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由 無敵紫荊 發表于 運動2022-01-31
簡介一天,召兩府進對,仁宗忽對龐籍說:“平南之功,前者賞之太薄,今以狄青為樞密使,孫沔為樞密副使,石全斌先給觀察使俸,過一年再除觀察使

狄青一生有幾個功夫

我看來,狄青並沒有岳飛那樣的冤屈,狄青的悲劇在於宋朝“抑武崇文”的國策,使得整個社會乃至於官場從來就對武將有非議,所以就有宰執幾乎從來沒有從武將中選的慣例。而狄青的樞密使自然是眾矢之的。官場的排擠讓狄青鬱郁不得志,抑鬱成疾,終病死於任上。

而岳飛是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殺害的。這要比狄青冤屈的多。

一、狄青的功績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北宋時期名將。出身貧門,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於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原是大內衛士,對夏作戰時,選拔衛士赴西北前線,狄青被派往延州,充指揮使。

當時宋軍屢戰屢敗,狄青率領的部隊卻常打勝仗。每次作戰,他都身先士卒,披散著頭髮,戴著銅製面具,手執兵械衝入敵陣,往往所向披靡。

四年間,狄青在西北經歷大小 25 戰,身上留下了八處箭傷,連西夏人都知道宋朝有這麼一位不怕死的大將。

范仲淹到延州後,對狄青十分賞識,特意送了一部《左氏春秋》給他,對他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

從此,狄青努力學習歷代將帥兵法,打仗時頗為用智,成為威震西北的智勇之將。

狄青屢建戰功,也引起仁宗的注意。曾打算召他進京詢問御邊方略,因戰事緊迫,難以離開西北,於是讓他畫出戰圖送至京師。

宋夏議和後,狄青因功授侍衛步兵殿前都虞候,不久又連續進官為步軍副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皇祐四年進入二府,被任命為樞密副使。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狄青由一名士兵升為兩府大臣,但始終保持著士兵的本色。

一次進宮,仁宗讓他把臉上的刺字印記用藥除去,狄青卻道:“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是因為有這印記,臣願留著印記,用以激勵軍心,所以不敢奉詔。”仁宗由此愈發器重這名愛將。

當依智高義軍橫行兩廣,朝廷一籌莫展之時,宰相龐籍向仁宗推薦了狄青。仁宗當即召見,並親自在垂拱殿設宴送行。

狄青非常激動,慨然道:“臣起自行伍,非戰伐無以報國。願得蕃落騎數百,益以禁兵,羈賊首至闕下。”

仁宗任命狄青為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賊盜事,統一指揮嶺南諸軍。

按照宋朝慣例,大將領兵出征,往往要派文臣為副,用宦官監軍。仁宗本打算照例行事。右正言韓絳也說:“狄青武人,不可獨任。”但遭到龐籍的反對,龐籍說:“如果派文臣作副帥,必受鉗制,號令不專,不如不派。”

仁宗於是下令由狄青統一負責嶺南軍事。

狄青領三萬大軍來到廣西,會合了孫沔、餘靖兩路兵馬,一同進駐賓州。廣西鈐轄陳曙聽說狄青將到,惟恐奪了頭功,自帶 8000 步兵搶先發起進攻,在崑崙關被儂智高殺得大敗。

狄青到達後,升帳召見諸將,說:“令之不濟,兵所以敗。”

下令將陳曙及帶頭逃跑的部將袁用等 32 人驅出軍門斬首。

眾人相顧失色,曾經逼陳曙出戰的餘靖站起來試圖勸阻,說道:“陳曙犯了軍法,我也有節制之罪啊!”狄青毫不留情,道:“你是文臣,不受軍法處置。”諸將聽了,無不股慄。

狄青在賓州按兵不動,只下令徵調十天糧草,眾人皆不知怎麼回事,依智高也有些鬆懈防守。

突然有一天,狄青下令進軍,清晨出發,晚上就趕到崑崙關。次日黎明,宋軍營前樹起大將旗幟,眾將環繞帳前,狄青一一部署。派小分隊著便裝先行過關,在歸仁鋪擺下兵陣。

這時依智高帶著身穿紅衣、手持標槍大盾的義軍前來迎戰。

義軍氣勢很盛,宋軍前陣幾乎抵擋不住,孫沔等人臉色都變了,狄青從容站起,手持一面白旗向上一揮,他從陝西帶來的蕃族騎兵自左右兩側同時殺出,直插義軍陣後,左軍向右,右軍向左,一下就將義軍的營陣衝散。

依智高指揮不靈,義軍潰不成軍,向邕州方向潰退。狄青乘勝追擊 50 裡,又在邕州城外大敗義軍。捕殺義軍將士 2 200 人,活捉 500 餘人。起義軍頭目黃師宓、依建中等皆被殺,依智高縱火燒城,連夜逃往大理國。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狄青一舉收復邕州,捷書傳到京師,仁宗喜不自禁,對龐籍說:“狄青能夠破敵,多虧了你的舉薦!”仁宗派內侍帶著手詔前往廣西慰勞將士,又叫輔臣從速議賞,說:“朕常觀魏太祖雄才大略,然多譎詐;唐莊宗亦豪傑,行兵用師,動無失策,及即位,遊獵無節,賞罰不時。此二主者,特將帥之才,而無人君之量,惜哉!“

他的這番表白,無疑是在告訴大臣們,無論是誰,只要有本事報效帝國,朕都會發揮其才幹的,士兵出身的狄青不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嗎!

