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由 一帆說教育 發表于 遊戲2023-02-05
簡介就經驗性榜樣鼓勵人們提升自身道德水平而言,它也有助於人們趨向於純粹榜樣在自身的實現:“在康德那裡,感性的、經驗的道德榜樣,雖然能夠產生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但其價值卻只是手段性、工具性的

榜樣法的目的是什麼

前言

透過榜樣的教育意義來實現道德上的終極目的

這是康德的實踐方法論的題中之義

這種思想內在地包含了從道德法則的規範性到榜樣的教育功能的邏輯先後秩序

這種秩序並不一定能夠被其他人所接受

例如馬克斯

·

舍勒就顛覆了其道德法則的規範性地位

舍勒認為

榜樣的價值比規範的價值更加原初

這種思想轉向從微觀上看是從規範倫理學到質料倫理學的轉變

從宏觀上看則是注重經驗和事情本身的現象學對以康德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的超越

但在實踐活動中

康德對榜樣的理解並不因此就成為過時了的

無論是純粹榜樣在個體內部的自我教育

還是經驗性榜樣對他人的鼓勵作用

都旨在對人心產生影響

這始終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精神

從而也具有對現實的持續啟發性

教育學的基本目標是,在人類整體中通過歷史性原則使道德能夠在不同世代之間發展完善,其方法具有層次性。

從中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

與其道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著的兩種榜樣概念具有何種層次和統一性

在道德教育問題上

從受教於經驗性榜樣到受教於純粹榜樣

就是從受教於他人到受教於自己的過程

這個過程存在於個體身上

也呈現在普遍歷史中

從中人們可以發現這兩種榜樣概念的統一性

在康德這裡

對於完整的

有價值的道德教育來說

樹立經驗性榜樣是完全不夠的

經驗性榜樣不能根本改變人的內在動機

也不具有絕對普遍的效力

但人們不能因此就廢棄經驗性榜樣

任何時候都求教於自身理性中的純粹榜樣

因為

純粹榜樣不是一開始就發揮作用的

人們是在具備一定的善惡觀念和道德完善性之後

才會自覺地自我教育

理性中的純粹榜樣與現實中的經驗性榜樣是一與多的關係

並且

任何經驗性榜樣之所以能夠被如此稱謂

是由於被比較於那個唯一的純粹榜樣的理念或道德法則

這是兩種榜樣之間的層次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早在《奠基》中,康德就提及:“即便是福音書中的聖者,在人們把他認作聖者之前,也必須事先與我們對道德完善性的理想進行比較。”

福音書中記錄著多個聖者

他們都可以被看作經驗性的榜樣

但作為道德完善性的理想的耶穌只有一位

他在康德哲學中是一種純粹榜樣

是一切經驗性榜樣的對照範本

那麼

兩者的道德教育意義具有怎樣的統一性呢

康德在

宗教

中明確區分了兩種德性

作為現象的德性

作為本體的德性

”。

實際上

人們從受教於自身之外的諸多經驗性榜樣到受教於自身中唯一的純粹榜樣的過程

就是從現象性德性到本體性德性的逐漸發展過程

兩種榜樣概念在道德進步的歷史過程中獲得統一性

現象性德性

具有合乎法則的行動的堅定準則

而任性為此所需要的動機

人們則可以隨意從什麼地方取來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這種德性並不是與內心準則毫不相關,就像經驗性榜樣的作用並不只是使人們做出合乎法則的行動,而且是引導人們自願地做出合法則的行動。

