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論語》子張篇|深層解析

由 黑蛋文化 發表于 遊戲2023-01-02
簡介”子夏說:“君子要先贏得百姓的信任,然後才能任、用他們

待人接物中的物是指什麼

《論語·子張篇》是《論語》的第十九篇,本文精選其中影響力較為深遠,對個人學習、生活較有指導意義的段落深層次解析,邀您一起品鑑。

《論語》子張篇|深層解析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子張說:“士人在危急關頭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益可以得到時會首先想是否合乎禮義,祭祀時要嚴肅,居喪時要悲哀,做到這些也就夠了。”

顓孫師(公元前504年—?),複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戰國時期陳國人,孔門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顓孫師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評為“性情偏激”,但廣交朋友。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進封“陳國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稱“陳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顓孫子”。陞十先哲位,淮陽縣祀文廟東廡。

他在《論語》中第一次時出現就問怎麼當官,性格直,後學戲稱為小子路。

見危致命這個話,深刻的影響了後世。林則徐寫《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裡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正好是見危致命的體現。

而見得思義,是內在要求。在物質利益面前要有約束,符合禮義的東西,才是應該得的東西。

子張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說:“有德而不將其發揚光大,秉持對道德信仰卻不篤實堅定,這樣的人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吧?”

這句話的核心是加強道德修養。在這裡,德指的是個人應具備的德行,道指的是做人應堅持的道義。子張透過對道德修養中的兩種不當行為,即對“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的批判,提出了道德修養應該達到的標準是“弘、篤”。

《論語》子張篇|深層解析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詢問如何交朋友。子張說:“你的老師子夏是怎麼說的?”答道:“子夏說:‘人品可以的就與之交,人品不可以的就拒之。’”子張說:“跟我所聽到的可不一樣:君子既尊重賢人,又能接納眾人;能夠讚美好人,又同情能力不夠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賢良的人,那我還有什麼樣的人不能容呢?如果我自己就不夠賢良,那人家自然會拒絕我,又怎麼輪得上我拒絕人家呢?”

這一段對話說的是子夏和子張對交友的不同認識。從中不難看出,孔子之後儒家開始分裂。因為每個人對老師主張和學說的理解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流派。

其實教主去世後教團分裂是一個通用的規律。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墨子死後墨分為三,釋迦摩尼死後佛教分裂為大眾部和上座部,默罕穆德死後伊斯蘭教分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等等。

在交友這件事情上,子夏的弟子複述子夏的原話,比較簡單,但操作性不強,屬於核心清晰界限迷糊。“可”與“不可”是兩個明確的概念,但是二者的過渡地帶是劃不清楚的。就像後世的“存天理,滅人慾”,天理和人慾的界限是難以界定的。

子張顯然不同意子夏的觀點。他認為人是複雜的不同的,人有三教九流,齷齪小人,高尚君子,社會賢達等等。君子同他人交往,要有接納包容性和包容性。況且,交友是相互的你認為他“可”或“不可”,反過來他也要認為你“可”或“不可”。

子張的說法比子夏的更具可操作性。但是他們屬於兩隻能夠不同的流派,兩種主張。

《論語》子張篇中有大量子張,子夏,子貢,子游的言論。歷代學者認為在《論語》編輯的過程中,他們的門人在不同時代,不同程度參與了編纂。所以會夾帶不少私貨。至少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的《論語》是這樣的。我認為《論語》應該還有其他版本,有待我們考古發掘。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說:“君子給他人的印象有三次變化:遠遠望去,他的樣子嚴肅可敬,與他接近則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嚴格不苟。”

望之儼然,是有嚴肅可敬的樣子。接近他,感覺如沐春風,溫和可親。君子雖溫和可親,但原則性很強。這是子夏對君子的儀態和風度的總結。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說:“君子要先贏得百姓的信任,然後才能任、用他們;如果沒有贏得信任,百姓就會認為他們受到了虐待。君子先建立信任,才能規勸他人;否則對方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取信於民是孔子對為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的治國之道。

