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由 正廣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2-07-28
簡介宋定窯醬釉蓋碗通高6cm,口徑12cm,足徑5

紫金釉瓷器如何斷代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定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唐、五代,盛燒於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

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印花

陶瓷紋飾工藝。即用雕有裝飾紋樣的瓷質印模,在尚未乾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紋,或用刻有紋樣的模子製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紋。印花裝飾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後期。紋飾多在盤碗的裡部。宋代定窯印花題材以牡丹、梅花、蓮花、萱草為多見,菊花次之。佈局有纏枝、折枝、轉折等方法,講求對稱。此外還有禽鳥紋、嬰戲紋等。紋飾生動活潑,線條流暢。

宋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

高4。3cm,口徑19。2cm,足徑12。7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盤敞口,坦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無釉處鑲銅口。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明顯見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時留下的“淚痕”狀垂釉。器裡口沿模印回紋一週,內壁模印荷花紋飾,盤心模印雙鳳菊花圖案。外底鐫刻清代乾隆皇帝御題詩一首。詩曰: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質韞珠光堪作鑑,紋鏤花鳥具傳神。

擎來掌上掬明月,題向詩中證舊因。

盛得朱櫻千萬顆,滿盤琥珀為生輝。

後署“孟春御題”。鈐“比德”、“朗潤”兩方章。

此件定窯白瓷盤上剛勁有力的圖案線條、層次分明的構圖以及以緙絲圖案為摹本的鳳穿花紋樣,均在暖白色釉層的掩映下相得益彰。此盤在傳世宋代定窯器物中雖非精品,如白色釉面中有黑色雜質,修足也不甚規矩,但從乾隆皇帝題詩之舉也足以證明當年定窯器物在宮中受寵的情形。此盤曾一度流出宮外,20世紀50年代由國家文物局購回並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定州在北宋時是商賈雲集的商業重鎮,這裡不但生產瓷器也鑄造金銀器,同時還是絲織物的集散地。在這種大環境下,定窯工匠們自然會將金銀器的模造技法和絲織物的圖案與白瓷的燒造技術結合在一起。所以定窯白瓷上的印花裝飾,一開始就顯得比較成熟,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宋定窯劃花纏枝蓮紋葵瓣口碗

高6。8cm,口徑19。2cm,足徑5。7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碗口呈葵瓣式,鑲銅釦,深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淚痕。碗內刻劃纏枝蓮花紋和茨菇紋。外壁光素。胎體輕薄,胎面潔淨。

刻劃花是定窯特有的裝飾風格,所刻線條流暢,飄逸瀟灑。此件器物刻劃的纏枝蓮花在白色釉的襯托下若隱若現,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藝的高超水平。

劃花

用類似針尖狀的竹木工具,在坯體表面用力均勻地刻劃,劃痕較淺,轉折靈活,曲線為主,粗細一致,流暢活潑,注重形象的輪廓效果。紋飾之間相互穿插有序,佈局勻稱。

宋定窯孩兒枕(殘)

長15。2cm,9cm,高11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此枕長方形託座,上飾一枕臂側臥的熟睡小童,小童雙眼微合,面帶微笑,腰側為枕面,枕面殘缺,只餘一小部分,可見釉下印有嬰戲蓮花紋。託座底中空,澀胎,無釉,上有墨書“元佑元年八月廿七日置太□劉謹記此。”此枕通體施白釉,釉色溫潤,紋飾清晰,線條飄逸,具有北宋定窯白釉器的顯著特徵。“元佑”為宋哲宗年號,元佑元年為公元1086年。

北宋有明確紀年款的瓷枕極少,此件孩兒枕造型逼真,形象生動,製作精美,紋飾清晰,而且帶有明確的紀年款,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件寫有北宋元佑元年款識的瓷枕,其為宋代瓷枕的分期和斷代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宋定窯白釉盞託

高6。5cm,口徑8。6cm,足徑8。2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盞託上呈杯形,口沿無釉,託鑲銅口,圈足外撇。裡外施白釉,杯口與託口沿各飾回紋一週。

