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當學生提出“我不懂”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運動2022-04-02
簡介有個學生說:“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齊威王贏

贏嬴羸蠃臝怎麼讀

不懂就問,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促進學習真正發生的必經之路。課堂上,有的學生能大膽說出“這個我不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懂,卻以為懂了;還有的學生不懂裝懂。

一次,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用三種方式解決了學生的“我不懂”。

預設出學生的“我不懂”。《田忌賽馬》一課中,有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贏”。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很容易寫錯這個字。一些教師都用最直白的方法指導學生記住“亡口月貝凡”。我發現與贏相近的字有“羸、臝、嬴、鸁、蠃、驘”,推斷出贏由兩部分組成,但不知道這兩部分的意思以及字的本來意思。於是上網查“象形字典”,製作了相關課件。

課堂上,我問學生:“贏由幾部分組成?”所有學生都不假思索地說:“五部分,亡口月貝凡。”我突然神秘地說:“贏由兩部分組成。”學生很驚訝。我隨即給學生演示了贏的演變過程,並告訴學生左邊這個字表示“多槳的龍舟”,一排槳演變成了凡,龍口演變成了月,龍頭演變成了亡和口,並講解了贏本來的意思——划著龍舟去海里拾貝,結果滿載而歸。學生不僅感興趣,還加深了對贏的理解和識記,同時激發了對漢字文化的喜愛之情。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我不懂”。《田忌賽馬》一課詞語表中有幾個詞語要求理解:“賞識、腳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出謀劃策、引薦”,我又增加了“門客、不動聲色”,要求學生課前查詞典理解。上課時,我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前,大家都查過詞典了,有沒有哪個詞語查過詞典還不懂?”課堂突然安靜下來,沒有人舉手。我又說:“不懂就問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不懂裝懂。”這時有人舉手了:“老師,門客我還不太懂,他跟奴僕有什麼區別?”我立即表揚:“這個問題問得好,有沒有人知道?”我看沒有人舉手,又說:“既然不懂,為什麼不問呢?”我立即給學生講解:門客主要作為主人的謀士保鏢而發揮其作用,他們不幹苦力活,平時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只是主人需要他們辦什麼事時,才給他們安排工作。

傾聽出學生的“我不懂”。傾聽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活動,傾聽兒童的聲音是教學實踐的基點,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言說中傾聽出學生的“我不懂”。

《田忌賽馬》是一篇歷史故事,我先讓學生閱讀賽馬的過程,也就是課文的10-13自然段,讀完了再用連線的方式把齊威王和田忌的對陣圖示畫出來。我巡視了一遍,所有學生的連線都是正確的。我讓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說賽馬的過程,學生說:“第一場,齊威王用上等馬對田忌的下等馬。”我立即打住,讓他再說一遍,並提醒所有學生認真傾聽:“他這樣說對嗎?”其他學生看了看書,發現與書上說的不一樣。另一個學生立即糾正:“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我追問:“這兩種說法一樣嗎?”幾乎沒有一個學生髮言。

看似簡單的賽馬過程用語言表述,學生就出錯了。看來,學生沒有真正懂。於是我進行引導:“齊威王知不知道田忌出下等馬?田忌知不知道齊威王出上等馬?田忌怎麼知道的?”學生一一回答。我告訴學生:“齊威王不知道田忌出下等馬,而田忌知道齊威王出上等馬,只能說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顛倒了詞語的順序意思就不一樣了。”

課接近尾聲,我丟擲問題讓大家討論:“孫臏怎麼會想到這種辦法的?”我沒有讓學生直接討論、回答,而是讓學生拿出學習單,“連一連,看看雙方有幾種對陣圖,並分析勝敗情況”。有的學生很快就能畫出雙方的6種對陣圖,也有一部分學生只能畫出幾種,看來需要同伴的幫助。我讓學生4人小組交流討論,探究、分析6種對陣圖的勝敗情況。同時也深入部分小組,傾聽學生的交流,與學生一起探究。

有個學生說:“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齊威王贏。”還有學生說:“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平局。”持這兩種觀點的學生不在少數。看來,學生沒有真正弄懂孫臏為什麼用這個辦法贏得齊威王的。我啟發學生思考:“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結果究竟如何?好好想想。”有個學生說:“不好說,有可能齊威王贏,有可能田忌贏。”我說:“對,一切皆有可能,因為當雙方的馬腳力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就要看比賽時的發揮和運氣。”經過大家的合作、探究、討論,學生終於弄懂了孫臏的思維過程。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興化市邊城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2日第5版

作者:顧玉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