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由 第一財經 發表于 運動2022-08-13
簡介個人主義與儒家角色倫理安樂哲認為,“人是人的關係造就而成,這是孔子哲學的一個根本思想”

哲學的哲是什麼結構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安樂哲頭髮花白、眼睛深藍,那張圓臉血色紅潤,看上去有些喜慶。“我們就坐在這兒吧,像在人民大會堂一樣。”他指了指窗邊夾著茶几的兩張座椅。2017年11月30日晚,他在復旦大學光華樓的報告廳做了一場講座。算上講座之前的晚餐,這個加拿大人連著說了5個小時的中國話。

身處幾百個黃面板、黑頭髮的人中間,安樂哲的說話方式顯得與外貌一樣特別。除了穿著西裝、從不搖頭晃腦之外,他活像古裝劇裡的私塾先生,非常標準的普通話裡,經常夾帶著一串串來自中國先秦典籍的古文。這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很有魅力的”畫面。他覺得,相比安樂哲,在場的提問者倒顯得更像外國人。“這就是我們現今的狀態,一位外國人有著強烈的儒家立場,而在座的各位中國人卻對這樣的立場有自己的疑問”。

在中國,人們更多地稱安樂哲為“儒學家”。他曾翻譯《道德經》《論語》《中庸》《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淮南子》,還獨立或與人合作寫了《孔子哲學思微》、《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等著作。已經退休的他,目前還身兼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世界儒聯副主席等職。2017年4月,他又有一本新作《儒家角色倫理學——一套特色倫理學詞彙》出了中文版。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儒家角色倫理學》

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 年1 月版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李澤厚與儒學哲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8 月版

“他有一個融通的理解”,這是孫向晨對這本著作的“讀後感”。他覺得,安樂哲的研究並不單是針對具體的古代思想家,而是相互貫通,達成了對中國哲學的整全性理解。“作為外國人,如此全面地把握中國思想背後的原則,他的這項工作,在漢學家當中是出類拔萃的。”

不能烤麵包的中國哲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從孔孟之道中找到當下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令安樂哲始料未及。對40多年前的西方人而言,“學中國哲學就像是學非洲某個流派的詩歌,離我們太遙遠了”。他還記得,一位醫生曾經好奇地問過安樂哲夫婦:“為什麼要學中國哲學?又不能烤麵包……”最初接觸儒學的經歷,他現在想來,“還是一件奇怪的事”。

如今安樂哲依然不能用哲學“烤麵包”,人們卻在對談和講座中向他拋來許多同樣鮮活的問題,比如國際關係、男女平等、人工智慧,甚至“大興火災”。有些事,不用微信的安樂哲還需要透過旁人的解釋,才能知悉背景。他將儒學如今的盛況,以及自己在中國的繁忙工作,歸結為:“你看,中國崛起了,誰都對中國有興趣。但這真不是我故意的,我就是碰到這樣一個情況。”

赴香港中文大學留學之前,他是美國加州雷德蘭斯大學的學生。他自小喜愛詩歌,選擇這所大學,也是因為該校經常邀請一些詩人、作家來為學生開研討會。有一天,他突然在校園裡看到一張交換生宣傳海報。對於這個酷愛畫畫、寫詩和唱歌的少年來說,對一段傳奇經歷的嚮往遠勝過在美國安穩地過一輩子。所以,儘管香港給他的印象“有酒吧,有鴉片,很貧窮”,帶著些西部片的色彩,他還是決定去香港看一看。

在香港的經歷,成了安樂哲人生軌跡的轉折點。他在錢穆創立的新亞書院聽唐君毅的講座,也在崇基書院得到哲學家勞思光的教導。在香港中文大學,安樂哲對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學習是同時開始的。在他看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從一個傳統開始,第一個傳統會影響第二個傳統,有先入為主的負面影響”,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可以對中西哲學做一個比較”。

此後51年的學術生涯,他都走在中西比較哲學的道路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騎著一匹馬,一直朝前走,始終有睿智的領路人”。不過,這一路走來也不輕鬆。當時,中國哲學實在是太過冷門的專業。他輾轉於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臺灣大學、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等學府求學,用了13年時間才拿到博士學位。在倫敦大學完成學業後,他被導師、漢學家劉殿爵推薦到夏威夷大學任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夏威夷大學都擁有全美唯一授予中國哲學博士學位的哲學系,而不像哈佛、劍橋等大學,將中國哲學置於東亞系、宗教系之下。

