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新年裡吃飯難,懷念阿拉的包飯作

由 More城讀 發表于 飲食2022-02-12
簡介他的父親是開飯店的,從小的榮海是在飯店裡長大的,只是家道落難,飯店小開就去做包飯作了

桂圓吃多少個合適

新年裡吃飯難,懷念阿拉的包飯作

圖片來自網路

今年的大年初二,巧逢2022年2月2日,按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喜歡討口彩,凡事成雙成對,雙喜臨門、哥倆好呀、夫妻雙雙把家回,而大年初二又是女兒回孃家的日子。

不過世道變了,女兒還是兒子都不和爺孃住,大家混搭在一起,兩家親家一起吃年夜飯已經成為習俗。

但規矩還是要講的,吃好年夜飯各自打道回府,生活在上海的人家,無論兒女成家住多遠,一部地鐵總能到的,何況,家家都有自備車,油門一踩,想到哪就到哪,只要不是酒駕,條條道路回孃家。

01

年前,我的學生陸偉說,初二帶著妻女來給我拜年,那我就說來我家吃中飯吧,作為老師也要有老師的樣子,我也想露一手好廚藝。

何況,我和陸偉同是一個口味,他的妻子祖籍和我一個地方,大家都喜歡吃海鮮。

我冰箱裡還藏著幾條東海里遊過的黃魚、昌魚、烏賊魚、鰻魚等,還有壓飯榔頭“紅膏熗蟹”,就這幾個菜放在飯桌上,輾壓滬上飯店裡的任何小菜,又實惠又好吃。

但這對小夫妻出於孝心,就在我家附近找了一家飯店,說不要讓老師太辛苦了,現成吃點就好了。

新年裡吃飯難,懷念阿拉的包飯作

圖片來自網路

於是,我恭敬不如從命,走了幾十步就到了飯店裡。按我老法頭想法,大年初二仍然要吃好的。

但飯店服務員告訴我們:沒有點菜,全部是套餐。說完遞上選單,我一看心驚肉跳——被人宰了,幾個人的套餐就是上千元,錢就錢吧,那菜也要有上千元的待遇是嗎?

算了,想想大過年的,飯店也不容易,付給服務員的是三倍工資,再說,多少飯店不就是等著過年,把菜刀磨了霍霍亮,客人進來留下吃飯錢,雙方開心。

再說,我們錢也付了,不開心就是拎不清了。

小時候,母親教我很多家務事,包括燒飯燒菜,她對我說,學會不是叫你去服侍別人,而是讓自己生活了更好。

於是,我在母親的教誨下學會了很多家務活,而且只要看一眼就會記住,我不但會寫文章,就是補衣服也是不錯的,更是喜歡洗碗,我可以一邊洗碗一邊哼歌,哼的歌都是自己現場編出來的,在歡快的歌聲中,一隻只碗洗了燦亮,如果是酒杯,一定要照出人影子來。

現在,遇事都是去飯店吃飯,一身武功全毀了,就如一手好字被電腦毀了,一個好的創意被抄襲者搬走了。

同時,想起一個行當——包飯作。

02

“包飯作”,顧名思義就是包大家吃飯的一個作坊。

既然是作坊,那就是和大飯店有區別的,菜餚基本為家常菜,屬於一種小本經營的飯鋪。

特別是逢年過節,或是遇到婚慶喜宴,包飯作就特別吃香,他們帶上自備的餐具和炊具,如鍋、碗、瓢、盆、蒸籠之類,大飯店具有的東西都一應俱全,加上優質的服務和上口的菜餚,在當時的年代是很受歡迎的。

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包飯作”這個名詞漸漸被社會淡忘了,估計現在的年輕人不一定聽說過。

新年裡吃飯難,懷念阿拉的包飯作

1905年英美煙公司出品的煙花《包飯作》

我父親曾經有個棋友,年齡比父親大七八歲,大家叫他榮海,但父親卻叫他為“包飯作”,確切地說,包飯作是榮海的綽號。

他這個綽號名氣響過本名,特別是父親在和他下棋時就說:“儂這個包飯作,做的飯菜倒是蠻好吃的,走的棋子哪能戒臭的?”