自願

必須從人的內在準則來考察

沒有了這種內在準則的維度

人們就只是機械地模仿經驗性榜樣

這並不能真正促進道德的進步

也不符合教育的精神實質

但即便人們按照其準則自願地做出合乎法則的行動

其動機也很可能並不是純粹道德的

例如

在我們周圍被譽為榜樣的人有可能是為了名譽或者其他的目的而心甘情願地做出合乎法則的行動

這就是

在作為現象的德性的情形下發生的事情

而經驗性榜樣的作用就是鼓勵人們

至少堅定自己的準則

從而有意識地

自覺自願地做出合乎法則的行動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現象性的德性是逐漸獲得的。

藉助於它

人透過逐漸地改造自己的行事方式

堅定自己的準則

而從趨惡的傾向轉到一種截然相反的傾向

人們在其有生之年是否真的能戰勝惡的原則

實現道德的絕對完善性

這是無法確知的

能夠被認知的只是這種逐漸的道德改良

即現象性德性的逐漸進步

道德的絕對完善對於這種逐漸的道德改良就是一個終極目的

在人類整體層面上

普遍歷史中無限的道德進步過程必將趨向於該終極目的的實現

達成道德的絕對完善性就意味著

成為一個道德上的善人

為上帝所喜悅的善人

即前面所描述的那種純粹榜樣在這個人身上的實現

就經驗性榜樣鼓勵人們提升自身道德水平而言

它也有助於人們趨向於純粹榜樣在自身的實現

在康德那裡

感性的

經驗的道德榜樣

雖然能夠產生感染人

鼓舞人的作用

但其價值卻只是手段性

工具性的

在此意義上

經驗性榜樣實際上就是純粹榜樣之實現的手段

而純粹榜樣則是經驗性榜樣的目的

兩者之間具有隱秘的目的和手段關係

並在道德進步的過程中達成歷史性的統一性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作為上帝所喜悅的善人的純粹榜樣是經驗性榜樣(乃至所有人)參照的範本、理念、目的,它們之間的對照和區分就是作為本體的德性與作為現象的德性的對比。

從逐漸的道德改良到人們在自己內心發動心靈

改革

這是從現象性德性到本體性德性的發展過程

同時也是人們在榜樣的教育作用下實現道德完善性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經驗性榜樣的作用對應於現象性德性的逐漸改良

純粹榜樣的作用則對應於本體性德性所要求的心靈

改革

即將道德法則作為充足動機置於其他一切動機之上

康德贊同的是純粹榜樣的先驗觀念與經驗性榜樣的感性現實的對比關係

而不是經驗中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對比關係

純粹榜樣與經驗性榜樣是一和多的關係

前者對後者的統攝是先驗理念對經驗雜多的系統統一性

人類在道德進步過程中存在形形色色

各種各樣的經驗性榜樣

但所有這些被譽為榜樣的人都還必須與唯一的純粹榜樣的理念作比較

純粹榜樣既是經驗性榜樣的評判範本

也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的

純粹榜樣的自我教育、經驗性榜樣的鼓勵,都會對人心產生影響

道德教育的實質就是人們從幼年時在家庭中機械地模仿父母,到在學校中、社會中受經驗性榜樣的鼓勵而逐漸堅定向善的準則,再到效仿自己理性中的純粹榜樣,直至將這種榜樣在自己身上呈現出來。

這不是某一個個體能夠達成的

而是人類整體的使命

康德是從

類的整體

的角度看待歷史和教育的

因此

教育

只能循序漸進

惟有透過一個世代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傳給下一個世代

這個世代又附加上某種東西並且這樣傳給下一個世代

才能產生出關於教育方式的正確概念

”;

並且

孩子們受教育

應當不僅適合人類當前的狀態

而且適合人類未來更好的狀態

亦即適合人性的理念及其整個規定

”。

康德的這種發展著的和更關注未來維度的教育思想符合其普遍歷史觀

人們要求有一部人的歷史

確切地說不是一部關於過去時代的歷史

而是一部關於未來時代的歷

儘管從個體的自由和道德的實現問題上

康德持一種略為悲觀的態度

但從其具有歷史維度的教育學思想中

人們仍然可以期望道德上的終極目的的實現

關於教育的歷史所涉及的是

一種把人裡面的所有自然稟賦都發展出來的教育的理念

該教育理念對歷史程序中不斷髮展著的教育活動具有系統統一性

這種統一性體現了教育理念的客觀實在性

結語

假如一種理念根本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出來

也就談不上對現實中的經驗性活動具有任何的指導性

純粹榜樣作為道德教育中的真實理念同樣對歷史中的各種經驗性榜樣具有統一性和指導性

這是教育學中的一個具體的思想表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