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由 營銷文化人 發表于 人文2022-01-16
簡介人是觀念和思維的動物,當我們面臨著制度制定、經營決策、組織設計等管理行為選擇的時候,我們是依靠什麼在做決定

前思後想代表什麼動物

思維的不同會導致管理的不同

全文共5310字,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管理一詞,起源於美國,在19世紀50年代,美國式管理發展到頂峰,

而後窮盡

。19世紀70年代,經濟萎靡之際,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創造其經濟奇蹟,震驚世界,而後日本式管理開始流行。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如今時代激盪,變動不安,美國式管理及日本式管理好像都有點不足之處,尤其不適用於長期受陰陽文化影響的中國人,曾仕強教授創立中國式管理,望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管理之路。

*作者本人是學中國式管理的,後續的文章將會慢慢帶領大家的領略中國式管理的獨到和偉大之處。

常有人問:為什麼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管理的區別?很簡單,因為彼此的哲學思維不相同。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人是觀念的動物,人具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表現出怎麼樣的態度和行為。思維的不同,形成管理觀念的不同,從而影響管理態度和行為的不同。

*觀念也是情緒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後續我們在情緒管理的文章中詳細說明。

接下來作者將逐步詳細分析管理為何是一種思維,為什麼會產生中日美思維的不同以及三種思維模式的優劣之處,我們作為一名管理者,又該如何在管理的不同階段,熟悉的應用三種不同的思維,以達成自身的管理目的。

管理是一種思維

首先管理它是什麼?是一種工具嗎?還是一種方法?一種思維?

1。管理是一種工具。

按道理來說,管理應該是一種工具,使組織達成目標的一種工具,然而這是對管理最低層次的理解,如果管理只是一種工具,那無非就是按照一套的技術,模式,我們照搬去做就是。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假使我們只是這樣理解管理,那我們僅停留在作業的層次,因為基層最基本的作業就是如此。事實是每個公司的管理文化,制度,模式都是不盡相同的。

2。管理是一種方法。

將管理看成方法,表明我們已經進入了管理的層次。既然是一種方法,管理一方面必須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必須有靈活的適應性,隨著不同企業的特點,區域環境的變化而相適應地變化。

這樣理解管理好像確實比較符合實情。

3。管理是一種思維

如果要進一步理解管理,

管理應該是一種思維、文化的體現

。這樣看待管理的話,我們便進入了經營的層次。

*所以企業文化指的是企業內員工所共有的意識和思維,貼在牆上的,寫在員工手冊裡的都不是企業文化。只有大家腦海中共同承認的思維,然後思維支配行為才是企業文化。

人是觀念和思維的動物,當我們面臨著制度制定、經營決策、組織設計等

管理行為

選擇的時候,我們是依靠什麼在做決定?管理上把它叫做決策,當然也有很多的美國管理人士認為管理就是做決策。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能讓我們做出決定的,憑藉的是我們的哲學思維,不是憑藉著科學 。科學無法做出決定,只有憑藉著哲學的思維,我們才能做出相對應的判斷,最後做出決定。

因為在哲學思維之中包含我們的

價值觀、態度和理念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思維的不同,便會造成管理思維的不同,管理思維則會影響我們選擇哪一種管理方式,製造哪一種管理氣氛,最後做出怎樣的管理行為和管理判斷。

行為科學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支配行為背後的主宰是思維。

三種思維方式

支配行為是思維,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哲學思維,我們總得來說可以歸納為三種: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1

二分法思維

二分法的思維,

思維就如同那條直線一樣,一切為二。

其特點在於是非分明,非此則即彼,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以美國式管理為代表;這種思維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權利義務相當明確,尊重專業,很容易學習。

但是一旦形成習慣,很容易腦袋瓜不知不覺的僵化,應變能力減退,不適用於變動的環境。

2

三分法思維

三分法的思維,

思維和那條太極線一般,一會兒向這邊走,一會兒向那邊走。

特點在於是非難明,琢磨不透,很難說清楚,以中國式管理為代表;沒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注重個人的義務。

很不容易學習,但是越學越管用,促進腦筋靈活,增強應變能力,很適用於變動的環境,在動態中維持均衡。

3

一分法思維

一分法思維,

沒有分割線一片空白,思維也是一片空白。

特點在於絕對服從上級命令,對外抗爭,對內團結,注重團體權益和榮譽,不容許個人的突出表現,以日本式的大和管理為代表;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很容易學習,卻很難做到,往往流於形式。決策錯誤時付出的代價太大,團隊給個人的壓力很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思維不同的來源

文化、哲學起源於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這個叫觀察法,是非常科學的,我們都只有一個地球,西方人從西方視察,東方人從東方視察。

