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做好這兩點:你越“催”,娃越快

由 同在教育 發表于 運動2022-07-24
簡介01 問題不在催娃的動作上:在反思中尋找答案(一)最近發生在,我和我女兒身上的兩個場景,我反思,都是催促出門,但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催這個是什麼字

做好這兩點:你越“催”,娃越快

閱讀字數:3238字;閱讀時長:9分鐘

在我的家裡,

曾經

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快點把飯吃了,你的飯都沒動過!”

“磨磨蹭蹭地,穿個鞋子穿半天,你快點,不然我們要遲到了”

“別再玩了,快點睡,不然明天起不來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生塊叉燒好過生你”

“石頭都比你好,起碼它是踢一下就動,你呢?!”

聽說同一個世界同樣的爸/媽,然而,現在成為爸媽的

讀者

你,是不是也在催你的娃呢?

有人調侃到“那竟然如此,我就不催了,就讓他自己自生自滅吧!我樂得清閒呢!”

不,我敢肯定這

絕對是玩笑話而已,不會有人真的這樣做的。

其實,該催娃的時候還是得催的,畢竟小孩還是需要我們去做好引導,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有時候 你越“催”,娃

越快

呢!

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這

反差

的結果。

是因為問題不在“催娃”的這個動作上,而在於你怎麼催。

01 問題不在催娃的動作上:在反思中尋找答案

(一)

最近發生在,我和我女兒身上的兩個場景,我反思,都是催促出門,但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前一個我越催,小孩越慢;

後一個我越催,小孩卻更快。

場景一:

那時候時間很緊迫,我整個人也緊繃著。

快速地收拾,也著急的和我三歲的女兒說,“趕緊趕緊,換褲子換褲子!。。。 。。。快來!快點啊!。。。。嘖,你還在這裡幹嘛啊,快點!快點啦!!”

我越說,就會越繃不住地著急。

看到這裡你有什麼感覺,你也跟著我著急起來了對不對。

當時我女兒的反應是“啊~不要不要!”

然後控制不了場面的我更急了,硬幫她換褲子,她卻

反抗“不要不要!”

甚至大哭滾地板。。。 。。。

最後就是不開心

出門,或是哄好她 開心

出門。

場景二:

那時候同樣時間很緊迫,但那天我狀態很好,雖然很著急,但我深呼吸了一下。

接著耐心地拿著我女兒最愛的玩具,(兒童音)跟她說:“我是米奇,寶寶寶寶,你快讓媽媽幫你換衣服吧,我在等你呢,我有點著急了,快點,快點嘛!”。

我女兒聽到了催促,反而覺得有點搞笑。

拿著我給她的衣服努力嘗試穿上,我在旁邊拉一下扶一下,最後很快地我們就出門了。

我發現,“都是催出門,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為什麼?”

因為我的狀態(態度)不同,我女兒的反應就不同了。

當聽著我用越來越著急的語氣說“快點,快點快點!快點!!快點!!!”,這時你是不是也跟著我著急了起來。

我們大人都著急起來了,更別說是

易受情緒影響的孩子了。

她在反抗,她不要這種讓她感覺很不舒服的感覺。

而我天真

以為“她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你聽著我用有點好玩有點催促的語氣說:“寶寶,寶寶,我在等你呢,我有點著急了,快點快點嘛”。

這時可能你會覺得,嗯,好吧好吧,馬上馬上了。

所以問題不在“催娃”的這個動作上,而在於應該怎麼催,就是狀態該是怎樣的。

我的反思:

前一個我在著急地催促,我越催,小孩越慢;

後一個我在平靜地催促,小孩趕上時間了。

(二)

“慢”一點,我們會更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陷入著急狀態的時候,會覺得1秒都是漫長的?

這時候再觀察觀察,如果你帶著著急在催促,會不會覺得孩子平時穿鞋的5分鐘,都是很漫長很漫長的時間?

心裡想著“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了,還不能出門,你真慢!好著急啊,快點快點!”,然後就更著急

催促了,孩子也跟著更著急,手忙腳亂,鞋子都穿不好,結果更加慢。。。 。。。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駕校學車的經歷呢?

我可太深刻了,記得學車的剛開始,打方向盤都不利索,像蝸牛一樣在練車場上挪動。

旁邊凶神惡煞

教練盯著你,下一步就要準備“直角轉彎”了(我都準備要轉彎了)。

教練突然喝到:“快!打啊!”,當時我就懵住了,還沒反應過來。

教練看不下去,一個撲身,連忙動手打方向盤,邊喝到“喂,你在幹嘛啊!打方向盤啊!嘖,還大學生呢,能不能醒目一點啊!”

