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由 小咚趕海 發表于 飲食2022-04-08
簡介制湯一般可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類,現分述如下:毛湯湯混白色,是日常應用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湯,其製作方法是將雞、鴨、豬肉、蹄膀、豬骨等類的原料用水沖洗乾淨後,放在一隻大湯鍋中,燒沸後去掉湯麵上的血沫和浮汙,加蓋繼續加熱至雞、鴨等成熟(成熟

如何做蹄膀湯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到來,今日小咚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制湯。

制湯的分類

將營養豐富、新鮮、味美的動物性原料加水同煮,提取鮮湯的方法,叫制湯(也稱吊湯)。湯的質量好壞對菜餚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像魚翅、海參、熊掌、燕窩等貴重的而本身又無滋味的原料,必須靠鮮湯來補充它們的滋味,因此制湯是很重要的一環。

目前,有些廚師不太重視制湯這一工作,認為可用味精代替,味精的確能提鮮味,但不如鮮湯味醇,鮮湯既能提鮮味,又能襯托原料的本味,而味精用多了反會翻味,起不良的作用。

制湯一般可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類,現分述如下:

毛湯

湯混白色,是日常應用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湯,其製作方法是將雞、鴨、豬肉、蹄膀、豬骨等類的原料用水沖洗乾淨後,放在一隻大湯鍋中,燒沸後去掉湯麵上的血沫和浮汙,加蓋繼續加熱至雞、鴨等成熟(成熟度應根據原料用途而定)取出,豬骨繼續熬煮,至湯呈混白色時即成。這種湯濃度較差,鮮味不足,只能作一般菜的調味之用。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奶湯

一般是用雞和鴨的骨架、豬肉、豬腳、豬骨等,用水沖洗乾淨後,放入鍋內,加冷水用旺火燒沸後,去掉湯麵上的血沫和浮汙,然後再加入蔥、姜、酒等,加蓋繼續以中火煮到湯呈乳白色為止。這種湯鮮味和濃度均較高,能增加菜餚口味的濃厚與香鮮,一般作為煨、燜、煮等白湯菜餚的湯汁,以及燒、扒等比較講究的菜餚調味之用。用料一般是十斤原料只能制湯十至十五斤。如果制湯過多,對湯的濃度、鮮味和色澤都有影響。

清湯

用料一般以雞為主。湯汁澄清,口味鮮醇,用於高檔菜餚中熬製菜或湯菜等。清湯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一般清湯:是將老母雞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冷水用旺火煮到將沸時,立即改用小火長時間加熱(必須維持小火,否則湯汁就渾濁),使雞內的蛋白質、脂肪溶於湯中。老母雞主要作煮湯之用,在雞與湯的分量上,一般是淨雞三斤制湯五斤左右。有些地方菜也有用老雞與豬精肉同煮的,但在分量上是以雞為主。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2.高階清湯(頂湯):高階清湯是在一般清湯的基礎上再加工加料,使湯色更澄清,味更鮮醇。其製法是用紗布將已製成的清湯加以過濾,除去渣滓,再將雞腿肉去皮斬成茸狀,加蔥姜(也有不加的)、紹酒及少許清水浸出血水,投入已過濾好的冷清湯中,用旺火加熱,同時用鐵勺順著固定的方向不斷攪轉,待湯將沸時,立即改用小火(要注意不能使湯沸滾),使湯中的渣狀物與雞茸粘結,都會浮在湯麵上,用勺撇淨,這就成為澄清的鮮湯,如果要求再高些,可再加入一些雞脯肉,按上述方法再提煉一次。

有的菜系制高階清湯不是在一般清湯基礎上加工加料,而是另行配製的。例如用宰淨老母雞八斤,從背部剖開成兩片,洗淨,連同瘦豬肉十九斤、帶骨生火腿三斤、清水四十五斤,一起放入湯鍋內,用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湯不可大開,以成“菊花心”為度),不歇火,不加水,約熬四小時,得湯三十斤。起湯時,撇去湯麵泡沫、浮油,將味精一兩二錢放入盆內,盆上放洗淨的竹篩一塊,篩面鋪上潔淨白布,將湯過濾,便成高階清湯。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制湯時的注意事項

必須選用鮮味濃厚、無腥羶氣味的原料

制湯所用的原料,必須鮮味濃厚。在用料方面,各地方菜也略有差別,但一般總不外是以動物性原料為主,常用的有家畜中豬的蹄膀、瘦肉、腳爪、骨頭等;家禽中的雞和雞的骨骼等。

制湯的原料,一般均應與冷水同時下鍋,且中途不宜加水

制湯所用的原料一般都是整塊整隻的原料,如下在沸水鍋中,原料的表面驟受高溫,蛋白質易於凝固,就不能大量溢到湯中,湯汁就達不到鮮醇的要求,而且水量最好一次加足,中途加水也會影響質量。

