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由 觀覆文化 發表于 運動2021-10-16
簡介”聶璜根據口述者的採訪和古籍文獻考證一番,《海錯圖》裡的鱷魚就這麼帶著火焰畫出來了

螃蟹屬於海洋類動物嗎

“事物發展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更是複雜的。”

任何一個哪怕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是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而《海錯圖》就是其中一件被“

些許偶然

”加持的、“

微不足道

”的事物。

就好像——

假如雍正四年(1726年)太監蘇培盛收斂書籍時,沒偶然把聶璜的那本《海錯圖》蒐羅入宮;

假如乾隆沒偶然把被雍正忽視多年的《海錯圖》重新翻出來;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上乾隆留下的印章:乾隆御覽之寶

《海錯圖》——這本畫著稀奇古怪海洋生物的民間畫譜——可能不會如此有名,甚至可能不會流傳到今天。

聶璜

這個名字,很可能會像過往千千萬萬普通生命一樣,如斑駁流火劃過深藍色無垠夜空,然後,毫無痕跡地消失在時空邊緣。

《海錯圖》被重新翻出若干年後,又被乾隆收錄進號稱“清代書畫珍品大全”的

《石渠寶笈》

續編中。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再然後,它成了一本流傳至今的“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故宮重新整理出版的《海錯圖》

很多人評價說《海錯圖》是本

書。

但這本書奇在哪?

單就它上述流傳經歷來看,它故事裡的“偶然性”顯然比那些有跌宕起伏傳奇命運的古籍,

來得過於平淡

無非是被收進宮,被擱置,再被垂青。

況且,就連憑藉《海錯圖》留名的作者

聶璜,

也“史無明載”,是個在歷史中寂寂無名的民間畫師。

從僅有的文獻裡,我們只知道他單字“存”,號“

存庵

”。

浙江杭州錢塘縣人。生於明末清初,終生未仕。

而在他的

《圖海錯序》

裡,我們還知道他一輩子游歷過了江、浙、滇、黔、荊、豫、冀、閩……諸地,尤其在中國南部海濱地區停留了很久。

再然後,我們只知道這位非著名民間博物學家兼畫師兼作者,把他四處遊歷所見的魚、蝦、貝、蟹等現實和傳說中的海洋生物繪圖成冊,得到《海錯圖》。

這有什麼可“奇”的?不就是個挺平凡的創作故事麼?

《海錯圖》奇,奇就奇在內容。而非與它內容無關的一切,當然,甚至包括作者聶璜的生平履歷。

畢竟《海錯圖》裡的“海洋高質量生物”長這樣

這是海馬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這是海豚(海㹠)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這是鯨魚(井魚)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這是鱷魚(生活在淡水流域,不知道為啥被分到大海)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這是海狗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所以《海錯圖》奇在……

海量的錯圖

自然……不是。

《海錯圖》裡的「錯」取“

錯雜、繁多

”之意,不是錯誤的意思。

海錯

,最早出自《尚書·禹貢》中的“

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是說海洋生物種類繁多。

至少從西漢開始,人們就用這個詞來稱呼各類海洋生物了。

“夫錯者,雜也,亂也,紛紜混淆,難以品目,所謂不可測也。”

總而言之,《海錯圖》是一本主打

紀實

的海洋生物圖譜。

至於為什麼這些生物看起來如此離譜,相信聶璜自有他的道理。。。。(後面會解釋)

中國自古便擁有相當優異的海岸線,然而古人似乎對海洋不怎麼感冒,尤其是海洋生物的描繪很少。

古代不常以海洋生物為題作畫,哪怕畫水生生物,也多以淡水魚、淡水蝦為描繪物件。

在聶璜之前,古代主打“海錯”紀實的圖譜屈指可數。因此,《海錯圖》便顯得尤為珍貴了。

聶璜在《圖海錯》序記裡,曾解釋過自己為什麼要做這麼一本書:

古今來,載籍多矣,然皆弗圖也。

<本草·魚蟲部>載有圖,而

肖象未真

<山海經>雖依文擬議以為圖,然

所志者山海之神怪也,非志海錯也,且多詳于山而略於海

邇年泰西國有<異魚圖>,明季有<職方外紀>,但紀者皆外洋國族,

所圖者皆海洋怪魚

,於江浙閩廣海濱所產無與也。”

