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由 教育人物紀實 發表于 人文2022-06-15
簡介如果刺激水平太高,嬰兒會迴避它,轉過身去或者哭起來(尋求幫助,讓人除掉它)

嬰兒代表什麼動物

文丨安小辰

三個月大時,嬰兒變得更像一個認知動物,而不是感官動物。

嬰兒被認為需要外界的保護,至多被看作刺激的被動接受者。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弗洛伊德那影響深遠的推測和這種看法基本一致,卻又有一些引發爭論的附加假設。他推測刺激的出現會引發個體的興奮,被體驗為不愉快的經歷,而興奮的釋放則被體驗為令人愉快的經歷。

我們暫且把它看作認為嬰兒並不是主動地、愉快地尋求刺激的早期假設的代表。在過去幾十年裡,來自各方面的證據表明,嬰兒從出生起就會尋求甚至努力地尋求刺激。事實上,和飢餓不同,對刺激的尋求目前已被看作一種內驅力或動機傾向。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正如身體生長需要食物一樣,刺激可給大腦提供感知、認知和感覺運動過程的成熟所需的“原料”。

嬰兒具有尋找並得到這種“大腦食物”的傾向,我們必須區分嬰兒尋求的兩種不同型別的刺激,感宮刺激與認知刺激。

感官刺激可能是聲音的響度或音調,或者一種視覺形象的強度或複雜性,另一方面,認知刺激之所以有刺激性,是因為它們的內容與相關事物有一定的聯絡(如一種預期刺激的心理影象)。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對認知刺激與相關事物之間的關係評價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

嬰兒連續多次聽到幾聲巨響,接著聽到一個較輕的聲響,較輕的聲響就會給他提供一個不易感覺到的刺激。

較輕的聲響會使他的認知刺激有所增長,因為他會馬上鑑別並且將新刺激與先前的刺激加以比較,這種比較並不總是很明顯。

有些刺激,特別是在生命早期就出現的刺激,可以被解釋為僅僅是感知性的或感官性的。然而,儘管認知刺激可能是最重要的刺激,但是所有認知刺激都得透過感受器才能進入大腦,因而必然產生某種感官刺激。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這種區別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標誌著智力活動的開始。在嬰兒長到大約三個月大時,許多看護人的刺啟用動所提供的認知刺激開始變得更加突出。嬰兒變得更像一個認知動物,而不是感官動物。

在第三個月裡,嬰兒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變化是相當緩慢的。也許毫不奇怪,嬰兒要尋求刺激並且需要刺激,以促進他的感官和感知過程的成熟。

更令人吃驚的發現是,我們對於嬰兒行為的解釋要求我們從嬰兒出生第一週起就把嬰兒看作可以進行認知操作的有機體。用皮亞傑的話說,嬰兒從一開始就積極地把智力活動用於對環境刺激的“努力吸收”,形成對外部世界的內部圖式。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傑羅姆·布魯納最近重申了這種意見,指出嬰兒精神生活的主要意向是“假設形成和假設檢驗的積極過程”。主動的刺激尋求是好奇心的雛形,那種強烈的意向越來越被看作人和其他動物生存和適應的重要力量。

儘管毫無疑問,嬰兒是一個刺激尋求者,但是他對刺激的尋求並不是毫無選擇的,或沒有內在的防護措施。他會避免攝人過多的刺激,也會避免不得不對周圍所有活動—無論多麼無關緊要或令人厭煩-做出反應的情況發生。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許多不同的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都指向了嬰兒注意力和刺激水平之間的關係。如果刺激水平太低,那麼即使嬰兒意識到了它的存在,他也幾乎不會去注意它,或者如果他注意到它,也會很快失去興趣。

如果刺激水平太高,嬰兒會迴避它,轉過身去或者哭起來(尋求幫助,讓人除掉它)。當刺激水平比較適中,介於兩個極端之間時,嬰兒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刺激抓住並維持下去。

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清晰狀態

在適當的範圍內,隨著刺激水平的增加,嬰兒的注意力會維持更久,上升到某個最令人滿意的水平,此時若刺激水平繼續增加,嬰兒的注意力便會下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