在香港的最初兩年沒有安樂哲想象中那麼光怪陸離,更沒能給他傳奇和探險的經歷。貧窮倒是實實在在的。他看到很多人住在棚戶區,飯裡夾著石子,菜湯也如白水般透明。也是在那裡,他感受到了與自己家鄉全然不同的人際關係。1967年,香港發生排外動亂,外國人處境危險。這時,安樂哲的同學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中,同學的父母為他提供了庇護。這件事令他感觸良多,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充滿溫情的關係,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生命力所在。

最理想的一定是混合的

“《淮南子》你讀過幾遍?”安樂哲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時,導師劉殿爵在第一堂課上就這樣問他。從那時開始,他更深地體會到,想要真正瞭解中國哲學,必須閱讀原典,必須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體會。被西方哲學理論抽象化、系統化、理論化過的儒家思想,“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儒學失去根基,漂泊於人們的實際生活之外”。

在他看來,哲學依然是“西方中心主義”的,所以,許多人在西方所瞭解的儒家也是“基督教化的”,“孔子主義成了二流基督教”。這使得早期的英文版儒學經典中,俯仰皆是被傳教士穿上了基督教外衣的儒學詞彙。所以,安樂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擺脫西方思維結構,重新翻譯儒家經典。

他對許多術語的翻譯,不是藉助漢英詞典,而是基於自己對原典的研究。安樂哲將這種方式稱為“哲學性翻譯”。比如,《論語》中的一個核心術語“義”,通常被翻譯為“righteousness”,這是《聖經》中的用語,意為“秉承上帝的意志行動”。安樂哲認為,儒家的“義”是“人對適中的感覺與把握”,比如《中庸》裡就說“義者,宜也”。所以,這個“義”字應該對應英語中的“appropriateness”。而“儒學”也不應該被翻譯成“孔子主義(Confucianism)”,就應該譯為“ruxue”。

在安樂哲看來,中國哲學蘊含著一種生生不息的宇宙論,“中國人講究‘和’,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所以,很多詞彙都應該是動名詞結構。比如,中國人所說的“天下”也是一個歷史性的、不斷變換的時空概念。“天”也不是那個理想化的“天堂”(Heaven),而是與人密不可分的,有著明確時空概念的空間。所以,他不同意哲學家趙汀陽將其譯為“all under heaven”,而應該是“worlding”或“world-making”。而原本被譯為“Heaven”的“天”,也被他洗去了基督教的意義,改為“Tian”。

安樂哲強調儒學詞彙有獨特、深刻的人生觀視野,這並不意味著他抱著一種中西文化無法相容的立場。相反,在講座和採訪中,他一直強調,這個時代需要“現代的儒學、批評性的儒學、開放的儒學”。在他看來,當代人看待儒學就像是看到祖父的照片,衣服不同、長相不同,但總能在他臉上看到一種延伸。“它不是已經死亡的體系。就像貝多芬在各國都很受歡迎,儒學也應當如此”。

“中國文化的闡釋者、傳播者”,“孔子文化獎”對安樂哲這樣評價。2016年自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任上退休,另外三個頭銜立馬落到他頭上。除了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他在中國的職務還包括美國智庫博古睿研究院學者、山東“儒學大家”以及“翻譯中國”專案擔綱者。

提及“儒學大家”,這個“山東儒學領域最高學術稱號”,安樂哲笑道:“他們請我是很聰明的事情,這並不是因為我是‘我’,而是因為我是老外。他們希望將儒學變成一個國際性的事兒,需要貼上一張西方人的臉。儒學必須國際化。”很難說,這是儒者的謙虛,還是西方人的直率。

