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由 100分說教育 發表于 人文2022-06-02
簡介一般來說每一年進入太醫局學習醫學的學生數量為300人左右宋朝的太醫學一共分為三大科:針科,瘍科,方脈科,還有十三個小類 ,用來培養不同型別的醫生三舍升試法:王安石變法的產物,每年300個學生中,200個外舍,一年後考試合格,60個人可升為內

求學古代怎麼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想過,古代怎麼樣才能去學醫?系統的學醫要學些什麼課程?未來去哪裡工作呢?帶著這個疑問本文將以一個宋朝醫學生的視角,帶大家瞭解一下宋朝醫學生的求學經歷

我叫姚學乙,出生於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東京城。父親是東京城的一個小醫官,雖然一直被很多官員看不起,但生活過的還算可以

我們一家人也比較樂觀,父親也不過多的去摻和朝廷上的事 ,同時也不希望日後我去瞎摻合。所以父親給我取名姚學乙(諧音要學醫),想要我以後也去學醫。畢竟這樣也能不愁吃不愁穿的過一輩子,安穩又平靜。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今年的我剛行了冠禮,同時一年一度的春試也馬上要開始了。按照朝廷的規定,我不用參加春試就可以直接入學,這也算是享了父親的福了。春試結束後,朝廷公佈了錄取學生的榜單,很開心可以和那麼多同學一起學習。我一定要好好學,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將來要做一個好醫生,報效國家。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初夏時,我正式走進了太醫局進行醫學的相關學習,和我一起學習的還有另外299個同學。按照王安石王丞相創立的“三舍升試法”,我被安排在了外舍。一年後如果我能透過公試且成績為優良,那麼我就有機會升為內舍。內舍後再過一年,如果我下次考試還是優良。那麼我就能升上舍,升了上舍我就會有更多的優質資源可供學習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我們開始時是學《千金藥方》和《傷寒雜病論》。後來經過了一次仔細的分科,太醫學一共分為三科十三門。我去了針科,主要學習《脈科》和《三部針炙經》,有不少同學和我在一起,還是挺開心的。我還在針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元華,我們兩個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時間過的好快,不知不覺中一年已經過去了。後天就要參加升舍考試了,我和元華最近相互之間的話也少了起來,因為我們兩個都在複習,準備這次升舍考試,畢竟這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啦。這兩天除了上課之外,我除了複習複習,還是複習

終於到考試那一天啦,我和元華早早就來到了貢院的別試所,準備進入試所進行考試。進考場前我們先經過一道普通的檢查,後來又進行了搜身的檢查

但我們並沒有反抗什麼,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對於防作弊管的特別嚴,可能原來發現了很多考生作弊吧。 由於監考的官員是我們的老師,所以考試必須要採取封閉式考試的做法,來防止作弊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一系列東西弄完後,我們正式進入了考試,拿到試題一看,哇,考的內容我都複習過了,然後我奮筆疾書,試題很快就完了。不久後,考官讓我們停筆走出考場

走出考場的那一刻,我感覺輕鬆多了。我知道為了反作弊,我們的試卷會被糊去個人資訊,可能還會被其他人滕抄一遍,但我覺得這樣挺不錯而且挺公平的。在路上我碰到了元華,我問他你考的怎麼樣?元華說,還可以應該能升舍吧,我說太好了我們又能一起學習了。

等待成績的公佈是十分煎熬的,雖然我們倆都很有信心,但是還是有些煎熬。過了十來天后,考試成績終於開始公佈了。我們急忙跑過去去看,當我們倆個看到榜上成績為優時,我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有機會一起升舍了。

