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6-15
簡介在龍泉居民區,屬於福建路舊改地塊的790戶居民中,像萍阿姨這樣需要依靠社群幹部幫忙的老年居民有200多戶

蝸居老人是什麼意思

以下文章來源於上觀新聞 ,作者唐燁

上觀新聞。

時政 · 熱點 · 話題 | 解放日報出品,高階資訊品牌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背後,還有著大片低矮的舊裡,黃浦區龍泉居民區就在其中。住在這裡的居民,走出家門步行兩三分鐘,就到了南京路;回到家,卻要面對一家人擠在10多平方米、上廁所要拎馬桶的日子。

舊改,是蝸居在這裡的很多人最大的期盼。

終於,今年,整個龍泉居民區都啟動了舊改,劃分在兩個舊改專案中,涉及2100多戶居民。我蹲點採訪的福建路地塊舊改專案中有790多戶居民屬於龍泉居民區。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俯瞰龍泉居民區,以二級舊裡為主。陸順鳳攝

今年6月,福建路地塊高票透過一輪意願徵詢,10月下旬將迎來二輪徵詢簽約。最近,舊改地塊內已有些“暗流湧動”:居民對舊改的利益訴求、因舊改引發的家庭矛盾等開始暴露,越臨近二輪徵詢越“膠著”。不過,我在龍泉居民區還感受到了另一種氛圍。龍泉居民區老年居民特別多,790戶居民中有近200戶老年居民在舊改中面臨沒有親人能幫他們一把的情況。

他們該如何面對舊改?在蹲點採訪的這段日子,我看到居委幹部如何把居民當親人,在舊改中為他們的生活“託底”。

60多歲獨居老人指望不上子女

全靠居委幹部幫襯

從天津路某弄,拐進一個有些破敗的小院子,來到的第一戶人家就是萍阿姨家。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萍阿姨家門上的春聯,是居委幹部今年過年時候幫她貼的。唐燁攝

60多歲的萍阿姨是上海人,矮矮的個子,有點胖,說話爽朗,看起來樂觀。但她多種疾病纏身,最嚴重是血液病,每週三次要去醫院做血透。

她住在20來平方米的小屋內,分為兩間房間。一間擺著床鋪作臥室,一間放著飯桌與冰箱作餐廳。做飯就在屋外的一處半露天公共廚房,上廁所在門口處搭建的一個簡易廁所內。因為地塊舊改了,最近她在理東西,家裡有些凌亂。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小區五年前改造時,萍阿姨告別了手拎馬桶,用上了抽水馬桶,也能在家洗澡了。但這個衛生間在室外,冬天在這裡洗澡太冷了。唐燁攝

“很多年我都沒有徹底理過房間。這次居委幹部幫我理出來好多東西,還有我姆媽在世時攢下的‘寶貝’都被找出來了!”萍阿姨笑呵呵地開啟兩個箱子給我看:一箱內是一捆捆紮好的絨線,各種顏色;一箱子是整齊疊好的緞子被面,花花綠綠。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萍阿姨媽媽當年攢下的絨線。唐燁攝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有些雜亂的房間。唐燁攝

“現在市面上很少見了!我姆媽那時候很節約,但喜歡買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老物件勾起了萍阿姨的回憶。她從小出生在這裡,長大、結婚、生女也在這裡。後來,先生離開了,女兒結婚後搬離了,很少再回來。這麼多年,都是她一個人在老房裡度過。

居委幹部平時對她非常關照。無論大事小事,她一個電話打給居委幹部,居委幹部馬上就來幫她。“有一次,我眼睛開刀,要去青浦的一家醫院。那天,我叫不到車,就打電話給‘云云’,她馬上就過來了,開著自己的車把我送到醫院。那天的雨下得特別大,她開了好久。云云,就像我的妹妹一樣。”萍阿姨指指帶我過來的居委幹部李云云。

居委會辦公室就是萍阿姨另一個家。不去血透的日子,她就端著午飯,到居委辦公室和居委幹部、來辦事的居民聊天,一直到居委會下班。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萍阿姨的家當,都由居委幹部幫忙整理打包。唐燁攝

“我的命,都是居委幹部救回來的!”萍阿姨說,自己住過好多次醫院,病危通知也下了好幾次,每次都是居委幹部第一時間把她送到醫院、守著她,還送飯給她吃。

“萍阿姨住院時,她女兒都做不到每天來看她,居委幹部卻是每天都去照顧她的。”怕萍阿姨難過,一位老鄰居悄悄對我說。

要舊改了,能告別逼仄的老房,萍阿姨很高興,但也擔心“以後碰不上像親人一樣的居委幹部”。而接下來的看房、租房,或是買房以及搬家等等,對她來說都成問題。連理東西,她現在都做不了。居委幹部最近一有空,就輪流到她家,幫她整理東西。