1

西方人從西方觀察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在他所著的《方法論》中,明確地指出:“人們的意見,所以發生各種不同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各人的理想有好有壞,或者想象力有優有劣,而是因為對宇宙萬物的

觀察法

以及觀察的處所各不相同。”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這段話告訴我們只要立場不同,很可能意見不同。西方採用觀察法發現,一切生物原本都發端於一個基本細胞。基本細胞分裂為二、二分裂為四、四分裂為八,這樣持續分裂下去,又簡而繁,才構成宇宙萬物。

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是西方人觀察地球得到的結論。

2

東方人從東方觀察

東方以中國為代表,暫且忽略日本吧,

日本民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化

。東方人在東方審視地球,我用不完全是觀察法。我們喜歡在觀察法之外,加上自身的

深切體會

*日本民族熱愛於向先進的國家學習,在唐朝時向中國學習,未得中華文化精髓,自稱大和名族,而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太極,如果學到精髓就應該叫太和民族。

儒家文化也在日本自然而然的演變成為腐儒,不事二主、從一而終表現在他們的人事制度上;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19世紀,日本因明治維新迅速崛起,

全盤西化,

但學到只是被閹割的末流文化罷了。目前日本民族意識形態表現在以色情為主的女性文化,以動漫為代表的孩童文化,以死為美的藝術美學。

所以日本文化真的沒啥好說的,一個民族自己文化不斷髮展,但卻連根基都沒有。日本民族因明治維新而崛起,同時日本民族必將因明治維新整個民族走向毀滅。

就方法論而言,

體會法

不被西方學術界認可。但學問自古以來為人而設,人必須對學問負責,現在卻主張學術中立。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哥拉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人認為是就為是,人認為非便是非”。如果這句話中的“人”是普遍性的全人類,就相當客觀,如果是個人性的,則非常主觀。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事實人難免主觀,很難做到客觀。主觀的人做主觀的學問,為學問負責不挺好,學術中立不過是笑話罷了。

東方主觀的老子,莊子關心的學問如何:消除紛爭,獲得安寧。他們審視地球,終於體會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

產生中西不同的思維

西方人比較偏向從機械的,區域性個體的看待事物,東方人比較傾向從整體的,天人合一的看待事物。中國人好合,西方人好分。

西方人的二分法思維表現在世界本源問題,唯心唯物爭論不休,做學問分門別類,分得支離破碎,想合都合不起來,那條思維的直線把一切事物一切為二,二切為四……。

東方人三分法的太極思維表現在世界本源問題,陰陽合而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問好像只有一門叫做國學或者道學。太極思維線彎彎曲曲融合一切……

*為啥要講到哲學的東西,因為管理有倆個層次,一個是管理科學,另一個叫管理哲學;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哲學是有國界的。哲學思維的不同必定會帶來各國的管理不同。

二分法思維的優缺

二分法思維優勢:

1。一刀切的思維非常適合於穩定的環境,一切內外條件不變動,當然是非分明,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例如紅燈行,綠燈停;要就要不要就不要。

2。看起來條理分明,讓人感覺社會有公理。特別對於年輕人就是這樣,總以為一切東西都很容易判斷,非此則即彼。

3。有利於學習和教育,接受教育的人通常都希望清楚明白的答案,教學程式、方法、內容都規定清楚明白,很方便的系統培訓人才,但很多都非常刻板缺乏彈性。

4。相對簡單和專業。

二分法思維缺失:

1。缺乏應變能力,反事都有規定,但規定之中必有例外,卻不知道有時可以跳出規定。比如雖然規定紅燈停綠燈行,但在郊區,個人又有例外急事,就一定得等到綠燈在走嘛。

2。喪失創造力,一切有跡可循,自然而然養成不願動腦筋的習慣,一切程式制式化,大多數人都失去創造力。

3。不喜歡創新,一切固定模式成自然,因而很抗拒創新,不接受新的方式改變自己習慣。梁簌溟先生形容這種文化為“客觀呆定”,雖然相當科學,力求客觀,但顯得十分呆板。

例如科學證明嬰兒俯臥好,所有人都讓嬰兒俯臥,服從固定的模式。

4。不能夠互助,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的工作與我無關,我的工作也與你無關。

三分法思維的優缺

三分法思維優勢:

1。適合變動環境。是非難明,最終決策隨著環境不斷變化而變化,本來打算公司福利兌現,但結果公司虧損便不兌現。本來決定在餐廳吃午飯,由於交通擁擠怕遲到,便打包帶走。

因為變數很多,所以適當調整,思維如同太極一般一會這樣一會那樣,隨著環境變動不斷變動。

2。繼舊開新,日新又日新。太極的思維不會為了變動而變動,而是在持續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持續。例如產品不斷改善,逐漸調整。中國人也好像一方面很保守,永遠都沒變,另一方面又很趕時髦,似乎一直改變。

