喜喪”的條件。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全終。

老百姓的觀念中,一個人生前如果能廣積善德,多行善事,在臨終前不受病痛的折磨,自然老死,就算是圓圓滿滿結束了這一生,也是最好的歸宿。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全部滿足,才能稱為喜喪。如果只佔其中某一個或兩個條件,不能全部滿足者,就不能稱為喜喪。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的年老者去世都能稱為喜喪,如果逝者生前遭受了病痛漫長的折磨,或者因為意外而突然離世都不算喜喪。

那為什麼人們要將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葬禮稱為“喜喪”呢?滿足這三個條件對逝者和家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老人生前沒有經歷病痛的折磨,晚年的生活比較安詳,這既是老人的福分也是子女的福分。

在民間有這樣一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常年臥床不起,身邊的家人很可能因為常年照料病人而失去耐心,甚至因為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選擇逃避,棄病人於不顧。

當然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但並不代表沒有。人老了,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逐漸衰退,行動變得遲緩、視力聽力都不如從前,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照料他們。比起那些只是行動遲緩但生活依舊能自理的老人,那些常年患病臥床的老人才是真正考驗耐心與孝心的。

身體遭受病痛的折磨,而且這種痛苦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變得越發嚴重。老人本來就體質弱、抵抗力差,再受著病痛的折磨,那種來自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也會讓他們失去對活著的信心。長期照料病人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我們不經意表現出不耐煩或者一時沒控制住脾氣,這種在精神上對老人造成的傷害更嚴重。

所以,人老了沒病沒災,能吃能喝就是對子女最大的福分。子女也才能以最好的姿態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二、生活中真正壽終正寢的人特別少,所以大家都認為那些無痛無災去世的人對子孫後代是一種福分,緬懷起親人時內心沒那麼痛苦。

以前因為生活條件有限人們的壽命普遍偏低,“壽終正寢”很少見。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太多,人們的壽命也比過去延長了不少,但“壽終正寢”依舊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所理解的壽終正寢,就是身體健朗、沒病沒災,一直活到壽命將至。但實際中,人們常常會因為各種疾病和意外不幸離世。就拿我的老家來說,我們村子一共有30多戶人家,目前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僅有2人,而這兩個人隨時都有撒手人寰的可能。

因為身體有病,需要常年吃藥看病,身邊也一天24小時不能離開人。老人時常感慨,如今生活變得好了,要是沒病沒災的該有多好!村子裡新修的瀝青路還沒有機會去走一走呢!

為什麼有些老人去世要稱“喜喪”?人們究竟“喜”的是什麼呢?

所以,如果一個老人在去世前沒有經受過病痛的折磨,也沒有遭遇過嚴重的意外事故,安然離開人世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幸事,對家人來說更是一件幸事。生命以這種溫和的方式走到盡頭,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造成困擾和傷痛,稱之為喜喪是實至名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