火力與時間要掌握好

奶湯一般均以旺火、中火,使湯保持沸騰狀態,但需控制火力,防止焦底,產生不良氣味,而使湯汁變壞:火力過小,也易使湯汁不濃,滋味不好,粘性較差。奶湯的製作過程約需兩小時左右。

清湯與奶湯有不同要求,清湯的製作是先以旺火將永煮沸,水沸後即轉用小火,使水保持微滾,呈翻小泡狀態,直至湯汁製成為止。火力過旺,會使湯色變為乳白(類似奶湯),不易澄清;火力過小,原料內含的蛋白質等物質不易浸出,影響湯的質量。清湯的製作過程要比白楊時間長,約需四小時左右。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制湯時絕對不能先加鹽

因為鹽有滲透作用,易滲透進原料中去,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湯汁不易燒濃,鮮味也就不足。

過油(油鍋)

過油是將已成形的原料或將已經焯水處理的原料,在油鍋裡進行初步熟處理。它是菜餚烹調前的準備工作,也是烹調過程中一個常用的環節。過油對菜餚的質量關係很大,如果原料在過油時對油溫、火力及加熱時間等方面掌握不好,就會使原料不是老了、焦了,就是不熟、不香脆,所以過油的技術要求較高,要掌握得恰到好處,因此,必須經常鍛鍊,技術熟練才行。過油大體可分為兩大類:

原料先進行拍粉,掛糊後過油

原料經過拍粉、掛糊後表面裹上一層粘性的粉漿,在過油時,使水分不易溢位,保持原料的鮮嫩。原料過油時,鍋內油的溫度應如何掌握,這個問題很重要。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原料下鍋時究竟應用哪一類的油溫,主要根據火力的大小,過油時間的長短,原料的性質以及下料的多少等因素來靈活掌握,一般說來,如果用旺火,原料下鍋時油溫應低一些;用溫火,原料下鍋時油溫應高一些,如油溫太高,可將鍋端離火,或半離火。如果原料質老或形態較大的,下鍋時油溫應高一些;原料質嫩或形態較小的,下鍋時油溫應低一些。如果下料數量多,下鍋時油溫應高一些,原料量少,下鍋時油溫應低一些。

這些做法是互相聯絡的,必須靈活掌握。至於究竟應使用溫油鍋、熱油鍋或旺油鍋,應根據具體原料,具體情況加以掌握。需要表面酥脆的菜餚,過油時應復炸。經過掛糊的比較大的原料,如果需要它們表面酥脆,必須在油溫很高的旺油鍋中炸一下才行。

菜餚需要白色的,過油時必須用豬油或清油(即未用過的植物油),火力不能太旺,油溫不能太高。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不經過掛糊、拍粉的原料的過油

不經掛糊、拍粉的原料過油比較廣泛,如日常供應的三鮮中的爆魚,家常豆腐中的豆腐,五香雞塊中的豆腐乾片等均屬這一類。但還有一種已經過焯水處理的大型整塊原料的過油,行業中稱為走油。

走油的原料一般都是大型整塊料,如方肉、蹄膀等。製法是先將原料在湯鍋中焯水,至肉皮能用筷子戳破時,撈起略吹乾水分,或用潔布揩一揩,趁熱投入油鍋中,蓋緊鍋蓋,炸透後即可出鍋。走油時,鍋內的油量必須要多,要能夠浸沒原料,要用旺油鍋,在油鍋中冒青煙時放入,原料下鍋後,火力要適當改小,防止焦而不透的情況。還要注意的是當原料放入旺油鍋時,鍋中熱油會向鍋外爆濺,極易燙傷,所以在原料下鍋時,應用右手執著盛原料的漏勺,左手執鍋蓋,將鍋蓋豎直,擋住面部,然後將原料卸入鍋中,並立即迅速地將鍋蓋蓋上。這樣可避免或減少發生燙傷事故。

在原料下鍋時,必須將皮朝下,肉朝上,因肉皮組織緊密,韌性較強,不易炸透,皮向下能多受熱,易炸透,起漲發鬆軟作用。

制湯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學會這樣做,好吃到哭

原料下鍋,蓋緊鍋蓋時,鍋中會發出很響亮的油爆聲,也就是原料表面大分蒸發帶著熱油飛濺的聲音,到爆聲漸漸微小時,說明原料表面的水分基本上已經蒸發掉了,皮部基本上已達到漲發鬆軟的要求了。這時,可揭開鍋蓋,用漏勺將原料緩緩推動,以防止肉皮粘連鍋底或炸焦,直到油中泛起小泡泡時,即可取出.一般在取出後,應立即放在冷水內浸一浸,使皮層突然受冷收縮,產生皺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支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