三分法思維缺失:

1。不容易學習。由於思維隨著環境變動而變動,便看起來捉摸不透,看不懂。

2。不覺得公平,獎懲不確定,規定不確定,任意變動,就感覺很不公平。

3。不容易產生信任。本來答應我可以的東西,但環境變化了,今天又給我說不行。如果動機純正,不存心欺騙便無不可。

一分法思維優缺

一分法思維優勢:

1。充分溝通再做決策,由於一分法,年資長之人說啥就是哈,決定之前便需要充分溝通,這時部署才敢暢所欲言。

2。執行沒有大的阻力,既然一分法的思維,肯定是說啥就是啥,沒有思維線空白,腦袋瓜子也是一片空白。

3。非常注重團隊,榮辱與共。

一分法思維缺失:

1。團隊施加壓力太強,過於注重團隊,成員有新的觀念,不敢提出來,怕被大家排斥。事實是一個團隊最好保持5%異議的聲音是最好的。

2。非一般人能忍,重視年資,年輕人想局高位非常困難,入錯集團不能離開,否則會受到社會譴責。不事二主,從一而終。

三種思維的應用

美國式管理引起了

現代化管理的浪潮

,導致很多人認為現代化管理便是美國式管理,殊不知三分法的太極思維包含二分法的美國思維;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日本與我國為鄰,互動頻繁,而且號稱同文同種,使得我們誤以為日本人可以,我們應該也可以,日本式管理便進入,甚至中國有一段時間認為要以日本的大和式管理,軍事化制度為學習榜樣。

三分法的太極思維很容變為二分法的美國式思維,更容易變為一分法的大和式思維。

我們在來說下三種思維如何運用在管理當中。

1

制度

制度化來源於二分法思維,思維直線一切為二,明確的判斷出是非,

除去非的部分留下是的部分就成為標準

,員工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做,

標準對所有人使用便是制度

。讓員工接受是的部分便是制度化管理。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管理一定要制度化,最基本的制定肯定需要。但制度化的管理絕對不是好的管理。因為:

1。制度很容易僵化,二分法思維一切為二之後肯定很容易僵化。

2。制度對倆難的事無法抉擇,很多事情不能單純的以是非可以判斷的,而是是非共存。例如一個採購很有能力,卻人品不太行喜歡剋扣小便宜,你是用還是不用呢?經常給你貸款的銀行說安排個人過來上班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3。制度無法靈活應變。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三分法的太極思維,對於例行之中的事,一定要按照制度行走,對於例行之外的事,則跳出制度,採用三分法,靈活應變,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不會固定下來。

2

經營決策

企業面對對未來的經營選擇決策之時,一定不能採用二分法思維一刀切,而是用三分法思考,

既不會立馬決定,也不會就此放棄

,而是隨著環境變動而一拖在拖,前思後想,各種可能都想個遍。

這筆投資要不要投,這時採用三分法思考,投資有沒有回收,回收率多高,時間有多長,目前市場熱度又如何,投資人會不會意見很多,如果哪一天虧損,這些人會不會法律告我……。等等等。

中國人特有的高階管理思維是什麼?

但是,三分法思維固然很全面,卻

無法做出最終決定

,等時機到了不能還在哪裡想來想去,扯來扯去。這時我們就需要二分法做出決定,當機立斷。最後用一分法去執行。

在執行過程當中一有風吹草動,這時我們又回到三分法的思維去思前想後,在採用二分法思維當機立斷,一分法迅速執行,如此迴圈。

3

領導

領導則更需要的是三分法的太極思維,因為領導是面對未來的企業負責人。作為大權在握的領導,絕對不會是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維,更不會是一片空白的一分法思維。

未來在不斷變化,領導的思維必定如同太極線一般隨著未來變化而變化。在集權的時候又能充分分權,在分權給員工時候又能隨時大權在握;懲罰中有激勵,激勵中有懲罰,陰陽共存。

4

基層

對於企業而言,最需要一分法的思維的基層,充分執行。但作為基層人員就不能擁有三分法的太極思維嗎?

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須的,在自身基礎的工作還沒做好的時候,當然是潛龍勿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在自身工作做完之後,基層肯定可以採用二分法和三分法的思維去幫助自己的上級,如此既能充分的幫助企業,又能增加自身的經驗和獲得快速晉升。

■ Over ■

結語:

生物學指出萬物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是因為物種的多元化。文化和思維則也應該如此,不同思維文化有矛盾,才會起變化,有變化才會進步。

放在我們管理中也是一樣,不能用一個思維取代所有思維。企業應採用

三分法的思維去思考,二分法的思維去決定,一分法的思維去執行

,企業才能生生不息。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