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重塑自我|走出人生迷茫的困局!

由 隔壁趙叔 發表于 人文2022-06-25
簡介六、建立系統知識經常會有人質疑:把碎片化時間用來學習知識挺好的,但總覺得碎片化學習效率不高,我們需要系統學習

舉手戴目是什麼意思

沒有人天生註定是什麼樣的,尤其是年輕人,每個人的思維都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

利用好自己的碎片化時間

所謂“碎片化時間”,就是每天整段工作時間之外的零碎時間,比如等電梯、等地鐵、坐在車上、睡覺前的時間……

那麼,這些碎片化時間中大家都在幹什麼呢?

刷抖音、看短影片、玩手機……這些時間都被我們無意識地丟掉了,非常可惜。

把每天的碎片時間堆積起來,其實就是一大塊時間,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好幾個小時。如果你每天把這些碎片化時間持續積累起來,想想,一個月會多出多少時間,一年能多出多少日子?

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綜合自己的實際應用經驗,寫了本書,叫《把碎片化的時間用起來》,書裡說:

現在人們所做的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大量的碎片化時間,此時,人們的時間管理策略也需要改變。

|重塑自我|走出人生迷茫的困局!

一、激發心流

增加碎片化時間的價值,同時,減少被打擾的次數,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心流”。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寫了本書叫《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書裡說:所謂“心流”就是一種狀態,人們在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那種沉浸其中忘我的狀態。

心流的英文叫flow,流動的意思,當你特別專注做某件事時,是不是會感覺到心裡有一種像海底看不見的洋流一樣的東西,你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上衛生間,你流動在時間中。

心流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

第一,高手的心流都很長,他們一般不會輕易被打斷。

第二,心流可以透過訓練變得更長。

在這個時代,我們經常被打斷,時刻被打擾,因為手機已經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心流越來越短。你想想,上一次這種流動著的感覺是多久以前?你是不是上課五分鐘,拍照半小時?你是不是看五分鐘的書,玩一天手機?

因為我們經常被各種資訊打斷,心流也越來越短,我們在科技的影響下,越來越笨,我們忘記了主動學習,總是被動接收資訊。

當然,現在是萬物互聯的世界,我們也離不開手機,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利用間隙時間,成為新時代的高手。

二、自己不主動使用碎片化時間,這些時間就會被別人利用

有人說,我是個“佛系”寶寶,不利用碎片化時間你能把我怎麼樣?我就是一個月總有三十幾天什麼也不想幹。

我很不喜歡一個年紀輕輕的人總說自己是佛系青年。首先,你還在該進步的年紀,未來還沒有定型,不要太早給自己下結論。其次,這麼年輕就無慾無求,是不是太不求上進了?

如果你不去主動使用碎片化時間,這些時間就一定會被別人利用。

你可以看看你平時刷到的那些資訊,真的是你想知道的嗎?

你真的在乎那些明星的婚姻狀況嗎?你真的在乎誰誰又出現在哪裡嗎?何況,你看到的這些資訊,是真實的嗎?

所以,你要去主動支配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分享幾個有效的方法:

第一,關閉沒必要的手機推送、桌面廣告

動不動就推送廣告的App,開啟免通知功能。手機桌面彈出廣告頁面的App,堅決裝進防火牆。只留幾個提供重要資訊的App,其他的一律選擇免打擾。

第二,在產生心流時拒絕第一時間接電話和回微信

每次創作的時候,我都會開啟手機的免打擾功能,然後把手機放遠一些,這樣就有利於持續產生心流。我的好朋友帥建凱老師發明了一個招式,當你把手機放在左手邊(假設你不是左撇子),拿手機的可能性就小了好多。

一開始,我的父母、朋友都不太適應我不能及時接電話這件事,給我打電話經常找不到我,後來我跟他們解釋清楚了,現在我依然保持這個習慣,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慣了。

這一生,我們要花很多時間跟身邊的人溝通,很多事不溝通就會產生誤解。

直到今天,我的朋友們有事情都是先給我發條資訊,然後我在空閒的時間回覆,這樣既保證了心流不被打擾,也保證了我的創作是整體的、不被割裂的。

第三,尋找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

環境很重要,環境真的非常重要!比如,學生在宿舍基本上是沒辦法學習的,先不說室友會經常發出奇怪的聲音,你看到自己那張床,就足夠讓你糾結半個小時的;同理,在臥室也沒法學習;在有螢幕的地方也沒法學習。

