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向古人學讀書智慧

由 東南網 發表于 人文2022-08-03
簡介”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論語·衛靈公》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書也如此。用功是基礎,方法是關鍵。要讀出成效,也需利其“器”。這裡說的“器”,就是讀書的方法。從中國古代先賢的讀書觀中,我們可以學習善讀書的智慧,找到善讀書的方法,取得善讀書的成效。

讀書要有高尚的情操和高遠的志向。荀子《勸學篇》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參省”即反省、考察。他認為,君子只有廣泛地學習,每天省察自己,才會積善成德,見識高明,行為不會出錯。荀子告訴我們,積累知識是手段,培養道德操守、涵養君子人格是目標。讀書即是立德,要堅持在讀書學習中修煉道德操守,提升認識,改造思想,淨化靈魂。司馬光《與薛子立秀才書》中談道:“士之讀書豈專為利祿而已哉?求得位而行其道以利斯民也。國家所以求士者,豈徒用印綬粟帛富寵其人哉?亦欲得其道以利民也。”司馬光認為,讀書要超越一己私利,明大道、求利民,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漢魏之際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幹,明確提出“志者,學之師也”。徐幹《中論》中談道:“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之師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他認為,一個人即使天賦異稟,如果沒有高遠之志,也不能夠建立功業。志向是學習的導師,才氣是學習的徒弟。治學的人不必擔心才氣不足,卻要為志向不確立而擔憂。因此,治學的人以億兆數,而學成的人卻沒有多少,因而君子必定要立定志向。在這裡,徐幹提出了學習中志向與才學關係的重要問題。他認為,志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只有立志於學,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正如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向上的意志會引導你轉向正確的大道前進”。

讀書要有選擇標準。讀好書是善讀書的應有之義,我們需要了解和借鑑讀好書的要求和評價標準。那麼何謂好書?好書就是人們所公認的,經過時間和歲月淘洗而流傳下來的那些書。這樣的書,飽含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最傑出的思想家為我們留下的。好的書並不只在於有沒有真情實感,是不是文采斐然,更在於著作者有沒有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獨特的思考和真切的感悟。言之無文註定行而不遠。而學養的積累、思想的精深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些速成的、趕“潮流”的著作註定不會有太高的含金量,不會成為經典和永恆。

關於好書的選擇,戰國時期思想家墨子提出“言有三表”的評價標準,值得我們借鑑。《墨子·非命上第三十五》記載了墨子的一段話: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在這裡,墨子為我們提出了判斷言論、文章和讀物是非對錯、真偽好壞的三個標準:第一要能追根溯本,向上去探究古代聖王的事情;第二要能向下考察百姓的實情;第三要能用之於實際,就是把它應用到刑罰與政務方面,看它是否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大家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為依據,以古代聖王的間接經驗、普通百姓的直接檢驗和國家治理的社會效果為準繩,來評價文章、言論的是非對錯與真偽好壞。墨子提出的這些觀點,對我們如何理解評價古代典籍文獻,如何選擇判斷閱讀內容,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每一本好書,自有其妙處,讀來如春風撲面,令人心情愉悅。讀一個字,如摘一朵花,讀一段話,如獲一束花,通讀下來,如贏得一座花園。好的書,發人深省,引人頓悟。開啟一本好書,就等於走進了一個新世界,遨遊其中,如與日月對談,與江河相擁,與山川對坐,與青松共勉。史學類圖書,猶如穿越到了舊時光。哲學類圖書,好比長者在側。社科類圖書,好比入駐人類講堂。科幻類圖書,宛如開啟了未知世界。美食類圖書,恰似佳餚在前。讀好書,可以和傑出的思想家進行交流,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典籍所蘊含的人生哲學和處世之道,取其“一瓢飲”便可讓我們受用不盡。多讀博聞類書籍也很重要。史傳也好,經濟也好,科學也好,法律也好,藝術也好,性之所近、力之所能,自會樂讀不倦、讀之不盡。日積月累,集腋成裘,“下筆如有神”,自不尋常。

讀書不能有絲毫的浮躁,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南宋大儒理學家朱熹有著名的讀書三到的觀點,《古今圖書整合·訓學齋規》記載了朱熹的這段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三到”之中,心到最為重要。這個心到,就是心無旁騖,就是靜心。

讀書為什麼要靜心呢?因為讀書是在聆聽智者的獨白,是與心靈契合者對話,只有靜心,才能進入心靈的自由王國,才能體會讀書的妙趣。讀到深處,完全融入書的意境中,心兒就像一朵朵白雲在蔚藍的天空悠閒飄蕩,又像一匹無拘無束的馬駒在一望無際的草原賓士,這時會自感心靈無比澄澈,領悟到了大美大雅的境界。天馬行空,廣泛涉獵,真可謂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書與人、自然融為一體,實在妙不可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