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由 格羽網路玉喜 發表于 運動2021-10-07
簡介四、科學革命近代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超越,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科學的跨越式發展,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則為科學革命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衝破桎梏什麼意思

西方文明在中世紀完成了日耳曼人、古羅馬、基督教的融合,並形成了與伊斯蘭世界對立的基督教文明。

那些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舉止粗俗,智力低下,生活在最北方的人們特別的愚笨、粗魯和野蠻。

這是中世紀時一位阿拉伯帝國的地理學家所描述的西歐人,那麼是哪些因素促使這些野蠻人在公元1500年前後逐漸超越了東方文明呢?

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被認為是中世紀和近代的分界線,其源自義大利,然後傳遍了整個西方。時間上來說,是從14世紀至16世紀,垮了三個世紀。

但丁被認為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但丁出生於1265年,在1321年去世,這是我國的宋末元初時期。

也就是說,至晚到公元14世紀初,文藝復興已經在義大利誕生了。隨著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馬基雅維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等的出現,西歐其實已經走出來那個野蠻粗魯的黑暗時代。

由於歷史的分期問題,我們常常在時間上有一個錯覺,宋元時期我們肯定認為是古代,而同時期的義大利則被認為是近代,但實際上卻是同一個時期。

還有一個例子,便是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出生於在公元16世紀,如果放在我國,則完全是一個明朝人,與我國的戲曲家湯顯祖同一年去世(1616年)。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對於西方來說,文藝復興的意義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其一,剝離了人與神,使西方從神本主義開始向人本主義轉變。這一點對於一直生活在世俗社會的我們可能沒有那麼深的感觸,但對於基督教的西方來說則至關重要。

其二,文藝復興其實並不僅僅是在文藝上,它對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都很大,並促進了西歐城市的商業和經濟的發展。

其三,教育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發展,並出現了近代意義上的科學思維。

比如弗朗西斯·培根,他是實驗科學的創始人,其提出了以觀察實驗為主的科學方法——歸納邏輯,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我們都很熟悉,以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為代表的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開闢了到達亞洲的新航路、發現了美洲。從這一刻開始,世界歷史真正到來了。

地理大發現,使西方人開始走出去,其眼光不再只是著眼於歐洲本身,開拓了眼界。從此,西方人不再拼命的對伊斯蘭世界聖戰,或者說,殖民全球使西方實現了彎道超車。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為什麼中世紀的結束源自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呢?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臨近當年繁榮的“東方”,義大利挨著拜占庭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本身就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大航海本身就是源自西班牙的八百年光復運動。

三、德國的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戰爭

宗教改革發生在德國,時間是公元16世紀。為什麼在德國?其實應該說是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中世紀的西歐也曾經是一個教皇、一個皇帝,只不過這個教皇有實權,而皇帝是“周天子”罷了,也正是這個原因,這裡出現了對越來越腐敗的羅馬教會的反抗。

基督教有兩次大分裂,一次是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分裂為東歐的東正教和西歐的天主教;第二次便源自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從天主教內分出來基督新教。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相對來說,天主教強調對基督的忠誠,新教則更理智。所以天主教主要分佈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南部等地,而新教則分佈在英國、德國北部和北歐,也基本上是日耳曼人的地盤。

如果說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喚醒了歐洲的知識分子,那麼德國的宗教改革便普及到了整個社會的普通民眾。畢竟對於西方人來說,宗教信仰是與人人息息相關之事。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天主教的分裂,引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時間上在我國的明清之際,最初只是一場宗教戰爭,但最終在戰後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不僅給了新教徒信仰自由,還承認了民族國家的主權,開創了權力平衡的原則,現代國際體系從此開始建立。

四、科學革命

近代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超越,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科學的跨越式發展,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則為科學革命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歷史的車輪進入公元17世紀,當我國處於明亡清興的改朝換代之時,西方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的集中體現便是科學革命的發生。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科學革命的發軔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之時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哥白尼猶如宗教改革中的馬丁路德,其《天體執行論》和日心說將自然科學從中世紀解放了出來,從此自然科學獲得了新生。

之後,英國的培根和法國的笛卡爾奠定了歐洲科學的兩大方向,培根式的科學側重於實驗,而笛卡爾則更強調數學和哲學的重要性。

正是這四大因素,使西方文明衝破了中世紀的桎梏,超越了東方文明

最終,英國的牛頓綜合了天文學的哥白尼、開普勒和物理學的伽利略,寫出了科學史上的劃時代鉅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方法則融合了培根的觀察和笛卡爾的數學方法。牛頓的出現,使人類在科學上從此完全改觀,工業革命的腳步越來越近。

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英國,隨後波及全球,正是工業革命使英國真正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牛頓,生於公元1643年。這一年,大明的孫傳庭戰死,次年,明亡清興,我國依然在王朝迴圈中打轉。

我想,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學習中國歷史固然很重要,但學習西方崛起的歷史同樣不可忽視。我們需要了解西方在近代究竟是如何超越東方的,中國又究竟是怎樣落伍的?

這一點,絕非直接否定西方文明、然後斥之為偽造就能做到,我覺得這不是愛國,這與當年清朝的“盲目自大”沒有區別,我覺得今天的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國未強卻已自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