我學習效率最高的地方是在高鐵或者飛機上,它們具有幾個特點:封閉環境;不被打擾;整塊時間;手機使用不方便。

第四,提前計劃碎片化時間的用途

比如你今天有兩個會,兩個會中間有三十分鐘,這三十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就可以用來聽一門課、聽一本書。假如你中間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選擇去公司附近的健身房鍛鍊。假如你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你可以把之前微信裡存的文章看看。

如果你不提前計劃,這些碎片化時間可能就會被你拿出的手機刷沒了。最後,你也不記得自己刷了些什麼。

第五,把相似的事情放在一起做

比如,需要跟人交流的事情,可以約幾個人連續地安排在一起;要在樓下買的東西,放在一起去買;看到好的文章集合到一起讀。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總是切換大腦,因為切換大腦需要時間緩衝。不信你可以試試,當你玩了半個小時再去看書,二十分鐘以後,還是什麼都沒看進去。

三、容易碎片化的時間

日常生活裡,有這些碎片化時間:

會議、課程開始前。你最好提前做一些準備,比如在教室,可以先預習下之前的內容;會議開始前,提前看一下會議內容。

堵車的時候。每當遇到堵車的時候,我喜歡用電腦寫字,如果你暈車不願意看螢幕,可以聽一聽手機裡的音訊。

收拾房間的時候。戴上耳機,聽點東西。

走路的時候。耳朵是閒下來的,聽英語、聽書都可以。

剛完成一份工作後。換個思路,看看書或者看部電影。

睡覺前。這是段唯一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的時間,千萬別忘了枕邊的書。

還有上飛機、等高鐵之前等。

四、主動使用並堅持使用碎片化時間

你要習慣性地在手機裡下載一些音訊課,現在音訊平臺很多,比如考蟲、樊登讀書會等。當你把學習內容認真聽完一遍,第二遍就可以用整段時間的間隙聽回放。練習英語聽力也是,第一遍仔細聽完,第二遍就可以放在裝置中,隨時調取。

建議配備一個方便的無線耳機,最好能防水,這樣洗澡的時候也能聽課。

你要學習同時做兩件事,比如一邊跑步一邊聽書,一邊走路一邊學習。

習慣性在揹包裡放上電腦和一本書,在間隙時間隨時開啟,辦公、學習。

請記住,搜尋式學習比彩蛋式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帶著目的學習效率自然會高,不信你想想,還記得你昨天在抖音刷的第二個影片是什麼嗎?

五、搶奪使用者時間

有一本書叫《注意力商人》,裡面強調:爭奪注意力是一切商業活動最底層的邏輯。

換句話說,無論你做的是什麼產品,搶奪注意力都是底層邏輯,而這個時代,搶奪注意力就是搶奪觀眾的碎片化時間。

比如,你看看現在的娛樂產品,都是在搶奪粉絲、觀眾的那最後一點碎片化時間。抖音、微博短影片、微信公眾號文章,都要求在一分鐘之內達到高潮,吸引讀者,然後結束。因為你要搶奪的不是別人的整塊時間,而是碎片化時間。

所以,如果你是個商人,你要思考:你的漫畫是不是能讓人在幾分鐘之內看完?你製作的影片能否在一分鐘內就出亮點和笑點?你的綜藝節目,能不能讓觀眾在任何時候開啟都能看到爆點?你的文章是不是能夠做到日更?

你搶奪了使用者的碎片化時間嗎?

如果沒有,你的產品就不會是優秀的產品。

六、建立系統知識

經常會有人質疑:把碎片化時間用來學習知識挺好的,但總覺得碎片化學習效率不高,我們需要系統學習。

是的。碎片化資訊增加的是知識的廣度,深度沒有變。想要提高知識深度,我們需要的是長時間泡在一個環境裡,系統地學習。

比如我在寫一篇小說之前,會把市面上相關型別的小說都買回來,之後三四天我把自己關在家裡什麼也不幹,就只看小說。有些書中的片段讀了幾遍,常常有所啟發,接著就可以動筆寫我的故事,這樣我會覺得對某個話題研究得更有深度。

我備課的時候也是,先要在網上把所有相關的資料都讀完,然後寫課件、做PPT,這樣做也是增加自己知識的深度。

而平時我們聽聽碎片付費課程,看看碎片文章,是用來拓寬知識廣度的。但如果你只有碎片知識,可能會讓你變得一知半解,因為你可能知道很多知識碎片,卻不知道如何把它們串聯起來。你的知識應該像一棵樹、一個宏大的版圖,學習了碎片知識,還要在生活裡活學活用。

比如,你知道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有什麼用處呢?

