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渾元樁”與“技擊樁”詳解

由 武極 發表于 藝術2021-09-19
簡介薌老曾有“提擎天地”之說,正是透過“頂心暗縮把天拉下來,雙足抓地把地拎起來”,山即“提沉互為”這一意念使大地之力聚於一身之大丹田,並最終透過樁功之周身爭力互為,形成渾元一體,這才是真正的渾元樁

渾圓是什麼

渾元樁作為拳法的基本功雖然存在歷史很早,但在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對傳統拳學融會貫通的點晴之後,才大放異彩。正如薌老在《意拳正軌》之《樁法換勁》中所言:“欲求技擊妙用,須以站樁換力為根始,所謂使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若禪學者,始於戒律,而後精於定慧,證於心源,了悟虛空,窮於極處,然後方可學道,禪功如此,技擊猶然。蓋初學時樁法甚繁,如降龍樁、伏虎樁、子午樁、三才樁等,茲去繁就簡,採取各樁之長,合二為一,名日渾元樁,利於生勁,便於實搏,精於打顧,兼通氣血,學者鍛鍊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筆墨所能表述其神妙也。”

“渾元樁”與“技擊樁”詳解

渾元又有渾圓、混元之稱,從字面本意上講,“渾”字有“天然的,全,滿”之意,“元”字有“開始的,根本的,構成一個整體的”之意,這些字面意義都能體現大成拳樁功之整體性的內涵。透過樁功修煉,使人體自身各部分機體逐漸整體化、渾合化,使周身裡外、上下以及筋骨、皮肉、內臟、氣血乃至神意等等全部渾合一體、飽滿鼓盪,並且圓融貫通,正是渾元樁修煉的目的。

其實歷代拳學先輩和流派對渾元二字都是十分重視的,如心意大家戴龍邦所云“學者若得渾元氣,哪怕他人會全功”;《形意拳經》雲“練就丹田渾元氣,萬兩黃金不與人”;八卦掌歌訣雲“混元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在我家”;《太極拳論》中“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總須完整一氣”,也是指周身渾圓之意。大成拳更是強調“假借無窮意,精滿渾元身”。薌老所云“六面爭力,體成一塊,全身處處均互動具有上下、左右、前後四隅之相等相乘之力”“全身各部均同時面面生力,無不相乘,互為應合,混元一爭,共爭一心”等等都是對渾圓的闡釋。因此,渾元是樁功修煉之本質。而如何恰到好處地把握住陰陽,使之“身成渾元、意呈渾元”,這是樁功修煉之關鍵。

渾元樁的初步訓練是“伸筋拔骨”,主要是對“鬆緊”陰陽的把握,透過間架結構的要領調整,如撐抱、擰裹、頂墜等活動及“抱樹開合”“抱球漲縮”等意念活動來實現整體拉長和放鬆,這些大多習者都已明瞭,在此不多贅述。渾元樁的進步訓練是“周身牽掛”,主要是對“爭力”陰陽的把握,就是透過神意光線的連線來加強自身頭、手、足等肢體的牽掛聯絡,達到周身牽持,互爭互為。

有些習者雖聽說過“周身牽掛”,但往往在實際操作中,要麼不知從何下手,要麼形成僵化牽扯。如“牽拉互為”,從字面上解釋,牽是從內向外用力,拉是從外向內用力,實際操作時,光牽不拉是消耗,光拉不牽力難爭,必須牽拉互為才能出爭力。再具體一些,如頸與左右手的牽拉,左頸與右手腕相牽的同時右頸與左手腕要有牽勁,反之亦然;而左手腕與右腳踝相牽時右手腕與左腳踝要有拉勁,反之亦然。這樣力才能均整,才能得“十字爭力”。渾元樁的深層訓練是“水浴”“空氣浴”訓練,這一點與初站樁時的水浴活動不同,主要是圓融各項爭力,渾元周身意態,從而深入到陰陽合一、混混沌沌的渾元意境之中,是高層次的返璞歸真。樁功至此,方可謂有成。