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初三,狄青還朝。宋仁宗再次設宴垂拱殿,這回是為狄青慶功。

皇上親自把盞,令眾臣羨慕不已。過了幾天,仁宗又在垂拱殿觀看狄青指揮蕃落騎兵佈陣,完全是重演歸仁鋪破敵之勢。

仁宗果然像他說的那樣“賞罰分明”,依智高圍攻廣州,他先後將廣東兩任轉運使都降了官,那些棄城逃跑的地方官也一一受到處罰;

這次狄青、孫沔等人立了大功,自當加官進爵。狄青、孫沔返回不到一個月,仁宗力排眾議,升狄青為樞密使,孫沔為樞密副使。

二、狄青之死

1、狄青的樞密使波折

狄青能當上樞密使,仁宗是很費了一番功夫的

用一名武將做樞密使,這在本朝應算是特別的恩寵。自開國以來,掌握實權的二府基本就是文臣的天下,武將可以統兵但不授予實權,這也是祖宗立下的規矩,目的就在於預防潛在的陰謀圖亂者。

而狄青則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武夫,他臉上的刺字便是抹殺不掉的證據。文臣在朝嘔心瀝血幾十年也不一定能混上二府,他狄青一仗之功就把樞密使的大印拿到手,這與本朝的重文輕武的優良傳統也太背道而馳了。

宰相寵籍向仁宗歷數了本朝不為立功武將授高位的先例,太祖時,慕容延釗將兵,一舉奪得荊南、湖南,方圓數百里,兵不血刃,也不過是遷官加爵賜金帛,就是不用為樞密使;曹彬平江南,擒李煜,欲求使相,太祖對他說:“今西有河東,北有幽州,汝為使相,那肯復為朕死戰邪!”只賞賜了他 20 萬貫錢。

龐籍說:“祖宗重名器如山嶽,輕金帛如糞土,此陛下所當法也。今狄青奉陛下威靈,平叛成功,誠可褒賞,但比起慕容延釗和曹彬,恐怕還差得很遠。”參知政事梁適倒是站在狄青一邊,為他說話:“王則止據貝州一城,文彥博攻而破之,還為宰相;依智高擾亂廣南兩路,狄青一舉討平,為樞密使何足為過?”

龐籍反駁道:“貝州之賞,當時論者已嫌其太重。再說國朝文臣為相,出人無常,武臣為樞密使,非有大罪不可罷也。我不欲使狄青當樞密使,還不光是為國家珍惜名器,也是為了保全狄青的功名。狄青起於行伍,驟為樞密副使,中外已然議論紛紛,現在言者方平息下來,若又賞之太過,肯定會招致更多非議。”

龐籍的一席話,使仁宗猶豫起來,想改變主意,授狄青為上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再為他的四個兒子超遷數官,賞賜大量金帛。

參知政事梁適是個頗具心計的人,他為狄青力爭,實際是為了自己。當時的樞密使是曾被歐陽修指為:“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的高若訥,最近正因一次出門時開道的胥吏打死了人遭臺諫論列;狄青若是當了樞密使,雖目前位在己上,但相位有缺,武臣是遞補不上去的,而高若訥又出了事,能升為次相的只能是梁參政本人了。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考慮及此,梁適非常興奮,他不滿龐籍的自以為是,擋了自己的升遷之路,便上了一道密奏給仁宗,為狄青抱屈,又悄悄派人將他與龐籍在聖上面前爭辯的事傳達給了狄青。

梁適起決定性的一招是說動了內侍省押班石全斌,由這名監軍宦官遊說皇上。果然,沒兩天仁宗就恢復了自信,又一次改變主意。

一天,召兩府進對,仁宗忽對龐籍說:“平南之功,前者賞之太薄,今以狄青為樞密使,孫沔為樞密副使,石全斌先給觀察使俸,過一年再除觀察使。高若訥優遷一官,加上學士,置之經筵。”

接著又宣佈授張貴妃父親的從兄張堯佐為宣徽使,因此事曾遭臺諫反對,說到這兒,仁宗聲色俱厲,口氣已由不得商量。

龐籍愕然道:“還是容臣等退至中書,商議之後,明日再奏。”仁宗道:“不必去中書,就在殿門閣內商議,朕就坐在這裡等著。”

見皇上如此態度,兩府哪兒還敢議出不合聖意的東西來,不一會兒,龐籍等呈上他們的意見,除加高若訥為觀文殿學士兼侍讀外,其餘皆如聖旨。仁宗的臉色這才和緩下來,立即頒詔施行。

