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由 文藏書畫 發表于 藝術2021-12-18
簡介”倪瓚早期的《秋林野興圖》《水竹居圖》中披麻皴的用筆圓潤深厚,深受董源的影響

元代倪瓚的漁莊秋霽圖屬於什麼畫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倪瓚畫像

《漁莊秋霽圖》,作於至正乙未年(1355年),紙本水墨,縱96cm,橫47cm,現藏上海博物館。曾被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味水軒日記》、清李佐賢《書畫鑑影》、清方浚頤《夢園書畫錄》以及民國龐元濟《虛齋書畫錄》等著作所著錄。明陳繼儒、清方浚頤、民國龐元濟遞藏,後由上海博物館收購入藏,鈐有“曾在方夢園家”朱文印、“龐元濟書畫”白文印以及其他鑑藏印數枚,是一幅流傳有序的名品佳作。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漁莊秋霽圖》裱邊題識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漁莊秋霽圖》畫心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漁莊秋霽圖》全幅

明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作雲林畫,須用側筆,有輕有重,不得用圓筆,其佳處在筆法秀峭耳。”

又云“雲林惜墨如金,蓋用筆輕,燥鋒多,潤筆少,以皴擦勝渲染耳”。

倪瓚用筆以側鋒幹筆為主,線條輕重虛實,幹筆皴擦多於渲染。早期作品《秋林野興圖》《水竹居圖》用筆清潤,枯筆少,多用中鋒,圓潤厚實。到中期大量運用幹筆側鋒,淡墨畫輪廓,幹筆皴擦,筆簡意淡,《六君子圖》開始清潤向簡淡發展,《漁莊秋霽圖》則達到了極簡乾枯的巔峰。晚期作品在淡墨、側鋒、枯筆中又加入了柔和秀麗的趣味,景物開始增多,畫風率意,如《虞山林壑圖》《容膝齋圖》。

倪瓚這種畫風可以歸納為:早期繁實—中期簡虛—晚期返實(實中有虛,嫻熟圓融)。用筆輕鬆柔和的線條中有剛正蒼勁的力度,正如清人王世貞所說:“元鎮極簡雅,似嫩實蒼。”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虞山林壑圖》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秋林野興圖》區域性

方圓兼備的折帶皴,方中帶柔皴法是中國古代山水畫常用技法之一,折帶皴是倪瓚在學習吸收董源披麻皴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個性、審美趣味提煉而來。倪瓚對皴法的見解在其《畫譜》中有提及:“古人專用斧劈、丁香、馬齒等法,今人不能,乃雲古法有俗工氣。故專師李唐、董源之法,學而不能,是為兩失。餘二石雜用古今,爾自體認。”倪瓚早期的《秋林野興圖》《水竹居圖》中披麻皴的用筆圓潤深厚,深受董源的影響。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六君子圖》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秋林野興圖》

清代鄭績在《夢幻居畫學簡明》中對摺帶皴也有詳細的記錄:“折帶皴如腰帶折轉也,用筆要側,結形要方,層層連疊,左閃右按,用筆起伏,或重或輕,與大披麻同。但披麻石形尖茸,折帶石形方平。”

由上可知,折帶皴與披麻皴用筆規律近似,只是披麻皴常用於表現土質的山,而折帶皴則用於表現方形的石山。倪瓚的皴法兼取折帶、披麻之法,融為一體,只是以折帶為主。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水竹居圖》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水竹居圖》區域性

《漁莊秋霽圖》中,近景的坡石,披麻皴與折帶皴並用,這就是土山和石山的結合,坡石的最前面亮處的折帶線與其連續的下折線表現出石山方形結構,與石頭下方濃重的幹墨形成實與虛、枯與淡的對比效果,披麻皴圓而柔,折帶皴方而剛。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靜寄軒詩文卷》

曾被董其昌、陳繼儒推崇的《漁莊秋霽圖》,是倪瓚山水畫的代表作

《容膝齋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