子夏認為,君子使民、事君,都要講求信。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民眾就會有牴觸心理;君主會把忠言進諫當成是對自己的毀謗。

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說:“大節上不能超越界限,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這裡說的大德、小德的命題,是很重要的。儒家一直認為君子堅持原則、有底線,但細枝末節上不必斤斤計較。

子夏的這句話,將原則與靈活相統一,有一定想要務實的意思。

但是還是前面說的,大德和小德是兩個核心清晰界限模糊的概念。究竟什麼標準是大德,什麼又是小德?中間的過渡地帶難以界定,最終會造成大德極端化,和小德極端化的局面。就像存天理滅人慾一樣。想成天理也是人慾的格局。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游說:“子夏的門人,打掃衛生、應對禮儀性事物還是可以的,但那都是些細枝末節,要說本體的根源性的本領他們卻沒有,這樣是不行的”

子夏聽了,說:“子游說錯了。君子的學問,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才能使學醫的人不厭煩?這就像草和木一樣,要區別對待、層層推進。君子之道怎麼可以隨意曲解呢?按照學習進度有始有終地教授學生們,這才是君子聖人應該做的。”

這是子游和子夏,就如何教學生的問題而展開的一場討論。

子夏認為先從簡單學起。但子游對此不理解,且出言諷刺,他對子夏的教學方法是看不上的,認為他們沒有掌握學問的根本。而兼顧了大量的細枝末節。

子夏則認為應因材施教,根據各人制定不同的教法、學法。學習是有階段、有進度的,要以區分。

在此看出孔子的弟子們在孔子死後,走向分裂、分庭抗禮、自成一派。

孔門弟子以曾子、子思。孟子為嫡傳外,還有子夏河西學派,吳起、李克、公羊高、穀梁赤等等,都是子夏的學生。《詩經》《禮經》《春秋》的流傳,與河西學派關係密切。

子夏是現實主義者,所以他的弟子對戰國的歷史影響巨大。也是漢代今文經學派的鼻祖。董仲舒就是公羊學派的嫡傳弟子。

《論語》子張篇|深層解析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夏說:“在任做官有餘力的情況下,就要去學習,在學習之後還有餘力的情況下,就可以去當官了。”

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影響了後世中國士大夫數千年。

在學與仕的關係上,孔子有他的歷史貢獻,他培養學生,進而讓他們成為君子,進去政壇,實現克己復禮、恢復周制的理想。先不論他的主張是不是符合歷史規律,單就他打破學在官府,世卿世祿這一點,他的歷史貢獻就是巨大的。子夏作為孔子的弟子當然繼承發揚,進一步闡明瞭“學”和“仕”的關係。

做官之時,處理好本職工作,還有精力,就必須去學習。學習之時,學好該學的,還有精力,就可以去做官。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推薦文章

  • 丹江口男子重傷,十堰空中120緊急救援

    丹江口男子重傷,十堰空中120緊急救援當日下午14時30分,十堰市人民醫院急救站站長李虎年接到緊急求助電話:一名6旬男子在工地上遭遇意外,導致顏面部外傷,另多處骨折,一側眼球破裂,被緊急送往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診治...

  • 在大相嶺深處(逐夢)

    在大相嶺深處(逐夢)三順著周德祥手指的方向,我來到山勢愈險、林木更密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這也是九〇後付明霞工作了七年的地方...

  • 一名消防員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處置現場的日記

    一名消防員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處置現場的日記影片截圖我想著飛機往下飛,黑匣子大機率會在山的最底部,就往底部區域搜尋,我往最下面踩去,站穩之後開始進行挖掘,不知不覺腳已經被泥土覆蓋,挖了一會,感覺小腿有點冰冷,一看大腿已經陷入泥潭,不管我怎麼動怎麼拔都無法動彈,我拿著鋤頭想著挖走自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