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山水利川(神州觀覽)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旅遊2022-02-06
簡介《利川縣誌》說,清江水,原出縣西一百四十里的小山,即都亭山,東流入檀香洞,又伏流四十里,過七藥山(齊嶽山),東出為龍洞溝河

江源水鄉在什麼地方

山水利川(神州觀覽)

山水利川(神州觀覽)

江源識珍

風景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如今,綠水青山已經成為檢驗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識;名勝風物、人文風華等,也在成就著一個地方的幸福指數。

利川地處鄂西,與重慶萬縣毗鄰,地理上有大巴山與武陵山交集。此地多喀斯特地貌,水系發達,“廣利天下而川流不息”。利川古韻儼然,名勝深藏,但因為多年閉塞,鮮為人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名聲才漸為傳揚。

“青山橫北郭,綠水繞東城。”山水利川,因清江的繞城穿過,靈動而豐盈。清江,長江進入湖北最早的支流,其源頭為利川的都亭山。清江從西往東在利川城中繞了個彎,順流而下,連線起鄂西重鎮恩施、宜昌,然後直奔長江。

清江有“十里畫廊”的美名,而拜識其尊容是在利川城中。

利川次日,晨霧泛起,天還沒大亮,住地樓下已經眾聲喧譁。一群晨練的人們,早已活躍起來。大凡城市早起者,都有這樣的習慣,一塊綠地,一隻小喇叭,就是一個閒適自足的世界。

素來對聲音敏感的我,索性下樓散步。因昨晚到達太遲,未來得及看清周邊狀貌。這裡,一條寬約百十米的小河,隱藏在鬧市之中。那些早起的人們,就是在這河道邊上,運動,歌舞。他們衣著統一,沿著河堤,自娛自樂。

近乎原生態的夾岸林木,護衛著一江碧水。清江,鬧中取靜,平靜地流淌。近水的人行道上,蘚苔斑斑,雜花幾許,水柳拂衣。與其他水城多將人行綠道與街市平齊不同,此處綠道建在河堤之上,下幾級臺階即可親水近水。波平水緩,草木依依,初始的清江,上游的清江,大隱隱於市,如此景象,令人難忘。

著名的清江源頭何在?史書記載,清江發源于都亭山。都亭山與齊嶽山,地接巴山武陵,逶迤於利川境內,峰巒疊嶂,水汽淋漓,形成多處水源競秀。《水經》載,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澄清,因名清江也”。《利川縣誌》說,清江水,原出縣西一百四十里的小山,即都亭山,東流入檀香洞,又伏流四十里,過七藥山(齊嶽山),東出為龍洞溝河……如今,經多方論證包括民俗達人實地甄別,都亭山一塊偌大巨石上標識“清江源”三字。探源尋流,成為不少遊者的青睞。

都亭山下、齊嶽山麓,為江源涵養地。這裡,海拔千八百米,潺潺泉流,終年不竭。那天,先後來到星斗山、福寶山風景區,綠水青山,一路同行,而清江源頭也是一路期盼。

在福寶山生態公園,從高處下行,蔥鬱的林莽,陡直的棧道,讓人步步驚奇。扶著曲虯盤錯的藤蘿,下到百十米的河溝,回頭抬眼,只見有數條瀑布如白練懸掛在密林深處,一條被認為是瀑布之首的,呈三疊狀,轟然奔湧,飛濺落玉,聲震四方。山坳中一潭淺水,透綠剔亮,倒映出山巒姿態。青苔茵茵,河石斑斕。汩汩清流在這裡團轉之後,直奔河谷低凹而去,匯入清江奔騰的水勢中。讓人驚訝的是,坐纜車回到山頂,看到貼著山坡樹叢,無數細流從雜樹中浸出,如細絲線般飄散,卻找不出水脈源頭,真應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長之說。福寶山不是清江真正的源頭,但靠近都亭山。千條萬縷,聚眾歸一,才有了這充沛清澈的水源。關於江河之源,業內有所謂“河源唯長,水量唯大”的說法,或許可為清江之源註解。

