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古人對“孝順”的定義,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誤解

由 古今意不意外雜談 發表于 運動2022-05-16
簡介孔子、孟子都提倡孝,卻沒有使用孝順一詞,反而明確說到對待父母,應該順則順,不應該順的時候就不要順

孝能組什麼詞

不久前,一個影片引起熱議:一位年輕女孩由於辛苦6年打工積攢下來的20萬,被媽媽拿去給弟弟買房,於是深夜在街頭崩潰痛哭。不少人網友因此對“孝順”提出質疑,說應該孝而不順、不要愚孝云云。

孝順,是一個常見的詞。有些人認為孝順是傳統美德,不過也有些人認為孝順是封建產物,應該被淘汰。究竟孰是孰非?接下來,筆者綜合資料,大家解釋一下孝順的含義。

“孝順”一詞由孝和順兩部分組成,把“順”理解為順從,甚至是無條件地順從,是人們對孝順一詞的主要誤解。事實上,古代很多思想家是明確反對無條件順從父母的。孝順一詞最早出自春秋時期的《國語》,不過先秦思想家比較少使用。孔子、孟子都提倡孝,卻沒有使用孝順一詞,反而明確說到對待父母,應該順則順,不應該順的時候就不要順。

孟子指出,對父母的過錯阿諛曲從,使父母陷入不義,是“三不孝”之一。

古人對“孝順”的定義,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誤解

孟子講學。

荀子提出孝子不聽從父母命令的三種情況。

聽從命令使父母有危險,不聽從父母命令就安全,孝子不聽從是恰當的;

聽從命令使父母名聲受辱,不聽從命令使父母名聲彰顯,孝子不聽從是合乎義的;

聽從命令使父母言行會如禽獸,不聽從命令父母會修飾自己的言行,孝子不聽從是恭敬。

孟子指出,可以父母的命令而不聽從,這不是兒子應該做的;不可以聽從父母的命令而聽從了,這是不恰當的。明白聽從與否的道理,應該保持恭敬、忠信、誠實的態度,謹慎做事,才是大孝。

漢末思想家仲長統認為,為人子者應該有主見,並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並列出五種情況,為人子者不能順從父母。

父母不公正地責備別人,自己仔細觀察後發現並非如此,可以違背父母不告訴別人;

父母希望給某人官爵,然而該人才能不能勝任,可以違背父母不聽從;

父母想以奢侈浪費來使心情愉快,可以違背父母不允許;

父母不喜歡做善事,討厭子孫與善人來往,可以違背父母而與善人做朋友;

一起讀書的朋友有困難等待自己去救濟,父母不讓自己去,可以違背父母前往。

仲長統指出,不能違背的違背了,是不孝;喜歡違背父母,也是不孝;合乎公義而違背是可以的。

古人對“孝順”的定義,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誤解

配圖。

《孝經》記載曾子問孔子:做兒子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這是孝順嗎?

孔子對曾子的問題感到很驚訝,接連兩次說“是何言與”。老師明確否定了學生的觀點,孔子講到,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地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地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古人對“孝順”的定義,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誤解

配圖。

那麼,孝順的順,究竟是什麼意思?

《漢書》說:“導民以孝,則天下順。”這是說,引導百姓行孝道,天下自會和順。兒子行孝道,家庭才會和順;百姓行孝道,社會才會和順。孝順的順,是和順。

清代《說文解字注》說:“順於道,不逆於論,是之謂畜。”這是說,順從道義,不違揹人倫,才叫做贍養。孝順的順,是順從道義。

我們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內涵也要理解清楚。

古人對“孝順”的定義,你可能多少有一些誤解

【詩漫】孝經 正版

檢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