另外樁功在體認修正渾元意境的過程中,要注意“氣聚丹田”的把握,也即人體總重心的把握。古人所謂“丹田”,歷代拳家對此無不格外重視和自珍,素有“丹田練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之說。很多大成拳傳人對此不屑一談,自謂“周身無處不丹田”,此論似是高明深刻,其實是一種膚淺妄語,這就如同妄言一個國家人人都是總統一樣,一個複雜的群體沒有了中心和重心,群體活動會是什麼樣子?這些人大多受薌老拳論中“氣貫周身,氣遍全身,提氣固非,沉氣亦屬弗是”之影響,殊不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點一滴、積點成線、積線成面、積面成體的。氣貫周身固然是養氣練氣之較高境界,然並非一蹴而就之功,沒有氣聚丹田的基礎,奢談氣貫周身,只能是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不可能產生那種“一觸即爆炸”的技擊威力。

其實薌老曾有“六面爭力,從一中心異向發出,相等相乘,共爭一心”的論述,其中所言的中心,即古人所謂的“丹田”。而薌老的高明之處在於把丹田融於“渾元一爭”之中。薌老曾有“提擎天地”之說,正是透過“頂心暗縮把天拉下來,雙足抓地把地拎起來”,山即“提沉互為”這一意念使大地之力聚於一身之大丹田,並最終透過樁功之周身爭力互為,形成渾元一體,這才是真正的渾元樁。這也正是“氣聚丹田”之正確練法,試想:如果學者連中心都尚未弄明白和把握好,又如何共爭一心、相等相乘呢?因此,我以為對待傳統的東西不應持一種片面的反叛態度,而要善於吸取傳統之精髓,並善於引用和借用傳統文化理念及通俗觀點來闡釋新理論、新見解,如此善於化腐朽為神奇,方堪稱融會貫通之通家,而非專注一隅之學究。

關於技擊樁,嚴格來說也統屬渾元樁範疇,薌老《拳學新編》中曾將技擊樁列為渾元樁(三)。只不過渾元樁側重於對自身陰陽的把握,而技擊樁側重於對外界反應的把握,因此技擊樁與渾元樁之區別並不在於外形,而在於神意之把握。真正意義上的技擊樁,是在周身渾圓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到周身與外界的牽掛互爭、神意互為上。渾元樁側重於對自身爭力的體認與訓練,技擊樁側重於對外界爭力的把握與訓練,所謂“與天地相爭,如網天羅,巨風捲樹,拔地欲飛”等都是強調外界對自身的刺激。如自身渾元后神意與外界山尖或大樹的“牽掛收放”訓練,要體認牽掛收放中能否保持渾元狀態不失,所謂圓融之後再打破圓融,從而進入高層次的圓融。其次,技擊樁的神意把握及運用還要始終注意對“如浴水中”“與大氣呼應”“利用波浪之鬆緊”等意境的切實體認,要能在大氣動盪、水流回旋、波浪湧動的意境中體認出“筋肉逆放含勁力,骨節生稜若機輪,擰裹螺旋含吞吐,蓄彈驚炸一觸發”的拳學良能,如此“虛無求切實”的訓練,才能練之有成。

另外,技擊樁除對神意的把握激發之外,還須對人體各種力學要素有所把握,否則神意運用便成了空中樓閣、自我臆想,難期真實效用。如對槓桿力的把握,首先要明瞭力點力臂在人體自身的位置,要把自身的力臂學會從臂延長到腰、胯直至雙足,以身作臂。然後要在神意運用下把力點延伸到外界,使自身的渾元擴充套件到身外的渾元,直至宇宙的渾元。此外,如對三角力的把握,要明白自然界中三角形最穩定的原理,使支援自身問架之力盡量表現出三角形式,如膝、肘關節處、雙肘尖與雙胯處以及透過神意光纖連線的無形三角等等,透過種種有形無形的三角相爭,使樁架不斷完善飽滿。而對螺旋力的把握則要從三角之拓變及點的螺旋昇華到身法的搖旋,以身法的搖旋帶動點的螺旋,並透過“風中旗,水中魚”的神意運用巧妙把握身與點的互動互為關係等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技擊樁既是視力的前奏,也是試力的昇華,甚至於動靜渾噩不分,其運用之妙,惟存乎一心而已。

關於技擊樁以及渾元樁的具體身法要領,當前各種教材及文章已多有論敘,習者可參閱之,惟提醒習者要能夠將所有要領真正統一圓融起來,歸於一“渾元,”——“爭力”之中,在站樁中既要相爭又要相合,從而渾元相爭,動靜處中。否則就不是你在站樁,而是樁在站你;不是你在操縱要領意念,而是要領意念在操縱你了。千萬不要把自己捏碎成前人之拳奴或拳譜拳架之機器。而要把前人及拳譜拳架搓碎了成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大成拳。文/張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