源頭活水,遂成了長河大江的生命能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人筆下的江與山,是一片曠野蒼茫的江河之景,而這清江源頭初始的江水發端,我們看到的是,細流的匯聚,水系的豐沛,林木植被的密匝;溫柔,深幽,曲折,是它留給人類的觀賞維度。因為上游水源地的民眾悉心保護生態,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才有了這方山水的清潔,有了對水質、空氣要求特別高的各類植物的蓬勃生長。

還是福寶山下的一個山坳,一方水塘裡,綠植幽然,浮萍類的圓形植物,大小不一。主人指著問大家,讓猜是什麼。大家有說是浮萍、荷蓮、水葫蘆的,不一而足。主人撈上一團,秋陽晚照下,毛茸茸的細梗,吊出一枝船形葉片,葉片嫩亮柔滑。主人說,這就是我們都曾品嚐過的蓴菜。誰也沒有想到,江南水鄉的盤中鮮,在山野林地也可得見;也沒有想到,深藏葉片下的是蓴菜。主人介紹,蓴菜為水草類,多在長江下游湖泊中生長,西湖、太湖為多產區,近年漸向同緯度的江河源頭、山溪泉邊“遷移”。蓴菜對水質要求高,溫度和氣候,土質和肥養,直接關係它的品質。利川的幾個蓴菜種植點多在海拔千餘米之上,天然充足的水源,腐殖層酸性土質,便於蓴菜生長。2004年,利川開始大量種植蓴菜,到近年已有數百畝面積。因是嬌嫩植物,與其說是種,不如說是養。小小植物,把利川的優良生態測試出來。在生態向好的利川,水鄉的珍味落戶大山的江河之源,這是幸事、喜事,也為清江源的大美,增添了新內涵。

老樹精靈

水利萬物,澤被眾生。大自然的生命,得益於水的滋潤,水的恩賜。大江流日夜,流出了生命,也流出了歷史。

一棵大樹,一棵可進入歷史的大樹,讓人生髮出此般聯想。

這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樹種。熟悉,是因為在我們的知識儲備中,少有人不知道這個名詞——水杉。正是它,鄂西這個山區小縣利川,與生態結緣,有了故事。

但是,這不是一般的水杉,因而又是陌生之樹。

這是一棵六百六十歲的長壽水杉。風雨六百載,她見證了古鹽道上的雲捲雲舒,見證了清江水源區的歷史變化,她是這塊土地上的生命之尊,老樹精靈,也是世上為數不多的高齡水杉。

在利川謀道鎮水杉公園裡,她獨立天地,展臂蒼穹,歷經磨礪,生命強勁。根部雖裸露地面,瘦骨嶙峋,枝葉卻很繁茂,生機蓬勃。風霜雨雪洗禮過,雷電蟲害侵襲過,不曾匍匐,不曾退讓,如今,仍以偉岸之軀屹立於曾經的兵道商路——謀道鎮。

謀道,是千年古鎮,在晉代就有建制,後幾經易名,民國時期改為現名。古時的鹽商故道上,土司紛爭,關隘阻隔,其行路之難,可想而知,於是,謀道前行,謀道求變,因以成名,寄懷遙深。這裡,高山深壑,峽谷絕壁,溶洞幽深,叢林莽莽。

而這樣一棵逾六百六十年風雲的大樹,安詳地生長於此,老水杉,老古鎮,相得益彰。

時光回到七十多年前:1941年初,原中央大學教授幹鐸過謀道,不經意間發現一落葉大喬木,這棵樹被認為是滅絕於世的樹中活化石水杉,但是當時還不能確定。後歷經多人實地蒐集、甄別、研判,最終得出謀道的這株奇樹,是一億多年前白堊紀時期孑遺植物水杉。1948年,著名生物學家胡先驌與鄭萬鈞,發表論文確認在中國利川發現“活生生的水杉樹”,引起轟動,被當作“二十世紀植物重要發現”。據記載,這古老的“活化石”,曾在北半球,包括北極一帶生長,後南移,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冰川變化而滅絕,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紀地層中發現過水杉化石。此次原樹種的發現,“被當作大事件,震動學界,對研究植物生態,氣候地理,種子細胞等,意義重大。”