我知道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時,我第一個想法是,當我遇到健忘的學生,我就可以調侃他:你是金魚嗎,只有七秒的記憶?

這樣靈活運用,你學習的碎片知識就活了,這點很重要,因為你只學死知識是非常可怕的,一知半解的人比無知的人更可怕。

《三傻大鬧寶萊塢》裡有個角色,很壞的查爾圖,就是個很有趣的笨蛋,把知識學到死的典型,他的演講稿被別人換了詞,他還是照著念。

還有個故事:大物理學家普朗克,當年獲了諾貝爾獎後,每天奔波於各種演講現場。

演講了一段時間後,給他開車的司機都能把演講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了。這個司機很有趣,他跟普朗克說,你講的這些我也能講,不信咱們實驗一次。

普朗克一聽,有意思,那下次演講你替我,我給你當司機。

於是下一次演講,普朗克的司機就登上了演講臺,他洋洋灑灑地講了一晚上,內容和普朗克的幾乎一模一樣。但演講完後要和觀眾互動,臺下有位教授舉手,請教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司機當然答不上來,愣在了臺上。他只好抖了個激靈說,這個問題太小兒科了,讓我的司機回答吧。於是,真正的普朗克上臺解了圍。

所以,同樣是知識,死記硬背和活學活用真的不一樣,你需要讓學到的知識變為你身體的一部分,然後讓它生根發芽。

死記硬背在上學時是為了應對考試,那個時候時間不夠,這種方法是見效最快的,因為你的目的是分數。但當你走入了社會,你學習新知識時一定要先問自己:為什麼?

碎片化時間其實和整塊時間並不矛盾,比如堅持使用碎片化時間,你就能讀完一本書,也能看完一部電影,追完一部劇。

作個比喻,知識是一棵樹,樹根、樹枝、樹幹是利用整塊時間系統學習來的,而碎片化學習成果就像是樹葉。這樣把知識彙集到一起,才能成為一棵完整的大樹。

七、生命有限,珍惜時間

有人說,每天都這麼生活是不是太累了?

但是,很多人就是因為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去學習,才成了更好的自己。何況,你還這麼年輕,更應該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把這些東西融入血液,習慣成自然,學習也就不累了。

人要跟時間培養感情,不然時間也不會搭理你。不過,在不浪費時間的同時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滿。要適當地讓自己放空,也要適當地給生命埋下未知的彩蛋。

什麼叫生命的彩蛋呢?生活中,你總需要有一段時間可以沒什麼目的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去吃一頓沒吃過的大餐,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見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這些都是特別美好的事情,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都不在你的計劃範圍內。

以前,我看了一段影片叫《時間都去哪兒了》,裡面是這樣說的:

如果人平均一生的壽命是78年。

睡覺的時間加起來大概是28。3年,佔據了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

工作的時間佔據了我們人生的10。5年;

花在電視和社交媒體上的時間竟然也佔據了9年;

接受教育總計會花掉大約3。5年;吃喝拉撒、家務通勤等亂七八糟的事情總計佔據14。7年;

留給我們自己真正主動支配的時間,其實只有短短9年而已。

影片裡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想象一下,你每天醒來銀行賬戶中都有86400美元。一天結束後它們就消失了,不管你是否消費它們。第二天,你的賬戶又會擁有86400美元。

那麼,你將會用它們做什麼呢?

每天86400秒都會存入你的生命賬戶。

一天結束後,第二天你將擁有新的86400秒。

如果是錢,我們絕不會浪費,那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呢?

時間比金錢更珍貴,因為你能賺錢卻不能賺取時間。

五月天有句歌詞:“就算你買下全世界的鐘,也停不下一秒鐘。”生

命有限,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加倍珍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