簡單來說就是,聶璜列舉了諸多文獻,覺得它們要麼沒圖,要麼玄幻,要麼主打山裡的動物,要麼畫的盡是些洋玩意兒。

因此,做一本中國人自己的海錯圖志,迫在眉睫。

明末“

實證主義思潮

”興起,這對聶璜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直接導致他在海錯紀實的“

圖配文

”上非常較真:

予圖海錯,大都取東南海濱所得見者為憑。

錢塘為吾梓里,與江甚近,而與海稍遠,海錯罕觀。及客臺甌幾二十載,所見無非海物……

年來每睹一物,則必圖而識之,更考群書,核其名實,仍質諸蜑戶魚叟,以辨訂其是非。

無論是看到還是聽說的生物,聶璜都會把它畫下來,查閱資料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驗證文獻記載的真偽。

就拿《海錯圖》裡的

海㹠

來說。(“㹠”是“豚”的異體字,也讀作tún)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有關海豚的古書裡都記載,

海豚是因長得像豬而得名

但聶璜觀察“海豚本豚”後,卻發出了質疑——

它哪裡長得像豬了,它明明很魚?!

直到追著漁民刨根問底後,他的疑問才得以解答:

海豚得名為“豚”,不是因為它長得像豬,而是因為它的內臟像豬。

一開始漁民捕到海豚以為是魚,結果剖開一看,才發現它的內臟跟哺乳動物很像,於是海豚海豚就這麼叫開了。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有博物學家指出,聶璜畫的其實比較接近江豚。另外,保護動物,請勿捕殺!

雖然《海錯圖》裡的海豚畫風實在清奇,但從聶璜的較真裡,我們也能看出他對

實證考據

的嚴謹程度。

在幾乎窮盡一生的時間裡,聶璜追隨著大海和海錯,雲遊四方。

除現實中可見的海洋生物,一些他沒見過的,比如上邊我們提到的

鱷魚

,也被他根據“

親見者

”的口述和文獻記載,描繪記錄了下來。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我國古代當然是有鱷魚的。

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

揚子鱷

或稱作鼉tuó

),是我國特有的鱷魚品種。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揚子鱷·本

戰國的《季夏紀》中,有“是月也,令漁師伐蛟取

”的記載。

唐代韓愈曾寫過一篇《祭鱷魚文》,本意是旨在靠這篇氣雄勢深的檄文,嚇退在潮州地區橫行霸道的鱷魚。

明代李時珍就比較重口些,在《本草綱目》裡,他把鱷魚寫入了藥。

然而,這勢洶洶的爬行動物,清朝的聶璜卻從來沒有見過。

聶璜關於鱷魚的知識,是從一個叫俞伯謹的商人那裡“採訪”得到的。

康熙三十年,俞伯謹前往

安南

(如今的越南)行商。

在遊覽安南國都時,他正好碰到國王為他的父親祭祀,其中就有作為祭品將要被燒掉的鱷魚。

在俞的描述中,鱷魚“

長二丈餘,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爪,口方而闊,尾不尖而扁。

聶璜根據口述者的採訪和古籍文獻考證一番,《海錯圖》裡的鱷魚就這麼帶著火焰畫出來了。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其他的,諸如

人魚

海和尚

海蜘蛛

等傳說中的海洋生物,聶璜也一併進行了“

採訪+實驗性繪圖

”。

這就是為什麼號稱紀實的《海錯圖》裡,卻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海妖海怪的原因。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的海和尚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的美人魚……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入海為魚、落地為虎”的魚虎

不過,但凡是聶璜有機會、有時間真正細緻觀察的生物,他都畫得生動有趣,貼近真實。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鰓或叫海筆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龜足,藤壺的近親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琴蝦(蝦蛄)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頂甲魚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夫人(青口)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跳魚(彈塗魚)

或許是因為聶璜從小在“水多湖多”的

錢塘縣

長大,從孩提時代,他就埋下了去探索更大水域——

海洋

——的種子。

在那個以“

花鳥、人物

”為主流的時代,聶璜是為數不多對海錯執迷不悟的人。

這種對海的崇拜和探索,也因此成就了《海錯圖》的包羅永珍。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整部《海錯圖》成書共4冊,收錄了共計233幅圖畫,記錄下371種海洋生物。

