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你知道乾隆最愛的睡前讀物長什麼樣嗎?去看看《海錯圖》的真容吧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5-25
簡介圖說:各類生物系生僻字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攝除了繪畫外,《海錯圖》為每種生物都配上了一段文字

眉目指代什麼

你知道乾隆最愛的睡前讀物長什麼樣嗎?去看看《海錯圖》的真容吧

圖說: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開幕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攝

海豚會跳出海面,鰩魚有長長的尾巴,烏賊會噴墨汁迷惑敵人……比起當年的皇帝,我們的童年幸福多了,大家都可以透過書籍、電視、海洋館等等方式暢遊海底世界。而從前的皇帝,比如乾隆皇帝,他深居宮中,也向往大海,只能每天睡覺前,捧著一套《海錯圖》,透過想象才能參加一次海底總動員。從今日起,由故宮博物院等單位主辦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華寶樓舉行。

作者是聶璜 太監帶入宮

《海錯圖》作者聶璜,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畫家,還是一位生物學發燒友。他在康熙年間,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多個地方,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新的海洋生物,他就畫下來,並查閱相關的資料,或去請教當地的漁民。漸漸地,他畫的海洋生物越來越多——《海錯圖》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紙上“海洋館”了。

你知道乾隆最愛的睡前讀物長什麼樣嗎?去看看《海錯圖》的真容吧

圖說:展覽一角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攝

不過,《海錯圖》全書完成後,並沒有進獻給皇上,不久,此書也沒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這部書重現江湖:據當年的皇宮檔案記載,是太監蘇培盛把《海錯圖》帶入了宮中,蘇培盛就是那個《甄嬛傳》裡面出鏡率最高的太監!

中國古代海洋類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都特別喜歡《海錯圖》。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讓太監重新裝幀《海錯圖》,還命人把它放在常去的宮殿裡邊,方便他隨時觀看。乾隆說過:“朕戎馬半生,這部書滿足了朕對於大海的想象!”

故宮文物南遷時,輾轉運輸中,《海錯圖》全套四冊書分了家。現在,前三冊留在了北京故宮,第四冊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清宮海錯圖》,這部沉寂數百年的曠世奇書得以“走出宮牆”,也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紛繁複雜的海底世界。

美人魚好醜 帶魚咬尾巴

來了這裡,當然要學知識。為什麼要叫《海錯圖》,“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據說,當年皇帝用《海錯圖》《獸譜》《鳥譜》三本奇書網羅海陸空的生物。

走進展廳,8米巨幅海洋全覽投影在眼前鋪開,牆面上呈現出一幅完整的古代海洋景觀,錦鯉躍出,幻化成龍,這種沉浸式的入場儀式結合展廳內豐富的動畫場景,加上各類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古人的想象世界一覽無遺:“蒼龍七宿”“黃魚化鴨”等海怪傳說就巧妙地講述古人“化生說”的奇思妙想,奇幻的生物由來轉變抓住了當下觀眾的眼球。

你知道乾隆最愛的睡前讀物長什麼樣嗎?去看看《海錯圖》的真容吧

圖說:美人魚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攝

在《海錯圖》中竟有條美人魚,不過不少觀眾看完之後表示,這也太醜了!書中言道“人魚其長如人,肉黑髮黃,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陰陽亦與男女同,惟背有翅,紅色,後有短尾及胼指與人稍異耳。”仔細一看,什麼“美人”魚,明明是一個又黑又胖的禿頂男人!

有的圖背後還有故事,比如帶魚為什麼要咬住前一條帶魚的尾巴呢?原來,有漁民告訴聶璜,帶魚常常成群結對地在水中游行。當有人釣到帶魚後,帶魚會咬住鉤在水中掙扎,其他的帶魚看到了就會咬住這條帶魚的尾巴,想要“救”它,結果自己也被拽了上。有時候,漁民能一下子釣上兩三條首尾相連的帶魚呢!如今,我們依舊能夠在海邊看到這樣的神奇現象。不過,關於帶魚的記載,《海錯圖》只說對了一半。咬尾巴的帶魚可不是去營救同伴的,而是同伴的掙扎引發了它們的食慾,所以後邊的帶魚是想上去啃咬它,沒想到不小心,把自己的小命也斷送掉了。

學習生僻字 掌握新菜餚

展覽同樣綜合了科普教育文化知識普及的各類活動。展廳裡有一面牆上,全是各種生物古時候的叫法,都是生僻字,大家可以試著讀一讀。

你知道乾隆最愛的睡前讀物長什麼樣嗎?去看看《海錯圖》的真容吧

圖說:各類生物系生僻字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攝

除了繪畫外,《海錯圖》為每種生物都配上了一段文字。這些文字介紹了該生物的產地、習性、外貌特徵,甚至還有它的烹飪方式和藥用價值,對今天人們研究海洋動物及歷史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呢。比如《海錯圖》還介紹了帶魚在清朝的常規吃法——醃漬鹹帶魚,聶璜還評價說,福建的鹹帶魚味道一般,而浙江的鹹帶魚才最好吃!(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