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由 曾隨文旅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1-12-02
簡介”據瞭解,為深化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品質景區,大洪山自2020年4月份來,以熊氏祠村和珍珠泉村為試點,在兩個村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治理工作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好玩嗎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乾淨平坦的鄉間小路縱橫交錯,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整潔怡人,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增姿添彩……新年伊始,走進隨州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溫馨靚麗的田園美景。

一幅幅生態宜居畫卷的背後,飽含著大洪山立足民生、改善環境的智慧和魄力。2020年以來,大洪山將城鄉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重點圍繞防疫常態化和“四治一改”工作,創新環保潔機制、抓好文明建立、突出文化傳承,探索治理長效機制,促進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創新保潔機制 扮靚鄉村顏值

每天早上四點左右,長崗鎮珍珠泉村村民李世洪就開始清掃村內道路,將地面垃圾和居民分類好的垃圾裝入三輪車上垃圾桶 ,然後送到鎮上的垃圾中轉站處理。

“我今年61歲了,負責清掃2條鎮區街道的清掃和居民門前的分類垃圾收集。”李世洪說,“我們每天早上四點左右就起床(夏天更早,一般兩點左右),先把自己分管的街道清掃乾淨,再收集好每個居民門前分類整理好的垃圾,然後送到長崗鎮垃圾中轉站。一天要在居民門前來回收集8個來回。”

據瞭解,為深化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品質景區,大洪山自2020年4月份來,以熊氏祠村和珍珠泉村為試點,在兩個村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治理工作。透過佈置宣傳專欄、設定展示架、懸掛橫幅標語、發宣傳單、開展有獎問答現場活動等形式,深入居民農戶開展面對面宣傳。工作人員每天早晚兩次,透過“搖鈴、上門、分類、投放”的工作模式,積極引導村民將垃圾進行“源頭分”,做到了“沿路不見桶、垃圾不落地”。為提高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景區還設定垃圾分類超市,開展有害垃圾兌換禮品活動。截止目前,共回收農藥瓶、農藥袋、廢電池、廢燈泡等有害垃圾6284件,兌換髮放洗衣粉、香皂等400餘件,使垃圾分類工作在試點村內深入人心,實現了無桶、無箱、無池、無袋、無零散白色垃圾的“五無”目標。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村民可以用廢舊電池、廢農藥瓶、廢燈管、廢油漆、廢殺蟲劑等兌換垃圾袋、食鹽、肥皂、洗衣液、醬油、肥皂、牙刷等生活用品。”垃圾兌換超市員工敖風林介紹。

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在大洪山全面推行,景區還深化與湖北美龍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在前期推行集鎮環衛外包的基礎上,將全區9個村的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行整體外包。今年5月下旬,投資200餘萬元提檔升級後的大洪山垃圾中轉站正式啟用。大洪山城鄉全域生活垃圾將彙集於此,經分類壓縮或收集後,再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截至目前,大洪山設有垃圾分類亭12個,配有保潔車及分類收集、清運車26臺套,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9%、參與度率達98%,垃圾分類準確率在90%以上,再生資源回收率在99%以上。全區生活垃圾實行定點收集、定時運輸,實現了日清、日運、日處理的長效保潔機制,農村垃圾大幅減少,村莊整潔了,帶動了村鎮觀光、休閒農業、民宿經濟等鄉村旅遊業的。”大洪山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張祖鋼說。

“花樣百出”的農村保潔機制,成為大洪山城鄉環境整治的新亮點。隨著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大洪山組建了共有60人保潔隊伍,在此基礎上,今年大洪山以力爭農村生活垃圾不落地為突破口,從體制機制、資金投入、平臺建設、人員配備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創新保潔模式,全面提升大洪山農村垃圾治理水平,讓鄉村環境“靚”起來。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抓好文明建立 提升文明素養

