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海南日記|葉兆言:參觀儋州客家圍屋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6-02
簡介蘇東坡沒有像生活在這的客家人一樣,成為真正的海南人

初試告捷是什麼意思

葉兆言

2021年4月27日星期二

儋州洋浦,鍾鷹揚舊居,海雅林民居

海南日記|葉兆言:參觀儋州客家圍屋

著名作家葉兆言(左一)和著名學者劉大先(左二)在瞭解客家圍屋的歷史文化。記者 陳元能 攝

已經在儋州了,這裡是蘇東坡在海南待得最久的地方。今天的重點是參觀此地民居,也就是看看客家圍屋。根據2008年底的政府普查,儋州共發現了八處客家圍屋,其中有七處,都位於南豐鎮。這些客家圍屋,考察其建築年代,基本都是在清代或民國初年。海南有五十萬客家人,其中二十萬在儋州。

客家人是個分散的三言兩語解釋不清的巨大族群,作為一名南京人,最熟悉的詞叫“衣冠南渡”,什麼意思呢,就是北方漢人可憐兮兮地逃到南方來了。來南京的北方諸人,反客為主,絕不會被稱之為客家人。客家人必須是生活在南京以南,在贛粵閩湘瓊諸省,到處都會有客家人的蹤影。各地客家人居住的房子也多見,見過客家土樓,見過客家排屋,還有今天的客家圍屋,對我來說,都參觀過,應該不算陌生。

儋州的客家圍屋有特色,就內部環境來看,與以往見到的客家居所,難免大同小異。過去這幾天,充分感受到了海南人的大融合。來自西南交趾國的三卿村人,來自福建閩清的典讀村人,來自甘肅隴西望族的羅驛村人,還有今天參觀的客家圍屋中的客家人。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海南這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當然,說到海南人的歷史,必須也應該隆重地再補充一句,昨天在水會所考古遺址附近居住的黎族人民,他們是海南的原居民。海南文化的多元性,由此可見一斑。鍾鷹揚舊居位於南豐鎮陶江村委會深田一隊,為清代四品昭武都尉鍾鷹揚所建,建築面積八百多平方。海雅林氏民居也在南豐鎮,建於清咸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比較起來,海雅的林氏民居,要比鍾鷹揚舊居保護得稍好一些。

海南日記|葉兆言:參觀儋州客家圍屋

鍾鷹揚故居。記者 陳元能 攝

今天看的這些客家圍屋,與以往見過的客家居所相比,可以說太小了,小得出乎意外。不過只要看上一眼,客家人在海南的生存史,仍然會立刻湧現在眼前。客家人的遷入,無論在哪裡,都離開不了一個亂字。有個詞叫“離亂”,它的本意應該是亂離,因為戰亂而不得不離。民俗專家告訴我們,來自海南的客家人,基本上是宋元明清四代四批,共同點都是在這些王朝的末期,都是在亂世中逃離而來。

蘇東坡沒有在海南留下血脈,他不是客家人,他甚至都不知道後來還會有客家人這種說法。蘇東坡沒有像生活在這的客家人一樣,成為真正的海南人。他也不是海南某村的什麼先祖,那天在羅伊村,村幹部就告訴我們,他們先祖來自與蘇東坡同時期的大宋王朝,也是流放來的,孤伶伶地來到了海南,然後呢,這個家族在這繁衍壯大,終於變成一個有五六千人的大村莊。

蘇東坡在海南儋州更多的是留下文化,來海南之前,此地遠離中原,從未有人在科舉上取得功名。他的一個學生去廣州應考,蘇東坡在他扇子上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說“異日登科,當為子成此篇”。結果在第二年,學生初試告捷,北上參加會試,順路拜會蘇東坡弟弟蘇轍。此時蘇東坡已不在人世,結果蘇轍在題字的摺扇上補寫了後兩句:

“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據說這學生當即表示,不再參加任何考試,而是要回海南開辦學堂,把先生的文化火種傳播下去。

【來源:南海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