在龍泉居民區,屬於福建路舊改地塊的790戶居民中,像萍阿姨這樣需要依靠社群幹部幫忙的老年居民有200多戶。“我們肯定會重點關照這樣的老年居民,尊重他們意願的前提下,幫助他們一戶戶妥善安置好。”龍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陸順鳳說。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萍阿姨家的貓。海沙爾攝

遇到“看不過”的事

居委幹部會毫無雜念地捍衛老人權益

可能是因為這個居民區的老年人口比例高,我在與居委幹部接觸中總能感受到他們對老年居民的“柔軟”。

【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福建路舊改地塊一角。海沙爾攝

最近,居民區內另一個地塊馬上要啟動二輪徵詢了,需要居委幹部統計一下特殊人群的情況。在這些特殊人群中,有一類是失獨家庭。整個居民區有21戶失獨家庭。因為失獨,這些家庭很早就搬離了龍泉居民區這個“傷心地”,如今老人的年紀都在七八十歲以上。統計工作,就是通知老人拿一些材料,到徵收所登記,舊改補償款中將增加失獨補貼。

這本是好事情,但電話打過去要怎麼開口,才能不觸碰到老人內心的傷疤?拿到名單時,陸順鳳著實想了一陣。

通知一戶失獨人家,經常打了七八次電話,都沒有人接,好不容易,對方接起來,陸順鳳要解釋半天,對方才能聽懂。聽懂後,有的老人要去找紙筆記錄下來,有的老人要去戴個助聽器再來仔細聽……通知年輕人,兩三分鐘就能說清楚的事情;通知老人們,卻要在電話中說上半個多小時……陸順鳳始終保持著耐心與細心的態度。

舊改,對居民無疑是好事,但因利益驅動也暴露出了一些“人間真實”,居委幹部此時都毫無雜念地捍衛老人的權益。

一天,一位男士帶著一位老太太來找居委幹部,想詢問一下承租人變更事宜。

原來,老太太年輕時與丈夫收養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兩人努力將孩子拉扯大。孩子們長大後,都搬離了地塊。老先生去世後,老太太一直自己住在老房子裡。老太太是承租人,這位男士是她的養子。養子拉著老太太,想來問問,能否將老房的承租人變更成他自己,這樣,以後舊改的事務就全由他辦理。

居委幹部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80多歲的老人此時坐在一旁不說話,直掉眼淚。陸順鳳說,自己當時壓住了內心的怒火,對這位男士說,阿姨(指老太太)是這套房子的承租人,房子裡沒有其他人的戶口。阿姨對補償款或者安置房具有完全的支配權,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她又安慰老人:“不要哭,安安心心地回家等二輪徵詢。有什麼事情,隨時來居委會找我們!”

在福建路舊改地塊中,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案。地塊內,有位智力有缺陷的老人,天天吃外賣,身上和家裡都是一股餿味。子女住在外面,基本不來看他,更談不上照料。平時全靠居委幹部照顧他,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穿,還經常到他家幫他換洗被褥。前段時間,聽說福建路地塊啟動舊改了,子女回來了……

碰到這樣的情況,居委幹部一方面對老人子女與親人講情講法,希望他們能夠善待老人;另一方面也對老人當面多提醒,事後多留意,盡力幫助老人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採訪結束,我走出龍泉居委辦公室,在門廊下,一位我並不認識的老奶奶對我擺擺手告別。我猜,她大概是最近這段日子看到過我和居委幹部一起出出進進,“愛屋及烏”吧。

舊改的群眾工作,面對的不僅是那些如堅冰一般的矛盾,更有很多如毛線球一樣的家常瑣事,需要居委幹部用愛心與耐心慢慢理順。

原標題:《【基層社會治理】蝸居里的“失獨老人”,啟動舊改後為何發愁?》

推薦文章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

    ②是否心地善良大家也都聽過一些老人誇孩子的時候都會說,“這孩子長得真好啊,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其實面相這個說法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但有一個詞叫“相由心生”,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長的就比較和善,好人有好報,心地善良的人自然就會有福氣,所以面相也...

  • 大米除了煮飯,還能這樣做,香甜酥脆,孩子一塊不夠吃!

    這道紅糖米糕也是非常適合小孩子吃的,因為它不是用白糖做的,所以吃了不會咳嗽,而且自己製作的乾淨又衛生,真的是非常好吃呢,家裡有孩子的可以做給孩子吃當小零食,讓孩子也嘗一下你童年的味道,相信她會很喜歡的,你在小時候吃過米糕嗎...

  • 鍾子期的身份為何變“草根”

    事實上,知音故事最早見於《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