包飯作卻一副老實兮兮的樣子,伸著頭頸艱難地看著眼前的棋盤,手裡拿著一枚棋子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下棋。

榮海的特徵給人印象很深,坐著時,他相貌端正,五官分明,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如一把火炬閃閃發光;張口說話時,一對鑲金的大門牙在火炬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

此時,那對大金牙的嘴張得老大,金牙下面是一排參差不齊的黃牙,就如一粒粒沒有發育好的珍珠米,又黃又小。

棋子已經走了好幾個來回,仍是分不出勝負。

於是,榮海抬起頭看看天邊的太陽,他提出以和棋的方式結束棋局。可父親不同意,說榮海賴皮。榮海就嘿嘿笑了幾聲,一邊站起來,一邊說道:“就算我輸好來,明天我帶幹煎帶魚給你吃。”

榮海說著就一步步向回家的路走去。他的步子很慢,他的頭是低著的,背是隆起的。如果這時候誰叫他一聲,他只能斜著頭來看人。

確切地說,榮海是個駝背,他患有強直性脊椎炎。

03

聽說,年輕時的榮海,長得可是一表人才,身高一米八多,面板雪白,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還有一副整齊潔白的牙齒,一頭微微卷起的頭髮根根豎起,俗稱奶油包頭。

他的父親是開飯店的,從小的榮海是在飯店裡長大的,只是家道落難,飯店小開就去做包飯作了。

在榮海適當的年紀,一個經常來吃飯的小姑娘看中了榮海,她特別喜歡吃榮海做的幹煎帶魚,那帶魚一塊塊放進油鍋裡炸,炸得金黃酥脆,吃的時候,魚骨頭爽快地從嘴裡吐出來,一點也不會粘著魚肉。

榮海也看出了小姑娘的心思,每次她來吃飯時,就多給她幾塊幹煎帶魚。

一來二往,榮海就索性託媒人去提親,娶了小姑娘來做老婆。結婚後,榮海先得了女兒,後又添一子。在那時候,先有女兒後有兒子叫先開花後結果。

可沒有想到,就在兒子三歲時,榮海得了一種怪病,渾身抽了筋地痛,連續發了幾天高燒,然後身子就萎縮了,漸漸地背也駝了起來,那口整齊潔白的牙齒開始東歪西倒,最後門牙也落光。

其實這個病放在現在來說就是強直性脊椎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問題,但當時的醫學常識不是很普及,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榮海就成了駝背。

04

身體的駝背,並沒有影響他的包飯作生意,畢竟一家老小靠這個包飯作生活的。

榮海就斜著身體駝著背掌著菜勺經營著他的“包飯作”。

後來,在公私合營時,他的包飯作被合併到一家飲食公司。

公司的人也算有點良心,讓榮海去醫院對身體進行了醫學鑑定,認為他是三級殘疾人,沒有合適的工作讓他做,就允許他在家長期病假。

當然他也沒有工資可拿了,只是每月領取少得可憐的生活費。

儘管如此,榮海會燒一手好菜,技藝不壓人。

他就駝著背到處討生活做,凡是弄堂裡的紅白喜事,都會請榮海來掌勺。

榮海為人和氣,只要有人來請他燒飯,他就平心氣和地為客戶計算著菜料,精打細算,讓客戶滿意。

如果是喜宴或是生日酒,榮海的子女也會去吃飯,只不過,他們是以幫忙的形式出現的,但主人家都明白榮海家人的意思,很有禮節性地邀請他們坐上酒席。

新年裡吃飯難,懷念阿拉的包飯作

賀友直作品《包飯作》來自網路

其實那時候,每個人的肚子裡都缺油水,個子也長不高。但榮海家裡的兩個兒女個個身材高大,而且發育良好。

特別是他的女兒,長得紅粉細白,一頭烏髮是捲毛,兩隻眼睛大得像桂圓,到了發育年齡時,胸部挺了老高,害得她在走路時只好躬起背束緊肚皮,怕人家看見她的胸部。

但榮海的兒子就大膽走路,頭抬了老高,他的長相繼承了父親的特點,兩隻眼睛睜得老大,一頭微卷的頭髮用生髮油梳得一絲不亂,白裡透紅的臉上是一個英俊少年的風流樣。

於是,弄堂裡的人叫榮海的女兒為洋囡囡,叫他兒子為外國人。

每逢榮海為人家燒飯時,洋囡囡和外國人就會去人家裡吃飯,而且成了習慣。

洋囡囡特別喜歡吃人家結婚的喜宴,她喜歡看新娘子穿什麼衣服,臉上擦的是什麼胭脂,有時候,洋囡囡飯也不吃,眼睛就直愣愣地看著新娘子,幻想著自己哪一天也成為一個新娘子。

