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譭譽參半的康熙大帝該如何定位?或許曾國藩的評價最為中肯

由 慧德趣聊 發表于 運動2022-03-24
簡介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又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保衛雅克薩、親征噶爾丹,以打促和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權,因此,康熙被後人尊為“千古一帝”

曾國藩的藩字怎麼寫

“做人一地肝膽 ,做人何懼艱險,豪情不變年復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惡分開兩邊,都為夢中的明天。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譭譽參半的康熙大帝該如何定位?或許曾國藩的評價最為中肯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又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保衛雅克薩、親征噶爾丹,以打促和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權,因此,康熙被後人尊為“千古一帝”。

譭譽參半的康熙大帝該如何定位?或許曾國藩的評價最為中肯

康熙大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了康乾盛世之局面。

康熙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了湯若望的建議,選擇了已經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的玄燁作為繼承人,並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康熙8歲喪父,10歲喪母,以至在後來的回憶時曾說他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順治十八年正月,當時只有8歲玄燁即位,於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康熙‘’的意譯為‘’平和寧靜‘’之意,然而他的一生卻並不‘’平和寧靜‘’。

順治帝在遺詔中指派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但在首輔大臣索尼病故之後,年僅14歲的康熙正式親政僅十天,鰲拜就擅殺了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而大權獨攬,實際上已經把康熙皇帝架空了。此時少年老成的康熙為了迷惑鰲拜,每日只是無所事事的與宮中少年侍衛們玩耍撲擊之戲,卻於鰲拜進宮朝見時,突然下令這些少年侍衛們將其逮捕,康熙由此奪回了大權並正式開始了親政。

譭譽參半的康熙大帝該如何定位?或許曾國藩的評價最為中肯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告老隱退,但卻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康熙覺察到“三藩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於是他決定“撤藩”。

同年十一月,拒絕“撤藩”的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隨後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之信、陝西的王輔臣也相繼反叛,在短短數月之內,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福建、四川六省俱失,剛剛立國的大清危在旦夕。康熙的策略則是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叛亂者則大開招撫之門,以此來分化叛軍,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勢已去的吳三桂在憂懼之中死去,三藩之亂隨即也被平定。

三藩之亂康熙二十年(1681年),孤懸海外的臺灣鄭氏王朝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康熙認為這是收復臺灣的最好時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水師,經過一番血戰之後收復了臺灣。隨後康熙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隸屬於福建省,並在臺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力八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使臺灣自明中期之後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譭譽參半的康熙大帝該如何定位?或許曾國藩的評價最為中肯

早在明朝末年,沙俄就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隨後又強佔了雅克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將薩布素將沙俄軍隊趕出黑龍江,燒燬了沙俄軍對建立的據點,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沙俄再次佔領雅克薩城。康熙接到奏報之後,即下令反擊,結果入侵的826名俄軍,最後只剩66人,俄國攝政王索菲亞被迫向清廷請求議和。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由此確保了東北邊疆一百五十多年的和平穩定。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皇俄國在東北沒有佔得便宜之後,便又在西部唆使噶爾丹率兵進攻蒙古喀爾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鑑於噶爾丹的拒不投降,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至此,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大清王朝。

康熙大帝的一生武功赫赫,同時也開啟了“康乾盛世”,然而又有哪一位偉人不是譽滿天下、罵滿天下?

對於康熙大帝一生的功過是非,後世之人也做出了譭譽參半的評價,崇拜他的人稱康熙為“千古一帝”,反對他的人則是康熙“盛世聖君”形象系其後人的美化,其實他本人盛名之下難副其實。或許曾國藩對他的評價最為中肯:“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於康熙。而雍乾以後,英賢輩出,皆若沐聖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雖大智莫能名也。凡前聖所稱至德納行,範無一而不備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