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由 天順祥殯葬 發表于 旅遊2021-12-05
簡介現存的太昊陵《伏羲聖蹟圖》,內容可概括為履巨人跡、伏羲出世、都於宛丘、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刻書契、作甲歷、興禮樂、造干戈、諸夷歸服、以龍紀官、崩葬於陳

伏羲太昊陵墳是真的嗎

伏羲,生卒年不詳,又稱伏戲、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太昊等,相傳伏羲本姓風,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定都於陳宛丘(今河南淮陽)。華夏人文始祖,人稱“三皇”之首。

現存的太昊陵《伏羲聖蹟圖》,內容可概括為履巨人跡、伏羲出世、都於宛丘、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刻書契、作甲歷、興禮樂、造干戈、諸夷歸服、以龍紀官、崩葬於陳。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雷澤湖邊因踩踏巨大腳印而懷孕,當時華胥氏頭頂出現一道彩虹。華胥氏孕育了十六個月,伏羲吸納日月精華,在成紀誕生。他相貌奇偉、聰慧英武,被推舉為部族首領。伏羲率領部族沿黃河東下,到達淮陽,見此地水草豐茂,便在此建都定居。

定居後,部族人口逐漸增加,但食物不足,人們常常處於飢餓狀態。伏羲觀察蜘蛛結網受到啟發,用植物纖維編織成網捕魚,開創漁獵文明,食物有了保障和盈餘。捕獲的動物出現剩餘後,伏羲又教人民飼養動物,畜牧業因此發端。由此,人們一年四季都可豐衣足食。食熟食後,疾病減少,人們的身體也強壯了。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當時人類無名無姓,群居雜居,交配無序,人口成活率較低。伏羲定姓氏、明人倫,自姓為風,其他以動物、植物、居所、官職等為姓,相傳中華姓氏自此起源。萬姓同根,源於伏羲。姓氏制定後,伏羲規定同姓不能成婚,男方若娶女方,要拿兩張獸皮作為聘禮,這樣使男女均有家室。

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勢,並受龜背和蓍草啟示,創立八卦。伏羲之前,大家結繩記事,容易錯亂,伏羲根據事物形狀書畫簡單圖案,代替結繩記事,中華文字由此誕生。他還根據日月變化,創制甲歷,春夏秋冬週而復始,便利了農牧業生產。在衣食得到保障之後,伏羲注意滿足大家的精神追求。發明了可以吹響的壎,伴著用壎吹奏的樂曲,大家唱歌跳舞。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伏羲發明幹、戈等武器,抵抗其他部族進攻和野獸襲擊,用以打獵和生產,提高作戰能力,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部族生存能力提高,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經過不斷努力,伏羲部族的實力和威望大大提高,其他部落紛紛歸服,開創霸業。伏羲融合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等,創制龍圖騰,並以龍紀官,統領天下,使其功績萬世永垂。

伏羲被稱為華夏人文始祖,是傳說中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也稱“人皇”為中華文明的開創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後崩於陳地,後世在陳地修陵建廟祭拜。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伏羲太昊陵在今周口市淮陽縣城關回族鎮蔡河北街路北,距周口市區約35公里,國道106可達,地理座標為北緯33°,東經114°。現存建築建於明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昊陵廟坐落於蔡河北岸,是因太昊陵而建的祭祀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700米。現存建築多建於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廟周圍有外城、內城、紫荊城三道城區。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渡善橋、午朝門、玉帶橋、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鐘鼓樓、東西廊房、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陵垣門、伏羲陵。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墓冢位於北部,上圓下方,高20餘米,周長150米。陵前立碑,上書“太昊伏羲氏之陵”。冢上有古柏。陵後有蓍草園。陵內尚存明、清、民國時期石碑200餘通。

後人為追念伏羲的功德,到太昊陵祭祀祈福。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在此舉辦盛大的“朝祖進香”廟會,人稱“人祖廟會”,當地人又稱“二月會”。廟會吸引四方百姓前來祭祀拜祖,同時還有各種演出、商品交易等。

人文始祖墓,巍峨太昊陵

參加廟會的每天有數十萬人。2008年,太昊陵廟會以“單日參拜人數最多(約82。5萬人)的祭祀活動”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太昊陵祭祀活動已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