而外國人卻喜歡吃人家的生日酒,包括小孩子的滿月酒。

生日酒席上肯定有一盆炒麵,那炒麵是榮海的絕活,一根根又圓又粗的麵條吃在嘴裡滑而不膩,滿滿一盆炒麵放上幾根碧綠的菜葉子,在通紅的燈光下,炒麵閃著醬油的光芒,散發著香噴噴的味道。

這時候,外國人就會盯著一盆炒麵吃它個盆子朝天,然後就不停地撫摸著微微隆起的肚皮,再跑到另外一桌去吃炒麵。

洋囡囡和外國人就是跟著包飯作的父親,吃東家和西家的飯長大了,而且長得非常好,是弄堂裡數一數二的美女和美男子。

05

我徹底認識榮海一家人,是在我大哥結婚的時候,喜宴訂在國慶節。

大哥是家裡的長子長孫,他的喜事引來了整幢樓里人的關注,大家紛紛出力,顯示出了上海人那種螺絲殼裡做道場的精神。

在商討舉辦酒宴時,父親理所當然地請來了榮海,而我作為記錄酒席具體內容的小秘書,把榮海開出來的每道菜和配料及作料一一記錄下來。

談到用什麼油時,我只聽榮海對父親說:一定要用豆油。父親問:菜油不行?榮海回答說:菜油煎東西煎不透,豆油煎東西賣相好。

那時的食油都是憑票供應的,所謂的菜油是寧波鄉下的阿姨自己榨出來,千里迢迢送到上海為大哥的喜宴準備的。

但吃喜酒就是圖個賣相,講究氣派,讓每個來吃喜酒的人坐在桌子上看到八冷盆十熱炒,就心生歡喜,個個臉上喜氣洋洋。但到哪裡去搞這麼多的豆油票呢?

最後還是榮海出了一個主意,叫父親用布票或是糧票去調豆油票。榮海還神秘兮兮地告訴父親,他的兒子外國人能幫我們搞到油票。這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到有關外國人的事,他能搞到油票。

大哥的喜宴足足擺了八桌,分佈在各個鄰居家。我和幾個姐姐就當跑腿,把榮海燒出來的菜一碗碗端到酒席上。

有時候趁端菜的空檔,就站在榮海邊上看他燒菜。這時候的榮海,紅光滿面,穿著一件油膩疙瘩的白衣服,一條烏黑墨跡的白毛巾圍在脖子上,那副大金牙被他緊緊閉在嘴裡,不說一句廢話。

更確切地說,榮海燒菜從來不嘗菜餚的鹹淡,那醬油和鹽在他手裡拿捏得就如一臺天平秤,只只菜鹹淡正好。

站在廚房間的榮海,在瀰漫著的酒菜的香味中,他的背也不駝了,那隻掌勺的右手揮舞有力,讓我不得不佩服這個包飯作。

原來,他的身體裡藏著從事這個使命的天賦,只要有生存的希望,就會付出一切的努力。

如果,包飯作現在還有的話,那我冰箱裡的那些菜就是他們發揮的時候了,而我也可以發揮洗碗的本事,再把酒杯洗得可以照出人影子來。

生活本就是一種經歷,特別是過年過節更要講究一種儀式感。

但現在,除了去飯店吃飯,在家吃飯已經成為了一份奢侈品,成為了一份累贅。

久而久之,我們很多的文化就在怕麻煩中、累贅中漸漸消逝,人情淡薄,闔家歡樂也只是紙上談兵,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比在家吃飯更讓人親情和溫馨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