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治療頸椎病常用的外用中成藥有哪些?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藝術2023-01-30
簡介07關節鎮痛膏藥物組成:辣椒、肉桂、秦艽、細辛、桂枝、當歸、荊芥、赤芍、丁香、生附子、薑黃、羌活、生草烏、獨活、白芷、川芎、防風、青木香、紅花、生川烏、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樟腦、顛茄流浸膏

消炎鎮痛膏幾天一療程

原創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諮詢

我今年57歲,最近總感覺頸肩部僵硬、疼痛,經檢查被診斷為頸椎病。我知道治療頸椎病區域性外用藥物要比內服用藥效果要好,聽說有一些外用中成藥治療頸椎病的效果不錯,想試一試。請您給我介紹一下:治療頸椎病常用的外用中成藥有哪些?

解 答

正像您所知道的那樣,治療頸椎病區域性外用藥物要比內服用藥效果要好,外用中成藥治療頸椎病的效果確實不錯。

下面介紹一些治療頸椎病常用的外用中成藥,您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

01

狗皮膏

藥物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獨活、青風藤、五加皮、防風、威靈仙、蒼朮、蛇床子、麻黃、高良薑、小茴香、官桂、當歸、赤芍、木瓜、蘇木、大黃、油松節、續斷、川芎、白芷、乳香、沒藥、冰片、樟腦、丁香、肉桂。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溼邪、氣滯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閃腰岔氣,脘腹冷痛,經行作痛,寒溼帶下,積聚痞塊。治療頸椎病尤其適用於風寒溼痺型、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生薑擦淨患處面板,將膏藥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忌貼腰部、腹部。

02

消痛貼膏

藥物組成:獨一味、棘豆、薑黃、花椒、水牛角、水柏枝。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於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溼及風溼疼痛,亦用於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治療頸椎病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將患處面板洗淨擦乾後貼於患處,每貼敷1天。

注意事項:孕婦及面板有破損者忌用。

03

傷友擦劑

藥物組成:防己、細辛、桂枝、荊芥、樟腦。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於各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關節扭傷,瘀血腫痛,以及各種表淺的軟組織無菌性炎症。治療頸椎病適用於風寒溼痺型、太陽督脈型以及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每日4~6次,塗擦患處。

注意事項:擦後有過敏反應者,應及時停用。

04

鎮江橡膠膏

藥物組成:烏梢蛇、生巴豆、生馬錢子、獨活、生草烏、白芷、白芥子、土元、桃仁、冰片、松節油、水楊酸甲酯、曼陀羅子、羌活、生川烏、生南星、紅花、麻黃、樟腦、防風、當歸、肉桂、薄荷腦。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消腫。用於風溼引起的四肢麻木,關節疼痛,肌肉痠痛及跌打損傷。治療頸椎病尤其適用於風寒溼痺型、太陽督脈型以及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外用貼患處。

注意事項:面板破損、潰爛處忌用。

05

複方熱敷散

藥物組成:川芎、紅花、陳皮、柴胡、烏藥、獨活、乾薑、艾葉、側柏葉、鐵粉。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活絡消腫,消炎止痛。用於骨關節、韌帶等軟組織的挫傷、損傷和扭傷,骨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疼痛、水腫和炎症,如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也用於胃寒腹痛、婦女痛經及高寒、地下作業者的勞動保護。治療頸椎病適用於各種型別的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1袋或數袋,外用。用時拆去外包裝,將內袋藥物搓揉均勻,開始發熱後,放在疼痛處熨敷(過熱時可另墊襯布),根據病痛隨時可使用。

注意事項:面板破損、潰爛處忌用,孕婦忌用。

06

消炎鎮痛膏

藥物組成:薄荷腦、樟腦、水楊酸甲酯、鹽酸苯海拉明、冰片、顛茄流浸膏、麝香草。

功能主治:消炎鎮痛。用於神經痛,風溼痛,肩痛,關節痛,肌肉疼痛等。治療頸椎病適用於各種型別的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1貼,外貼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區域性出血、潰爛者忌用,對本品過敏者忌用。

07

關節鎮痛膏

藥物組成:辣椒、肉桂、秦艽、細辛、桂枝、當歸、荊芥、赤芍、丁香、生附子、薑黃、羌活、生草烏、獨活、白芷、川芎、防風、青木香、紅花、生川烏、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樟腦、顛茄流浸膏。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溼痺,關節、肌肉痠痛及扭傷等。治療頸椎病尤其適用於風寒溼痺型、太陽督脈型、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1貼,貼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08

天和追風膏

藥物組成:生草烏、麻黃、細辛、羌活、烏藥、白芷、高良薑、獨活、威靈仙、生川烏、肉桂、紅花、桃仁、蘇木、赤芍、乳香、沒藥、當歸、蜈蚣、蛇蛻、海風藤、牛膝等。

功能主治:溫經通絡,祛風除溼,活血止痛。用於風溼痺痛,腰背痠痛,四肢麻木,經脈拘攣等。治療頸椎病適宜於風寒溼痺型、太陽督脈型、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將患處面板洗淨擦乾後貼於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及面板有破損者忌用。

09

骨友靈擦劑

藥物組成:制川烏、威靈仙、防風、蟬蛻、雞血藤、紅花、制首烏、續斷、延胡索、陳醋、白酒。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溼痺,症見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等。治療頸椎病尤其適用於風寒溼痺型、氣滯血瘀型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塗於患處,熱敷20~30分鐘。

注意事項:孕婦及面板有破損者忌用。

10

傷溼止痛膏

藥物組成:傷溼止痛流浸膏、水楊酸甲酯、薄荷腦、樟腦、芸香浸膏、顛茄流浸膏。

功能主治:祛風溼,活血止痛。用於風溼關節痛,肌肉痛,以及扭傷腫痛。治療頸椎病適用於各種型別的患者。

用法用量:將患處面板洗淨擦乾後貼於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對橡膠膏過敏者、面板有破損者忌用。

編輯|于娟 趙若汐

審校|張芳芳 李亞旗

魏景梅 編著

《頸椎病中醫調治問答》(常見病中醫調治問答叢書)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