此盞託造型規整,釉色溫潤,紋飾簡潔,具有美觀而實用的特點。

盞託

放置茶盞的承託物,是與盞配套使用的一種茶具,在宋代較為流行。瓷質盞託始見於東晉,宋代汝窯、定窯、鈞窯、景德鎮窯等窯均有燒製。託口沿除圓形還有花瓣形。

宋定窯醬釉蓋碗

通高6cm,口徑12cm,足徑5。3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碗直口,深腹,圈足。蓋頂置瓜蒂形紐。通體施醬色釉,碗口沿及圈足無釉,露胎處呈白色。

宋代定窯除以燒造白釉瓷器著稱外,其黑釉、醬釉瓷器也相當精美,俗稱“黑定”、“紫定”。與定窯白釉瓷器相比,這些器物燒造數量較少,因此更顯珍貴。

這種形制的蓋碗,在宋代北方各窯場普遍燒造,以河南、河北兩省居多,除醬釉品種外還見有白釉、青釉器物。這些器物一般無紋飾,也有個別以刻劃蓮瓣紋裝飾。

宋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唾盂

高7。4cm,口徑17。8cm,足徑4。6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唾盂上部形狀如盤,口內斂,中部束腰,下部形如圓盒底部,淺圈足。通體施白釉,釉呈牙白色,底部無釉。器盤部位刻劃折枝花卉。

此器造型端正,胎細膩堅硬,釉質,細潤光滑,是定窯瓷器中的佳品。

目前所見唾盂多為宋代品種,當時南北方各窯普遍燒造。此件白釉刻花唾盂,造型精緻,釉色純正,是不可多得的定窯白瓷精品。

唾盂

又稱“渣鬥”、“唾壺”、“唾器”,為古代貴族宴飲時用來盛放獸骨和魚骨的容器。瓷質渣鬥始自東漢,三國、兩晉以及後來的明代都頗為流行。

宋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高37。1cm,口徑4。7cm,足徑7。8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瓶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俗稱“梅瓶”。通體施白釉,釉色柔和潔淨,白中閃黃。肩部刻劃菊瓣紋一週,腹部刻纏枝蓮紋,脛部刻上仰蕉葉紋。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窯梅瓶的標準式樣,使用時應配有木座。釉質滋潤,刻花清晰婉轉,深淺不一,特別是所刻蓮花,簡潔典雅,線條流暢,顯示出定窯刻花技術的嫻熟。

刻花、劃花是定窯常見的裝飾方法,常用於瓶、缽、碗、盤上。紋飾有云龍、蓮瓣、荷葉、萱草、游魚、遊鴨紋等。

金定窯白釉剔花蓮花紋腰圓枕

高15cm,長27cm,寬19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枕呈腰圓形,枕面前高後低。通體剔劃花裝飾。枕面為兩朵蓮花,花朵之間及枕側均剔劃卷枝紋。從製作工藝上看,系先在胎上施化妝土,然後勾勒出花紋輪廓,再在花紋內刻劃葉脈,最後剔去花紋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淺褐色花紋。素底無釉。

宋定窯紫金釉葵瓣口盤

高3。5cm,口徑17。9cm,足徑5。9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盤口外撇呈六瓣葵花狀,腹部漸斂,近底處呈折角狀,故稱“折腰盤”。器裡外施紫色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足牆露胎,足底心有釉。

此盤造型規整,是宋代北方地區常見的器形。其釉色勻淨,折角線清晰,堪稱定窯瓷器中的精品。

宋代定窯醬釉器和黑釉器的數量則較少。醬釉器又稱作“紫定”,黑釉器又稱作“黑定”。此盤因釉色較淺,釉面泛黃色,所以這種醬釉器又稱作“紫金釉”。目前所知除河北定窯燒製醬釉瓷器外,河北磁州窯,河南修武窯、魯山窯、寶豐窯,陝西耀州窯,山西介修窯,甘肅安口窯等也有燒製。

元定窯白釉單柄杯

高3cm,口徑7。8cm,足徑3。3cm

七百年定窯,白了天下(系列二)

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一側置橫“h”形柄。裡外施白釉,口沿、足邊無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