同時升舍以後我們也能獲得更多優質的學習資源,想想就有點開心。晚上我們覺得要慶祝一下,我們搞了幾盤小菜,一壺小酒慶祝了起來,同時也期待著更美好的未來。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升舍後的我們倆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我和元華兩個人的交流開始越來越少,但我們倆個都知道,我們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時間過的很快,不知不覺的又一年過去了,我們又到了要升“上舍”的時候,我和元華又開始準備了起來,準備了兩天。考試如期的開始了,考試的流程和升“內舍”差不多,就是考試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拿到試卷後,果然不出我所料,考試難度大了不少,很多我都沒有複習到,既然都在考場了硬撐著也要把試題寫完。寫了很久後,考官下命令大家停止動筆,都走出考場

走出考場後的我十分擔心,我問元華:這次考試你覺得難度怎麼樣,有把握不?元華說,我看這次難,估計要開始準備第二次的考試了。不久後,考試成績公佈了,我們兩個的成績為平,但是綜合我們平時的表現,我們還是進入上舍,是最後一等“下等”。雖然不是不理想,但我們還是欣然接受了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隨著我們理論知識的越越越多,學校開始安排我們進入臨床進行實踐,以提高我們都臨床動手能力,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學校開始安排我們去給三學(太學,律學,武學)以及軍營的人治病,並且規定我們對於任何一個病人的症狀,診斷,用藥以及用藥依據都要寫下來。如果有治療不了可以不治,但也要寫下來留個記錄提交給學校,學校會依據這個綜合打分。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並且這個也是未來任職“醫官”或其他官員的參考依據,失誤多的人會得到一定懲罰,特別嚴重的會被開除學習的資格,並且未來也不能從事醫生類的工作。我覺得這個方式特別好,十分贊同。我一定好好學習,不管是為了我父親,還是為了我自己,都要好好學。

每次輪到我和元華出診時,我都會和元華商量著大家互相配合,給病人最好的治病體驗。所以我們倆個也經常得到病人的表揚和支援,在被表揚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了,元華也是這麼認為的。元華說未來他想離開東京城,去一些偏遠貧困點的地方為那些窮苦的人治病,那一刻我心裡十分佩服他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學校也會對我們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培養我們的職業道德素養。比如學校要求我們在臨床實踐時給別人看病不準索要錢財,也不準提相關索要的錢財的想法。同時老師也讓我們以後出去行醫要多積德行善,因為作為一個醫生要有仁愛思想,為社會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也知道就算是老師不說這個,我們也要有職業道德素養,因為朝廷了定了不少法令和措施,一旦我們觸犯了,輕則不能做醫生,重則會有牢獄之災,那時候估計誰也救不了我了。

時間過的好快,不知不覺幾年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我也學成準備畢業了。畢業時學校給我們組織了三場考試,兩場理論,一場實踐,我以高分通過了這三場考試,元華也是這樣。

高分意味著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去向,元華堅持選擇要去偏遠貧困的地區做一個郎中,為那裡的百姓解除病痛的困擾。而我聽我父親的,留在了京城做了一名普通的醫官。

元華要走的那一天,我去給元華送行,對元華說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有機會一定要來東京城我們在敘敘舊。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在求學的這段過程中,遇見元華,是我這最寶貴的財富

由於這篇文章裡有一些歷史類的知識,在這裡我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解釋

冠禮:

古代漢族男性二十歲時進行的一種成人禮,用來表示男性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婚娶。這種禮儀起源於周代

宋代學醫的途徑:

宋代想學醫主要還是透過春試(醫學考試),當然還有官員推薦,京城官學其他科的推薦,

以及醫官後代(文中就是這種途徑)

。一般來說每一年進入太醫局學習醫學的學生數量為300人左右

宋朝的太醫學一共分為三大科:

針科,瘍科,方脈科,還有十三個小類 ,用來培養不同型別的醫生

三舍升試法:

王安石變法的產物,每年300個學生中,200個外舍,一年後考試合格,60個人可升為內舍,再過一年後40個人可以升為上舍

宋朝醫學生畢業的就業途徑:

宮廷御醫,太醫局教學,京城醫官,地方醫官,地方父母官

我叫姚學乙,是宋朝的一個醫學生,讓我帶你看看我的求學經歷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支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