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由 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 發表于 旅遊2023-02-06
簡介道德不是指使評判他人的工具,當這些人在做那些齷齪的事之後,有沒有摸摸自己的良心在哪裡呢

道德都是好的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道德和良心所影響。那麼道德和良心之間有沒有一定的聯絡?今天為大家分享在道德和良心之間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是不是有時候也會很迷茫?有可能你被戴上了道德的枷鎖。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是良心,什麼是道德。

良心搜尋出來的含義是:”被現實社會普遍認可並被自己所認同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體現。“在這裡很明顯已經看到了它和道德有一定的關係。良心很多時候是一種自我規範的衡量,它決定著要做什麼,怎麼做能讓自己心安理得。

做有良心的人,做事要對得起良心。舉一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王伯已經去世好多年了,家裡邊沒有其他親人。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孤寡老人,只有一處老宅基地沒人繼承。同村的趙叔接納了老人,老人的條件很簡單,只要能吃飯,養老送終就把宅基地留給他。

確實剛開始老人在趙叔家裡過得還可以,雖然條件不好,也勉強能過。年紀越來越大,王伯就認了趙叔這個乾兒子。 後來一段時間老是覺得肚子疼,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癌症。老人也沒想要趙叔給他醫治,就回去自己靜養。由於生病,老人不再像之前那樣手腳麻利,生活起居有很多不便。這就引起了趙叔一家的不待見,幾個月後老人就去世了。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這件事對我的感觸很大,那趙叔到底是算有良心還是沒良心呢,對不對得起留給他自己也留給大家考慮。讓我感受到的就是良心會隨著物質利益,權貴等等的誘惑而慢慢改變。做人要有良心,不僅是外在人們的評判,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安慰和良知。

接下來,來說道德。“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透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不難看出,道德是外在的輿論對生活的一種約束。道德是對生活的一種約束,但絕不能被道德綁架。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前幾年的時候,經常在天橋邊或者是車站附近看到看到乞丐,如果你收拾的稍微時髦一點,就會被拉住腿強行乞討,很多人都會扔一個硬幣過去,快速地擺脫。乞丐也充分利用了同情心這個大家都熟知的道德規範,成功的不勞而獲。道德在這裡違背了人們的真實心理。

如果是你,你真的願意拿出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給他們嗎?你也明明知道他們甚至過得更好。被道德綁架是一件有違背自己真實想法兒的事。為什麼要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呢?又例如你正開著車子,旁邊一個行人騎著腳踏車逆行撞到了你的車子對方全責。看了看只是刮花了,不算嚴重。這個時候你要求對方賠償,對方便有了各種理由。很多時候時候也只能自認倒黴。

自己做錯了嗎?沒有,只是旁邊有太多的道德輿論讓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利益。算了吧,又不是多嚴重,不是有保險嗎,對方也不容易,多大點兒事等等。你能承受住這些輿論的壓力嗎?當你真的較起真兒來,那估計損失的就不是眼前的利益。更可能被萬夫所指,被認為是為富不仁。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道德綁架一般出現在對弱者的態度,如果是自己內心裡真的不介意,那也真的沒什麼。但如果想追求自己的利益卻被道德禁制,是一件很不爽的事。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賺了很多錢就背後說人家是做什麼什麼的,對人家進行指責,說人家做的工作不道德。只要沒有觸犯法律,人家怎麼賺錢是人家的事,你那麼厲害,為什麼自己不賺錢呢。背後議論別人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也有很多人披著道德的外衣做著不道德的事情,他們把道德作為自己斂財的工具,滿足自己的私慾,這樣的人才是不道德的。道德不是指使評判他人的工具,當這些人在做那些齷齪的事之後,有沒有摸摸自己的良心在哪裡呢?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良心和道德本是規範人們做出美好的行為,你可以不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在真正對得起自己良心的時候,也就真正做到了道德。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道德模範,在這些道德模範人物的背後,都是一件又一件對得起自己良心自己的事。他們也從不會用道德去衡量別人,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做的事對得起良心,這些行為就被奉做道德楷模。

做一個有良心的人,你就有了道德。相反,過於注重道德,不講良心,拿道德來限制約束對方,又怎麼會講道德呢?道德不是工具。做一個有良心的人就好。

做人要不要講“道德”?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