2、狄青在樞密使任上的非議

狄青當了樞密使,可他在朝廷的日子並不舒坦。

當年,韓琦在定州領兵,狄青只是他下面的一員總管。

一日宴會賓客,陪席妓女中有一叫白牡丹的喝多了些,向狄勸酒時,說了句:“勸‘斑兒’一盞。”狄青臉上有士兵的黥記。 人所共知,卻無人敢道,如此場合揭狄將軍的短,狄青當然不會作罷,第二天,這個白牡丹就讓狄青著實打了一頓,韓琦對此很不以為然。

不久,狄青的舊部焦用帶兵路過定州,狄青留其飲酒。

偏在這時焦用的部下跑到韓琦那裡告狀,說焦用虐待士兵,韓琦毫不客氣,派人把焦用捉了起來,要按軍法處置。狄青礙於情面,趕去營救。韓琦知道狄青來到門外,卻不召他進去。狄青不得軍令,也不敢擅入,站在階下懇求道:“焦用立有軍功,是個好男兒。”韓琦大聲道:“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此人算什麼好男兒?”

當著狄青的面就把焦用斬了。狄青看著自己的老友被處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垂手站了好久,直到有士兵提醒,才惶惶離去。

狄青做樞密使不久,韓琦也回到京師任三司使。

韓琦仍像過去對部下那樣對待狄青,雖多了幾分客氣,卻無對待二府大臣的應有尊重。狄青則始終對韓琦禮遇有加,經常去看望韓琦的老母,並像從前那樣與韓琦的兒子平輩相稱。他心裡也很彆扭,每每對人說:“韓琦的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不過少一進士及第罷了。”

後來狄青去位,接替他做樞密使的正是當年的上司韓琦。

韓琦是天聖五年進士第二,那一屆殿試狀元是王堯臣。據說王堯臣登第之日,狄青始隸軍籍。王公唱名之後,披紅掛採,騎著駿馬被人簇擁著從大內出來,街道兩旁觀者如堵。那天狄公也和幾個新兵一道擠在人群中看,一個新兵嘆道:“彼為狀元而吾等始為卒,窮達之不同如此!”狄青卻說:“不然,還要看才能怎麼樣。”

後狄青升為樞密使,王堯臣恰為樞密副使。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王堯臣心裡不服氣,老是嘲笑狄青面上的兩行黥文,每次見到他就說:“愈加鮮明瞭。”狄青不愛聽,一次也開著玩笑說:“相公要是喜歡,我就奉送你一行,怎麼樣?”王堯臣聽了,臉漲得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狄青深知朝廷中不少科舉出身的大臣對他抱有成見,平時他也是謹言慎行。但百密難保一疏,就在他擔任樞密使的第四年,還是讓人抓到了把柄。

3、狄青之死

京師火禁十分嚴密,士庶之家凡是做醮事,都必須預先告訴負責消防的廂吏,這樣夜間焚燒紙錢時,廂吏就不會誤以為失火。

至和三年(即嘉祐元年,1056年)夏,狄青在家做醮事,管事的偶然忘了與廂吏打招呼,夜間驟起火光。

有探子急報廂吏,因火出在樞密使家,廂吏不敢怠慢,連夜報告了開封府。

待府吏趕到狄青府宅,“火”已經滅了好久了。第二天,都下盛傳狄樞密家夜有怪光沖天。

知制誥劉敞聽到了傳言,找到權知開封府王素說:“唐朝叛將朱全忠住在那裡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夜裡怪光出屋的現象,鄰里還以為著了火,跑去救火,結果沒事。今日這件怪事是不是也很相象。”

不知怎的,這些話被傳了出去,而且還有人添油加醋地說,不但有異光出現,狄青家養的狗也奇怪地長出了角。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大宋第一名將狄青的悲苦一生!

傳言越來越多,狄青感到很不安。

恰巧,這一年國家連續遇到不吉利的事。年初仁宗皇帝暴感風寒,病了兩個多月才略見好轉;四月,剛剛堵住的商胡再次決口;五月,京師整整下了一個月大雨,城中街道可乘船漂游;七月,有一丈長的白色彗星劃過夜空;八月初一;又發生了日食。

種種現象聯絡到一起,就使人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懼和不祥。偏在這時候狄青家中冒出怪光,再加上有人在京師發大水時見到狄青身穿黃衣坐在相國寺大殿上,朝廷那些精通天象與人事的宿儒,能不大做文章嗎!

劉敞鄭重提出將狄青派往外郡任職,說是為了保全京師、朝廷和皇上的安全。他的話很有說服力:“今外說紛紛,雖不足信,要當使無後憂,寧負(狄)青,無使負國家。”

為了國家的大局,狄青被迫主動請求補外,以平眾議。這年的八月十四日,狄青被免去樞密使,出判陳州。

將行時,他對親信說道:“我此行必死無疑。”親信不解,他又說:“陳州出產一種梨,叫青沙爛,今去此州,青必爛死。”

第二年二月,狄青果然死在陳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