有記載,當年由幹鐸等人最早發現的三棵水杉,高達三十米,但是,歷經七十多年,眼前的這棵老樹是否就是當年的三棵之一,好像沒有文字留下。

一圍紅布護腰,纏繞在胸徑達一米七的樹身上,十分醒目。紅布圈代表著好心的祈福,是對歷經風雨的老樹的致敬。樹上鑲嵌銘牌,周圍已圍上柵欄,還有正在建設的水杉公園、博物館,為保護這個國寶級的當世珍品,人們盡心竭力。那高達三十五米的樹巔,冠幅有二十二米,惟有仰視,才見其高。面對老樹,聽聞關於她的生命史,心存敬意,惟心底默默祝福。

水杉自在利川山中發現後,已被引種到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被當作珍貴禮物,用於外事活動中。近年,它被當作園林綠化和行道街景的優質品種,甚至成為城市市樹——湖北武漢就以水杉為市樹。水杉品種有五六種,分有池杉、羽杉、柳杉等,不同樹種的習性和栽培方法都不同,其中以無性栽培最為優良。謀道這株老樹,如今仍是無性培育後代最好的母本,多年來,已成功地“養育”眾多後代,現在,仍是同類樹種中較為優質的袓母級老樹。

在利川,看水杉,瞭解大自然中的化石文物,是開眼界的事。之前,曾跋涉半日,在深山老林的利川小河鎮,沿河溝小溪來到水杉公園。綠草茵茵、水汽氤氳的草坪上,數百棵高大的水杉樹排列整齊,陽光灑在嫩綠葉片上,形成淡淡的水墨景象。水杉樹但凡大者,樹上都有無性繁殖的牌子高掛。樹叢下,水杉研究者老範為大家講解:優質樹種多為無性栽植,直接從母體上移植,不受外界基因影響,是純正嫡傳,養育高質量的後代,所以選優良的母體,是水杉優生的先決條件。

本來被長途跋涉所累,但卻因這養眼的綠,安逸的呼吸,珍貴的優質樹種,一路勞頓消解殆盡。養在深閨的這片水杉樹群,亭亭玉立,葉片呈羽毛狀,綠嫩鵝黃,雖高達二三十米,但樹幹樹枝直挺、頎長。

在返回途中,水杉行家老範幾次提到,這一帶山溝邊,有野生的古老水杉。忽然,他一指前面,說這裡有一棵。大家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又說那棵也是。一路行進,他至少說到十數棵,我們只是在車中遠觀了那些已調查備案的利川古水杉。現已查明,百年以上古樹,利川有五千六百三十棵,多集中在星斗山小河一帶,每一棵都掛上了資料身份牌。當聽說前面就有幾棵老樹時,車已在崎嶇的山路上拐出去好遠,我們遺憾地與野生老樹擦肩而過,只能往那幽深的綠植叢中,辨識古老水杉的輪廓。車行兩個半天,都是聽老範講關於水杉的故事,以及星斗山、齊嶽山、福寶山的生態。

想到此地北上百餘公里的秦巴山南,鄖西的竹溪,就有野生金絲楠木群落。同樣,此地西南方向的重慶酉陽,烏江畔的兩罾鄉,也發現了金絲楠木群。偌大的楠木群,形成壯觀之象,為全國罕見,當中有一棵千年老樹為存世奇葩。這兩地我曾有幸造訪,大樹生長的環境,人與自然相偕的故事,讓人難忘。鄂西渝東,秦巴蜀地,山水相連。這方土地曾經閉塞難通,然而,卻為自然物種的天然生長,創造了原生優勢。

日月精華,天地靈秀。無論是竹溪、酉陽,還是利川,那些珍稀的植物,遺世的至寶,當是上蒼的厚愛,也成就一個地方的人文風華。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3日 08 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