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新寧縣清江橋鄉:“扶貧車間”促脫貧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藝術2022-06-05
簡介清江橋鄉“扶貧車間”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貧困勞動力就業難題,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了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為貧困戶在家門口提供就業崗位,真正做到了照顧家庭、幹農活與上班掙錢“三不誤”, 走出了一條企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互利共贏的路子,有力促進了

楊海蓉現在在哪裡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尹建國 陸益平 通訊員 黎鐵淞 唐媛

新寧縣清江橋鄉:“扶貧車間”促脫貧

△老佛爺裘革公司駐清江村“扶貧車間”

“我們在‘扶貧車間’裡上班,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元,忙時在家能耕種,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掙錢顧家兩不誤。”6月26日,在新寧縣清江橋鄉新街旁一間民房內,30多名婦女正在笑容滿面地享受著在家門口工作的喜悅。這是該鄉透過招商引資開辦“扶貧車間”,促當地貧困戶脫貧的一個剪影。經瞭解,目前該鄉開辦“扶貧車間”和扶貧企業為180多名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為貧困戶創收460餘萬元,“扶貧車間”和扶貧企業為貧困戶搭建了增收的舞臺。

扶貧車間

建村裡,好就業,家門口脫貧有奔頭

記者在“扶貧車間”裡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車間內人頭攢動、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熟練地用機車包邊、縫製拉鍊、埋帶、修邊等。為實現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該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以‘扶貧車間’為載體,讓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的扶貧新路。去年來,該鄉聚焦脫貧攻堅,立足實際,精準發力,透過招商引資、採取“能人+企業+貧困戶”模式,在全鄉興辦了兩個“扶貧車間”和一個扶貧龍頭企業。讓貧困戶解決就近就業,增加收入,確保脫貧致富有盼頭。

新寧縣崀山裘革集團分別在該鄉清江村和茶山村各辦了一個分廠,駐茶山村分廠廠地設在該村4組茶山小學旁喻遠榮家,目前共18名貧困戶到廠工作;駐清江村分廠場地設在鄉敬老院旁邊,有貧困戶16名到廠工作,入廠後由廠商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培訓指導,採取“底薪+提成”的模式給貧困戶發放工資,據瞭解貧困戶每年可增收2萬餘元。

新寧縣清江橋鄉:“扶貧車間”促脫貧

△當地婦女高興地在家門口“扶貧車間”上班

“以前農閒沒事幹,心裡乾著急。現在‘扶貧車間’進村裡,家門口就業賺錢,脫貧有盼頭。”茶山村貧困戶楊海蓉,是茶山村4組人,丈夫喻遠榮身患疾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家中還有2個老人以及3個正在讀書小孩,楊海蓉平時除了種田和種臍橙維持生計以外還得照顧小孩,自從加入村內的扶貧車間後,除了將房屋租給車間收取微薄的租金以外,在家裡就能務工,而且能照料小孩,年收入能達到近3萬元,加上務農的收入,家中經濟狀況已有明顯好轉。楊海蓉多次跟村幹部說,感謝國家扶貧政策好,在家裡最艱難的時候幫了她家裡一把。

清江村貧困戶陳鮮豔,是清江村1組人,人年近60歲,身體不適,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全家6口人,丈夫李超文因中風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殘疾人員,且需要長期服藥;母親曹榮芳,80多歲,是精神病患者,加之身患多種疾病,需長期住院治療和服藥;孫女現正在讀學前班;媳婦李海玉需長期在家照料老人和小孩,全家依靠兒子李健勞動力輸出維持生計,現陳鮮豔參加清江村“扶貧車間”務工,不但學會了一門手藝,而且能夠每月為家庭補貼家用2000餘元。媳婦李海玉說到,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真的很艱難,我和丈夫這麼多年賺的錢無法支撐全家的開支,現在扶貧政策好,辦了“扶貧車間”,母親可以到“扶貧車間”做工,收入還不錯,生活壓力減輕了不少。

“扶貧車間”一位負責人介紹,本廠是訂單式生產,用工量大。目前工人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下一步,工廠將加大招工力度,儘可能讓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到這個“扶貧車間”,解決他們的務工難題,讓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和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最終實現雙贏。

扶貧企業

興產業,搞加工,振興鄉村添新引擎

清江橋鄉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積極探索多種為民脫貧致富模式,不斷拓寬貧困戶脫貧致富途徑。

正是因為“扶貧車間”,貧困戶的生活有了保障,農民有了精氣神,農村生活有了新氣象,農村產業發展有了起色,農村產業振興有了新盼頭。從這方面來說,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扶貧車間”已經成為了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重要載體。

採訪中,鄉黨委書記焦海忠告訴記者:“村裡有一些貧困戶,有強烈的就業願望,但文化程度低、有的身體病殘、有的需要照顧老人孩子,不能外出打工,怎麼辦?這是我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遇到的難題。後在調研中發現:‘扶貧車間’投資少、見效快、吸納就業能力強,是幫助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的不錯選擇”。 於是,政府透過招商引資、採取“能人+企業+貧困戶”模式,在村裡組建“扶貧車間”。

新寧縣清江橋鄉:“扶貧車間”促脫貧

△農民工在喜富果業工作車間

另外,該鄉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扶貧企業,名為喜富果業,該企業創辦於2016年,被評為邵陽市扶貧惠農企業,該企業採用“企業+貧困戶”的模式進行管理。企業股份分成四股,兩位外來老闆各佔一股,清江村村集體經濟佔一股,周邊村投過資的貧困戶佔一股,清江、連河,湘塘、清泉、赤木等村近40餘名貧困戶透過扶貧金融信貸貸款共入股近50萬元,現在這些貧困戶除了在企業內做事領取工資以外,還能在年末領取企業分紅。

湘塘村貧困戶陳德孟,是湘塘村新皂片區2組的村民,一家三口人,陳德孟和妻子林玉英均為60多歲的老人,身體不適,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兒子陳立平屬精神病患者,是低保戶,今年30歲,未婚,需長期服用藥物,全家依靠兩個老人微薄的勞動力輸出養家,兒子的高額醫藥費用已經讓這個家庭苦不堪言,聽聞鄉內興辦了喜富果業,陳德孟立即報名參加,在工廠內負責臍橙的洗藥、打蠟和包裝,月收入2400餘元,極大的減輕了生活壓力。陳德孟妻子林玉英說到,咱家這麼多年來多虧國家政策幫扶,兒子享受殘疾兩項補貼和低保,丈夫現在又參加扶貧企業,每年在家門口就能務工賺錢。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清江橋鄉“扶貧車間”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貧困勞動力就業難題,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了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為貧困戶在家門口提供就業崗位,真正做到了照顧家庭、幹農活與上班掙錢“三不誤”, 走出了一條企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互利共贏的路子,有力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硬渠道。

[責編:鄭丹枚]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