下一次直角轉彎我都是戰戰兢兢

,雖然現在我學會了,但陰影也不小。。。 。。。

當我們處於著急、緊張甚至害怕的時候,我們整個人都是緊繃的,甚至腦袋空白,動作更是快不起來。

而我們的小孩,更是如此。

我的反思:心態不急不躁,穩住;“慢”一點,我和孩子都會更快!

做好這兩點:你越“催”,娃越快

從現在起做好這兩點:你越“催促”,娃越快

有家長朋友們可能就會說了,我太難了我,我怎麼能不急呢?!

著急、緊張是我們正常人都有的情緒,有些情況家長還真是不能不急的,完全不急的

是得道的佛了吧。

其實問題的重點是在——“著急了”,卻不知道或不接納自己是“著急”的,還被“著急、急躁”給帶著跑了!

(一)

第一步:看見並接納

前面催小孩出門的經歷,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

第一個場景,出門很著急,我已經沉浸在著急的狀態中無法自拔,急躁

收拾、急躁的催促,渾然不知,還有一點很隱蔽的就是“都是別人的錯,最後時間緊迫,才讓我這麼著急的”。

第二個場景,同樣是出門很著急,但我察覺到我著急了,我知道我的心跳跳得極快。

同樣都是催促,當我看見並接納了“我著急的狀態”時,我反而沒那麼著急。

如何看見自己的狀態,我通常會用到這些小方法:

①設定預警訊號

:這需要多進行自我觀察——著急時候你會有什麼表現,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還有你小孩的反應。

預警訊號出現時,我知道我在著急,我很著急了,感受我身體上緊繃的地方,可能是手心、可能是心臟、可能是喉嚨,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這裡,深深地吸氣,氧氣經由那個不舒服的地方後,再緩緩地吐氣,可以發出聲音,接納它而不是否認對抗;

②養成關注呼吸的習慣: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記得,你就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呼吸是我們進入當下的入口;

當我們關注自己的呼吸時,我們更容易回到當下,而不是跑到未來:“哎呀遲到了就麻煩了”“唉再不睡身體可能會出問題了”,或是跑到過去:“控制不了場面,挫敗感”。

如果可以的話,你還可以每日抽取時間,進行關注呼吸的靜心練習,把它當成吃飯睡覺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③日常自我反思

:《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張宣《贈相士》中:“人生所貴能自知,我嘗鏡中見吾面;

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早就總結告訴我們了,反省、自知何其重要。

實踐中我也越加深刻地意識到:反思得越多,下次這個場景(模式)再來之時,你可以更敏銳地看見“著急的自己”。

我們可以選擇睡前或早上起來,做靜心練習並反思今日需要精進的地方。

或者我們將今天認為的可以變得更好的事件,記錄下來: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做了什麼判斷、當時我是什麼狀態/心情的。

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有位作家寫到:“不是去做完美的父母,而是做個愛孩子的父母”,請接納你的不完美吧,放下你認為的那些不好的過去吧,當時的你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覺知和知識 盡力而為了。

從現在開始,關注自己、觀察內在、日常反思,一切就都在往好的方向去了。

(二)

第二步:要表達感受,不要情緒地表達

當我們著急的狀態出現時,我們看見它,並用身體接納它,接納後我們就可以更平靜一些了。繼續再回到剛剛上面的場景:

第一個場景,我沉浸在著急的狀態中,我著急地去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快點!快點!!快點啊!!!”

第二個場景,我知道自己有點著急了,但我耐心

和我女兒玩起角色扮演:“。。。我在等你呢,我有點著急了,快點快點嘛。。。”

很明顯看得出來,第一種場景中,我在用著急的情緒狀態去表達,結果迎來的是小孩的撒潑;

第二個場景中,我

看見

也接納了自己著急的狀態,我放下了一些著急,轉而耐心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我在等你,我有點著急了。”

最後

結果是孩子的理解與配合。

先是看見並接納自己著急的狀態,接著是去表達感受,而不要情緒地表達。

其實不僅是我們與小孩相處,與老公、父母、公婆等相處時,這些精進方法都適用的。

做好這兩點:你越“催”,娃越快

寫在最後

《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到:“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勾起父母自己 內在壓抑隱藏了多年的痛,……”

我們的孩子啊,真的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總能幫我們引出一些自身都不知道的bug;

感謝我們的孩子,幫助我們將問題浮出水面,好讓我們及時接納與化解,而不是埋在深處的定時炸彈;

也感謝不斷進行反思、看見、接納的我們自己。

除了小孩外,你身邊的人:老公、父母、公婆、同事、朋友,所有發生在自己和他們之間的故事,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成長的事,所以感謝遇見。

請記住只要開始反思了,只要開始看見與接納了,一切就都會

變好。

各位共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