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文字之韻(二)

由 草木生春 發表于 運動2021-10-11
簡介依韻,是依據他人詩歌的韻律來寫的,只需韻相同,字不必相同

什麼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漢語,是世界上幾千年來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語言 ,早期的漢語作為象形文字,通常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在甲古文時代,漢字大多是可以靠外形來辨意。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有許多示例,如:“掰” 字起初 在甲骨文中,就如同兩隻手的形狀。”鳥“字,至今還保留了鳥的外形。

文字之韻(二)

除此以外,因為漢字有著規定讀音,有不同的發音,字的讀音由不同的聲母和韻母構成。在長期使用中,講究節奏和韻律,作為交流工具,為了方便記憶和傳達,也是出於一種精神追求,就發明了詩歌。詩歌最早出現在人們田間地頭的勞作時,用來傳達的語言。詩歌裡的平仄、押韻猶如音樂和舞蹈一樣富於變化,追求美感 。

文字之韻(二)

韻律

詩歌創作是要講究押韻的,北方民間戲曲把“韻”叫做“轍”。韻可分為韻頭,韻身,韻尾幾個部分 ,i/u/ü稱為韻頭,韻頭後的母音稱為韻身,韻尾只有n/ng/i/u這四個,。押韻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後使用相同的韻母,包括韻身韻尾,而不包括韻頭,比如,“栽”和“開”中的“ai“,押的都是韻腹。押韻使句子更加和諧,產生抑揚頓挫的語感。

次韻,是完全按照原詩的韻律寫的詩歌,是比較嚴格的。次韻也稱步韻,始於白居易,元慎,是依照別人詩歌用韻來寫的,用字和次序都和原詩歌一樣。用韻,是依照別人詩歌韻律來寫的,用字相同,但次序不同。依韻,是依據他人詩歌的韻律來寫的,只需韻相同,字不必相同。

平仄

平、上、去、入是古代漢語的四聲,現代漢語是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構成。其中,陰平、陽平都是平聲。

文字之韻(二)

詩歌可以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四言詩等,古體詩包括七言、五 言、六言、三言等多種形式,一般不拘泥於對仗和平仄。

《子夜四時歌之春歌二十首》

春風動春心,

流目矚山林。

山林多奇採,

陽鳥吐清音。

綠荑帶長路,

丹椒重紫莖。

流吹出郊外,

共歡弄春英。

光風流月初,

新林錦花舒。

情人戲春月,

窈窕曳羅裾。

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兩類,有五言絕句,也有七言絕句, 對平仄要求比較嚴格,除首尾兩聯要求對仗,一韻到底除此之外,還要句內平仄相間,停頓之間平仄不同,聯內平仄相對,聯間平仄相粘,即第一聯的最後一句與第二聯的頭一句的2、4、6字要相同。

文字之韻(二)

如《擬古》中的一首

生者為過客。

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

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

四言詩多見於早期的《詩經》《國風》等,“如月之恆 ,如日之升”,曹操就擅長寫四言詩歌,四言詩頗為清新,這種短句與樂府詩的華麗不同。

韻律能夠增添文字的美感和節奏,使語言變得動聽而易讀。

草木生春文藝頭條號

專注分享 文學·歷史·哲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