個人主義與儒家角色倫理

安樂哲認為,“人是人的關係造就而成,這是孔子哲學的一個根本思想”。他基於“關係”提出的“儒家角色倫理”概念,被學界視為“他個人哲學思想的重要標誌”。

“他是用儒家角色倫理學來批判個人主義。”孫向晨說。在演講和接受採訪時,安樂哲不止一次提到美國的合法持槍對公共安全構成的挑戰。在他看來,正是因為對個人權利的強調,導致個人自由的擴大化,結果,這反而帶來了更多人的不自由。“你們在這裡有一個如此穩定的環境,這也是一種自由。你們隨便到哪裡去,一般都不用害怕。但是在美國大城市,每年有幾百人被殺,有槍擊,也有中毒。”

孫向晨同意,“僅僅強調個人主義是不夠的,需要儒家角色倫理來進行制衡”,但他對安樂哲也有所批評,指出從角色角度去理解人的關係,在家庭關係中體驗人生,“這是沒錯的,但也會帶來問題”。他認為,平等的關係應該是一個底線和基礎,角色也應該是透過平等關係作為中介來實現的。“現代社會的進步之處就在於對‘個人權利’與‘平等’的強調和尊重。抽象來看,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但具體而言,每個人的角色也決定了他的職責”。

安樂哲強調儒學與對人的教化,以及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就在他演講後的一天,“女德班”關於“女性叫外賣就是不守婦道”的奇談又上了新聞。針對儒學介入當代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尷尬,孫向晨覺得,中華文明傳承至今,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可另一方面,中國近代百年曆程,走得並不從容。如果中國傳統思想能夠適應現代生活,那麼,就不會有“五四”運動。在這位主要研究西方哲學的學者看來,“儒家角色倫理”與“個人主義”應該是相反相成,不可偏廢的。

可惜的是,記者沒有能夠從安樂哲那裡尋求到他對此事的進一步看法。採訪因另一位訪客的到來而結束了。臨走時,這位70歲的老者站起來,執意將記者送到門口,直至記者轉身,才聽到門被輕輕關上的聲音。

對話安樂哲:

要建立批評性的、發展性的儒學,而不是單純回到從前去

第一財經:

前一段時間,你的朋友金耀基到復旦大學演講,也提到西方的大學制度促進了中國現代化,但在取得“至真”的時候,“善”與“美”卻逐漸被遺忘了。他的話或許也隱含著這樣的問題,大學科學體系建立的同時,中國傳統價值觀對人的影響也在消散。

安樂哲:

是的。所以我昨天說,現在年輕人都認為,儒學是昨天的,不是今天的。我們要想辦法讓年輕人多瞭解他們自己的傳統。我們不要著急。魯迅的時代,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抹殺傳統文化;之後還有《河殤》這樣的紀錄片來批評中國的文化。但是,中國用了很短的時間崛起了,它如今正處於轉折期,發展速度很快,誰都不知道什麼在上面,什麼在下面。

年輕人有點糊塗,他們一方面想要做中國人,但是他們不知道“做中國人”是什麼意思。一個年輕的中國人到哈佛大學,要是在校園裡高談民主、人權和個人主義,他可能被視為英雄。但是一個老外,來這裡說,人權有道理,可是你們自己的傳統也有它的貢獻,中國人就會有點聽不懂。其實,如果談《人權宣言》,一共有27條,前面20條都是個人的權利,都是保護個人的自由。而中國哲學對《人權宣言》的後7條有非常大的貢獻。當然,前面的20條也有它們的價值。

第一財經:

你在山東的同行張祥龍曾提過建議,要搞“儒家文化特區”。現在,曲阜尼山鎮西白村正在搞“儒學治村”專案,類似的做法在浙江也有,當然具體和張教授所提的並不完全相同。請問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社會實踐的?

安樂哲:

我和他們想法不同。清華大學的儒學者蔣慶也是這樣的想法,他們都希望在中國搞一些儒家特區。這個想法很好,因為儒學原來就是民間的,而不是官方的東西,應該讓它回到民間。但是創造一個復古的、和以前相似的生活區域,這不是現代儒學,也不是進步的儒學。我們要建立批評性的儒學、發展性的儒學,而不是單純回到從前去。

第一財經:

請具體說說何為“批評性的儒學”,儒學講究的不正是尊重傳統嗎?

