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由 你喜歡可愛的藤壺 發表于 旅遊2023-01-23
簡介具象與抽象紋飾的組合哈拉帕遺址中出土的羊紋碗,羊的形象突出,樹紋佔據陶面不小畫幅,特別是抽象樹紋配合“山”字紋、睫毛紋等其他紋樣,畫面紋飾組合極為豐富,空間表現充實而完滿

營造法式是誰製作的

(一)線描的圖形

對比中國彩陶紋飾藝術,南亞先民更偏愛用線條來表現紋飾,如哈拉帕遺址出土的羊紋壺,平行線紋分開陶面空間,上部三角紋用斜線表現。即使是具象羊紋,也僅用線條勾勒。特別是突出的巨大羊角,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再如納爾文化出土的魚紋罐,同樣是純粹的線描紋樣。與我國仰韶文化半坡型別的彩陶魚紋盆相比,半坡彩陶魚紋用弧邊三角色塊來塗繪魚身,而納爾魚紋罐則用網格紋來刻畫魚身。值得注意的是,納爾文化也是南亞諸文化中最偏愛魚紋的考古學文化,且絕大多數均用線條表現。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二)空間的分割

畫幅偏小是南亞彩陶紋飾藝術的特點。即使是大型陶器,陶面也會被分割成若干小空間,並將圖案按規律穿插進分割的平面空間中,如哈拉帕文明遺址中出土的羊紋罐,陶罐體積較大,但紋飾刻畫較小。陶面折線紋肌理分開了畫面層次,羊紋和幾何紋安排在錯落有致的坡形方格中。再如納爾文化的幾何紋罐、馬爾瓦文化的幾何紋杯等均使用類似的空間分割方法。由於陶面空間大幅度分割,裝飾意味濃烈,畫面節奏感強烈,紋飾風格簡約而不失美感。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三)多樣性統一

多樣性統一是藝術創作中的重要規律與法則。南亞彩陶紋飾雖種類眾多,但紋飾搭配基本可以概括為三種組合方式:①具象與具象紋飾的組合;②具象與抽象紋飾的組合;③抽象與抽象紋飾的組合。

1。具象與具象紋飾的組合

哈拉帕遺址彩陶紋飾中多表現牛、羊、豬、虎等形象,因此具象紋飾多以陸地哺乳動物的形象組合為主,如虎、羊紋瓶口鼓腹罐,表現出了山羊覓食、猛虎在後的場景,而其間穿插的植物紋、太陽紋等也豐富了畫面空間。納爾文化彩陶紋飾也表現哺乳動物,但最精美的應屬這件雙魚、菩提樹紋平口直腹壺,魚的形象可愛生動,菩提樹紋簡潔清晰,紋飾表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2。具象與抽象紋飾的組合

哈拉帕遺址中出土的羊紋碗,羊的形象突出,樹紋佔據陶面不小畫幅,特別是抽象樹紋配合“山”字紋、睫毛紋等其他紋樣,畫面紋飾組合極為豐富,空間表現充實而完滿。再如馬爾瓦遺址出土的筒形杯,杯麵上部刻畫有狗及“山”字紋,陶身主體紋飾由樹紋搭配太陽紋組合而成。雖然馬爾瓦彩陶紋飾不及哈拉帕彩陶紋飾精細,但仍具有較高的裝飾性。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3。抽象與抽象紋飾的組合

南亞彩陶抽象紋飾的組合數量最多,但命名困難。一些抽象紋飾尚無確切的名稱,只能根據其象形暫稱。如哈拉帕遺址出土的十字圓圈紋碗,與馬家窯文化馬廠型別的四大圈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兩地文化是否透過古絲綢之路相互交流值得深究。再如納爾文化出土的帶狀圓圈紋、“山”字紋罐,這兩種紋飾是納爾文化彩陶紋飾的特色,其淵源問題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四)動靜相宜

“動”與“靜”是對經典的美學概念。動則氣韻生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靜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藝術創作中的“動”,要能吸引人的視線,增強視覺張力;“靜”要使觀察者在處於動態的事物中得以休息,從而尋找一個視覺中的平衡點。

相比直線,曲線具有視覺引導性,能產生運動的錯覺。哈拉帕遺址出土的波浪紋陶罐雖不及馬家窯彩陶水波紋靈動,但與其他紋飾相比,線條起伏變化仍具動感。而佐爾衛文化遺址出土的羊紋杯與馬爾瓦文化遺址出土的幾何紋壺均是波浪紋搭配靜態的圖形或影象,紋飾簡約而又動靜相宜。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五)虛實相間

“虛”與“實”雖是中國藝術理論體系的重要範疇,但同樣適用於南亞彩陶紋飾藝術。“虛”,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注:“虛,大丘也。崑崙丘謂崑崙虛。”意指丘大則空曠。而《爾雅》又言:“虛,空也”。已與今之含義相同,後來在此基礎上引申出虛假、虛弱、虛空、虛心、虛耗等內容。“實”,《說文解字》注:“實,富也。從宀,從貫。”貫即貨貝,本義即殷實、充盈。

南亞彩陶紋飾常用的表現手法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言:“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裡的“實”就有實在、真實的含義了。在這一語境下,彩陶紋飾中的具象圖案為“實”,抽象影象則是“虛”,如納爾文化的雙魚、十字圓圈紋鼓腹罐就是虛實相間的佳作。而在畫面佈局中,“虛”與“實”又有所不同。畫面佈局緊密處是“實”,畫幅留白處可謂“虛”。[9]如哈拉帕遺址出土的魚紋罐,陶面僅刻畫兩尾魚,留出大片虛空,好似魚在空中游,頗有朦朧美的意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