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週末漫談丨深圳古民居與古村落將向何處去

由 證券時報 發表于 旅遊2022-08-12
簡介由於這些圍屋並非普通的房產,而是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古建築,所以有人就提出,政府部門應該透過“應急通道”對其採取“強制性保護”,也就是說保護措施的實施不需要得到相關業主的認可

怎樣確定是古民居

每到週末,我都喜歡開車到處轉轉,其中一大愛好就是觀賞古民居、遊覽古村落。深圳也有這樣去處,其中多為客家圍屋,且基本上都是明清時代的建築。我曾探訪過幾個有名的圍屋。最近一次是11月3號去了龍田世居。

週末漫談丨深圳古民居與古村落將向何處去

龍田世居是1837年興建的,整體結構良好,不過有些地方已出現搖搖欲墜之勢。裡面已經沒有人住了。為了保護這些房子,周邊建有一長長的圍牆。平時大門都上了鎖,閒人無法輕易進去。我去的那一天,正好有位大媽在開門,我就跟著她走了進去。一打聽,才知道她是來種菜的。我趕緊四下看了看,只見屋子周圍的空地都已經開發成菜地了。經過詢問,我瞭解到這座圍屋是她們黃氏家族興建的,現在家族的後人有不少在海外,留下來的人也都在周圍蓋起了樓房,圍屋就這樣空了下來。她說,政府承諾的保護經費至今都沒有撥下來,所以村裡除了修圍牆外,一直沒有采取任何其它保護舉措。至於經費未撥的緣由,她說她也不清楚。

週末漫談丨深圳古民居與古村落將向何處去

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像客家圍屋這類深圳古民居,大多都只有幾百年的歷史,與國內很多地方的歷史遺蹟相比起來,顯得資歷實在是太短了,但就深圳本地來說,這些可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保護它們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們不僅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一旦科學合理地開發使用,還會具有顯著的商業價值。

週末漫談丨深圳古民居與古村落將向何處去

這方面深圳是有先例的。我今年10月20號探訪的鰲湖村就是如此。鰲湖村也是客家民居比較集中的一個老村,現存古民居80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客家圍屋,建於300年前,佔地面積3000 平方米,屬縣區級文物。為了將這些古民居保護好,村裡引來眾多藝術家,將這些老建築稍加改造後變成一個個藝術坊,該村也隨之變成著名的“鰲湖藝術村”。名聲往外一揚,又吸引了眾多社會民眾前往觀賞,結果這些客家圍屋就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此舉不僅有效保護了這些古民居,還為村裡帶來了房租、餐飲等收入,使其商業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那麼龍田世居等其它一些客家圍屋,為什麼一直荒廢在那裡,未能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呢?據瞭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古民居的確權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有專家提出;“客家圍屋的產權以私人產權為主,一個圍屋即便由一個家族所擁有,其實際業主也多達幾十人,大家的意見並不容易取得一致,加上深圳人員流動性大,有些業主就根本聯絡不上。這就導致相關工作難以向前推進。” 龍田世居的那位大媽說,政府保護經費遲遲沒有撥下來,估計就有這個方面的原因。

由於這些圍屋並非普通的房產,而是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古建築,所以有人就提出,政府部門應該透過“應急通道”對其採取“強制性保護”,也就是說保護措施的實施不需要得到相關業主的認可。不過,在具體執行時仍會面臨很多法律和程式上的問題。這就導致“強制性保護”也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可以輕易實施。

眾所周知,深圳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而將深圳變成直轄市從而大幅擴張地盤的夢想又一直未能實現,再加上填海增地也受到相關政策的嚴格約束,所以有人就建議將一些位置優越的古村落全面進行更新改造,使其變成現代化的住宅區或商業區。高樓取代平房,可大幅提高人員容量,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實際上,深圳一段時期以來也確實對一些古村落進行過這種改造,最終使其“舊貌”變成了“新顏”。不過,在此過程中,一直不乏強烈反對的聲音。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如何平衡保護歷史文化和推動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問題了。從保護歷史文化角度來看,讓古民居和古村落最大限度地維持原狀,是最為理想的選擇,就連商業化開發也是越少越好;而從推動社會發展角度來看,舊村落改造無疑是解決當前土地不足問題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最後的選擇自然就會不一樣。

這種矛盾與衝突在對湖貝村進行改造時就曾集中爆發過且先後持續了很多年。湖貝村地處深圳東門商業旺區的中心地帶,可謂寸土寸金。該村有舊村和新村兩大片區,雙方爭論的焦點是:舊村是否應該保留?

2013年深圳市兩會期間,張欣洲等9名人大代表提出整體保留湖貝舊村古民居的建議。代表們認為,羅湖張姓家族紮根湖貝,自明代以來已500多年,舊村內仍保留著張氏先輩祠堂“懷月張公祠”。湖貝舊村南坊為深圳最早的原居民村落,是深圳的源頭。他們認為,如果儲存湖貝舊村南坊,深圳就有了最直觀的發源地標本。此後,一些文藝界、社會研究界和建築界的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不斷向政府部門提出類似的訴求,有人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要求將湖貝舊村作為深圳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科學地加以保護和利用。

而主張改造的人則認為,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湖貝舊村逐漸成為外來務工者聚居的城中村,在周邊房屋租金高達數千元的情況下,只需不到500元就能在舊村租住到一間小屋容身,這表明其區位價值已嚴重喪失。在為外來移民提供低廉的生存空間的同時,湖貝舊村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陷——基礎設施匱乏,環境髒、亂、差,存在安全隱患。為消除這些缺陷與隱患,整體改造勢在必行。

雙方相互交鋒了好幾年,最終的結果是,根據“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政府部門同意由華潤集團對湖貝村進行整體改造,同時對舊村核心區域予以保留。

改造行動實施之前,我去了一趟湖貝村。行走在這個被摩天大樓環抱、有著5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我一方面對這裡的古建築能完整儲存下來而深感欣慰,另一方面也對其異乎尋常的髒、亂、差而大為驚訝。經過認真思考,我認為政府部門最後確定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現實環境下最為理想的一種。

實際上,深圳古民居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大多分佈在東部區域,如龍崗、坪山、大鵬、龍華等,其中龍崗、坪山佔比要更高一些。深圳是在邊陲小漁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歷史資源非常有限,與此同時,作為一線發達城市,其財力卻是非常雄厚的,再加上這些年政府部門除了大力支援科技創新外,也非常重視文化方面的建設,所以面對轄區內的古民居、古村落正在迅速衰敗的局面,有關部門一定不可等閒視之,必須高度重視起來。這些歷史遺產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沒有機會挽救回來了。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形成切實可行的搶救與保護方案。對於一些法律和程式上的障礙也要想方設法予以化解。

近期《南方都市報》就深圳客家圍屋問題進行了系列報道,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據瞭解,目前保護良好的大萬世居就是得益於該報2013年所做的相關報道。看來,新聞媒體在這方面也是可以發揮出自己的獨到作用。此次系列報道釋出以後,希望深圳有關部門能夠積極予以迴應,並迅速採取行動。

深圳的古民居與古村落既是珍貴的歷史遺產,又是豐厚的文化資源,相關各方都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乃至商業價值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先人,無愧於後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