這部浩繁的博物圖志,以魚、蝦、貝、蟹等海洋生物為主,還包含昆布、珊瑚等少量海生植物,海鹽、海石……等非生命海洋產物。

乃至,連海市蜃樓這類曇花一現的海洋景觀都被聶璜一筆一劃描繪在《海錯圖》中。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大概,在古人眼中,所謂海錯,便是“由海所生”的一切。

戰爭時期,故宮文物南遷,輾轉中《海錯圖》被分開,三冊留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冊被帶到臺北故宮博物院。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清·聶璜《海錯圖》第四冊封面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曾聯合《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動物分典》編委會,對前三冊繪製的238 種物種做了仔細嚴謹的考證。

結果顯示,其中193種都能在現實環境中找到相對應的物種。

也就是說,三百多年前,這個在歷史上記載寥寥的、為愛發電的博物學家,

他的探索成果裡,有高達80%的內容仍對現代海洋生態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

囿於時代,聶璜的《海錯圖》確實難免有道聽途說、牽強附會的地方,也確實有謬悠荒唐、畫風崩壞的部分。

但只需看一眼他的畫你就會知道,你完全不必懷疑他繪製《海錯圖》是興趣使然,是愛好所驅,是鍾情于海洋生物而作。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的虎鯊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的海鷂

歷史上關於聶璜這個人的基本資料,大部分都來源於他的書。

聶璜一生未步入仕途,在他所處的年代,他可能無甚功名,更非權貴之輩。

而一本奇書《海錯圖》,大概是這位海洋生物愛好者一生最好的自傳。

假如我們試著想一下聶璜這個人。

他拿著畫冊毛筆,將中國大半海濱河岸走遍。

他聽說有位漁民撈起一種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魚,便興奮得兩眼放光。

從聶璜在《海錯圖》的註文來看,他這個人很墨跡,很囉嗦,喜歡拉著別人問東問西。

他大概還有多動症,總是戳戳這條魚,翻翻那隻蛤,圍觀一下它們覓食。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蟳虎魚大戰石蟳

他大機率也是個吃貨,只要是能吃的,他都要介紹一下它的烹飪方式和藥用價值,寫個味道如何,怎麼吃,如何吃。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聶璜給七里香寫的小贊:魚不在大,有香則名,香不在多,有美則珍。

到了海邊,他會嚐嚐那條掛在老漁夫屋簷下的鹹帶魚。

嘗完再評價說,“嗯~福建的鹹帶魚一般,浙江的鹹帶魚最好吃。”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可是,吃——卻從來不是《海錯圖》的重點。

出於動物保護原因,現代博物學基本已經不再將某種生物“

怎麼吃,好不好吃,吃起來什麼味

”納入其中。很多詞典也寫刪去了“

野生動物皮甲骨筋入藥

”等內容。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錯圖》裡的各種蟹類

這位三百年前的博物學家確實是在《海錯圖》裡記載了部分海洋生物怎麼吃,如何吃。

但他更寫了

每一種生物

產自哪裡、有什麼習性、外貌有何特徵、自己是在什麼情況下認識這些生物的……等等等。

絮絮叨叨,囉囉嗦嗦,

就好像自己跟這些海洋生物是同鄉一起長大卻多年未見的老友

末了,聶璜還會給每一個生物附上自己為它們寫的小贊(即,聶璜給這些海洋生物的評語)

哪怕從未表明態度,但這位三百多年前的非著名博物學家,卻已用他對每個海洋生命的尊重,說出了心底的那句話——

它們首先是一個生命,其次才是一種食物。

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看看他的《海錯圖》,乃至去認識瞭解海洋、瞭解森林、瞭解陸地……瞭解其他生命的原因。

也許,當“

它們

”對“

我們

”來說,不僅僅意味著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補給,“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明白什麼是生命。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海洋高質量生物圖鑑——《海錯圖》

參考文獻:

1、楊德漸、徐奎棟、吳旭文——聶璜和《海錯圖》

2、張辰亮——博物君:分析這種靈魂畫作我是身經百戰了

觀復導向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

編輯:觀復歪歪子

監製:觀覆文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