安樂哲:

可是,這個傳統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東西。儒學也講究“溫故而知新”的態度,從孔子的儒學到孟子的儒學。論語的儒學是人道,沒有天道。道家發展以後,儒學家們就有了《中庸》,講的就是人和宇宙的關係。漢代的儒學,是荀子的儒學,是把先秦各種學問都收納進來的儒學。後來,佛家進入了中國,宋明理學與先秦和漢代的儒學都不同。再後來,西方的西學進來了,也把西方哲學帶入了儒學。牟宗三離不開康德,李澤厚離不開馬克思和康德,唐君毅離不開黑格爾和懷特海。儒學就是要混合化,這是儒學的強項。重男輕女的問題,儒學必須面對、反思和解決。

再比如,對人工智慧,儒學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用儒學的價值來評判它,幫助它發展。如果智慧和知識分開,會造成非常嚴峻的後果。“核擴散”就是典型的智慧與知識分離造成的後果。

第一財經:

當人們討論傳統文化時,“男尊女卑”、“偽君子”、“任人唯親”等等,也是經常被觸及的話題。更有學者認為,儒家對“關係”的強調,會造成不成熟的個人,將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所應承擔的責任推給周圍的人。在《儒家角色倫理學》的跋語中,你也對“儒家角色倫理的侷限”做了專門討論。比如,你提到儒家倫理中相互謙恭的做法也會導致一種危險:偽君子。言行是否如一,這牽涉到對“德”的認定,能否進一步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安樂哲:

在儒家經典裡,你找不到對錯、罪惡和良善的概念。儒學是一個審美學性質的組織,是一個美學的秩序。在這個秩序之下,如果批評一個人,就是說他“不認真”。在論語裡,有一個人,他表面對老母親非常孝順,表現得很好,但是一回家就推他的母親。這就是偽君子。人知道社會會評判我們的行為,如果為了社會評判而做,這種行為本身與你自己無關。所以我說,一個人說的要和做的一樣,這才是對的。儒學一直說的是,按照標準做事,要成為自己的習慣。所謂“仁”不是“行為”,而是“你自己的”行為。

第一財經:

2017年3月,復旦大學教授葛兆光曾在哈佛大學“當代中國思想”研討會上做了一次發言,講稿被整理成《異想天開:近年來大陸新儒家的政治訴求》。這篇文章很長,連註釋約有3萬字。他在文中提到,“新儒家要做的是‘帝師’,是要在政治和制度上重構國家與世界秩序”。你如何看待一些學者所懷有的政治參與意識?

安樂哲:

我沒看過這篇文章,希望你把它發到我的郵箱,我要看一下。我的想法可能是相反的。的確有學者對我說過,許多學者看儒學,都覺得那是意識形態的東西。可是我個人覺得,學者要負起責任。比如現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個很大的專案,成功的話,我們會有全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秩序。但是這裡面有商人、政府,也有反對的人,還有我們學者。我們一定要和政府合作,讓大家知道,傳統的“共贏”、“共同體”是什麼,要建立一個標準。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是)需要給政府提建議的人。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孔子哲學思微》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和而不同:中西哲學的會通》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透過孔子而思》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年輕人認為儒學是昨天的,這個老外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做中國人”

《自我的圓成:中西互鏡下的古典儒學與道家》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推薦文章

  • 現貨黃金k線圖分析,怎麼使用k線圖?

    現在,投資者在做現貨黃金分析時,通常使用五分鐘到四小時的圖表,這個時間段圖比較適合短線交易,能更具體確定交易點位...

  • 拿破崙三世加冕:既要共和,又要皇冠?

    他因為家族受到的不公正對待和個人野心而投身政治冒險,但卻不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高林《皇帝圓舞曲》▲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法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政權前言1852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透過公投登基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尊號...

  • 中年夫妻開米線店,一碗賣一元錢,人氣雖然高,但如何盈利?

    案例背景這家米線店的老闆是一對中年夫妻,都說中年人的壓力使最大的,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揹著車貸房貸,這是一個生活壓力最大的年齡層,我剛認識這對夫妻倆還是在一個寒風泠泠的晚上,那時候將近10點左右的樣子,冬天天氣冷,路上行人比較少,大家都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