文明是城鎮的靈魂,居民的文明素養是城鎮文明的支撐與基石。作為城鎮的主人,居民文明素質的高下,關乎著城鎮文明程度的高下。近年來,大洪山堅持以人為本,紮實開展建立文明景區的活動,著力於科學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讓文明建立助推景區旅遊發展。透過建立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把大洪山建成了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景區。城鎮建設管理,硬體設施和軟體環境建設的日益提升,景區旅遊形象、旅遊品位正在快速提高,透過持續推進生態發展,加強環境治理,使大洪山的綠水長流、青山常在、空氣常新。

景區以建立文明景區為引領,鞏固文明單位建立成果,大力推進居民文明素質、城鎮環境面貌和文明程度指數“三大提升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小區、單位內部的宣傳窗、牆報以及各主要街道旁的電子顯示屏等平臺,廣泛宣傳衛生、環保、文明禮儀等知識,增強教育功能。大洪山宣傳文化局牽頭製作“講文明、樹新風”“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公益廣告,傳遞社會正能量。長崗鎮先後獲評全國生態鎮、全國衛生鎮、荊楚最美鄉鎮、省級旅遊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大洪山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充分利用綜合文化服務站(中心)、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等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康促進與體育服務等五大平臺,在全區積極開展“四德”、文明素養、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教育,全面開展“十星級”系列文明建立活動,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大力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向基層、企業、農村、家庭延伸,讓文化、文明、思想建設滲透到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營造與景區發展相匹配的濃郁的鄉村文化氛圍。利用“隨州楷模”、“文明家庭”、“潔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推選宣傳一批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先進典型。深入開展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文明網路、勤儉節約等主題實踐活動。

“群眾不僅是環境整治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者。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一開始,我們就充分動員,發動黨員群眾,鼓勵引導村民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大洪山城鄉環境整治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各村莊均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已在全區和各村全面鋪開。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突出文化傳承 塑造鄉村靈魂

大洪山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優良,素有“鄂中綠寶石”的美譽。置身大洪山名勝風景區,既可領略大洪山風景名勝、地標建築以及特色物產,也可回味香菇、葛粉、神農根茶、黃牛肉的獨特風味。

聚焦大洪山文化,打造有鄉愁的美麗鄉村。在城鄉環境整治工作中,大洪山深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先後實施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農村“五改工程”,打造“百里畫廊”、農房改造、集鎮提檔升級等一批特色民生工程,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面貌,廣泛開展“生態細胞”建立活動,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所轄1鎮9村中已有1個國家級生態鎮、4個省級生態村、5個市級生態村。

“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是珍珠泉村的真實寫照,行走在村中,平整潔淨的條條村道,串起幸福的鄉愁味道;隨處可見的“小四園”,美麗庭院更增添了幾分鄉風鄉韻。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據正在村文化廣場上鍛鍊身體的五組村民葉道芝介紹,自從村裡建了文化廣場,每到閒暇之餘,村民們都會在這裡活動鍛鍊,晚上還在這裡跳廣場舞,原來村裡人一沒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將、打牌的現象就沒有了;家庭也因打牌吵架爭嘴的事情也很少發生了。如今,在大洪山各具特色的文化廣場已成為村民享受文化大餐的聚集地。

近年來,大洪山充分發揮大洪山旅遊文化優勢,結合各村實際,豐富鄉土文化,展現村莊個性,打造了一批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產業文化村,推動了多元化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出一條特色文化富民興村之路。珍珠泉村先後投入300多萬元,致力打造“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五美村莊。截至目前,已形成鄭家臺示範點、胡家灣示範點、百里畫廊示範點、熊氏祠民俗村示範點、珍珠泉美麗鄉村示範點等。一個個鄉村環境整治工作示範點,將“一村一韻”的精品村串成線、連成片,將一顆顆散落的明珠串成一條璀璨的珠鏈,整合生態、旅遊和文化優勢,為靈秀大洪山添彩。

文明,讓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風景更美麗

鄉村美景入畫來,幸福生活踏歌至。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整治行動,讓大洪山風景區的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村頭巷口綠樹環繞,悠長村道清新整潔,“眼見為實”的變化得到群眾的一致點贊和支援。如今,從環境改善中嚐到甜頭的大洪山人,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定,建設美麗鄉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景正逐漸變為現實。(徐世廣 賀曉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