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生命的複雜結構的極致——思維和意識是什麼?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由 盡是前路 發表于 人文2022-05-13
簡介其次,這個思考的過程是驗證連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客觀的,這決定了只要結構足夠複雜,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與客觀的現實一致的,這個結果不是由先天的自主決定的,甚至可能是與先天的喜好相反的,並且可以覆蓋先天的選擇

至的結構是什麼

在描述了情感這種調節能量的方式之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生物是如何做到針對特定的刺激就能做出合適的反應的?

如果只是情況比較簡單的刺激,一個簡單的、固定的反應就可以應對。

比如含羞草,如果你觸碰到它,它只需要將葉子閉合起來就行。

這種固定的反應就像一個簡單的開關一樣,沒有什麼複雜之處。

哪怕是一個變化的刺激,只要它的變化規律簡單、固定也並不難應對。

困難的是那些特別複雜的情況。

現實中的情況基本上都是特別複雜的情況。

現實中刺激的差異可能是方向、形狀、質地、力度、溫度、速度等各個方面的。

如何針對兩個相差不多的刺激做出相似卻又不同的反應?針對同時發生的兩個或者更多不同的刺激哪個才是更重要的?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才是最優先的?是不是有什麼樣的反應是對所有的刺激都是有效的?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才是最有效的?

肯定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是,在受到這些刺激之後能夠意識到這些刺激意味著什麼,能夠對這些刺激做出分析和判斷,並且能根據這個判斷做出具體的反應。

這種情況正是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現實中做到這一點的就是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由專門的神經細胞組成的,神經細胞並不像大多數細胞一樣是一個一個的“球”,而是一條一條的“線”。這些一段一段的“線”則首尾相連成一整條神經或者交織成神經的網路。

神經系統最為核心的是位於顱腔內的大腦和位於脊柱內的脊髓。大腦又是整個神經系統核心中的核心,由大量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相互連線組成極其複雜的網路和迴路。生物能夠做出分析和判斷都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完成的。

雖然中樞神經系統有很多複雜功能,但其中最為複雜的還是分析和判斷的過程。

表面上看,神經接受到外界刺激時,能夠將疼痛、觸控、溫度、味道、振動、聲音、色彩、形狀、結構等資訊傳輸至中樞神經系統,經過中樞神經系統分析和判斷之後將應對的資訊經過神經傳到具體的肌肉、器官,使其做出特定的反應。

簡單來說,這個過程中,神經系統是一個決策中心,能記憶、計算和分析,並且這個過程是自主的。

這兩種能力分別被稱為思維和意識。

那思維和意識是什麼?大腦是怎麼完成這個過程的呢?

其實說起來這是所討論過的所有問題中最不重要的,這只是要描述一個具體的結構,但這又是所有問題中最讓人撓頭的。

撓完最多的頭之後我只有一個可能可行的模型。

在現實的世界中,當前現實是一個確定的狀態,目標是一個現實中尚不存在的狀態,所以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從而實現這個目標。

這些現實、目標和操作本身跟思維、意識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這就是現實中的過程。這也只是現實中的過程。

當我們思考的時候,是一個模擬現實世界的過程。

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將所有的資訊按照現實世界中的情況組合成一個現實世界的虛擬模型,而這個模型的核心是一個目標。

我們的思考,或者說這個模型,都是從一個目標開始,比如當思考我要劈柴時一切都從“我要劈柴”開始,我們所思考的地點、木柴、斧子這些內容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共同組成了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樣子。

與現實中不同的是,在這個虛擬模型中,這些物件都只是資訊,這個模型中所包括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一個抽象的物件,還包括它們各自的材質、密度、顏色等眾多特性和相互關係等所有性質。

重點是,這個“組成”的過程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能夠做到?

這個“組成”的過程中遵循的是現實中最基礎的性質,不變,也就是唯一、確定和連續。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物件變成了唯一、確定的資訊,透過連續將這些資訊組合起來。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

之所以透過連續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現實中的存在和變化就是連續的。

這個過程中只是在驗證這種連續。

這個過程中組成這個模型的所有資訊都來自於記憶和外界的刺激,並且可以持續從記憶和外界的刺激中提取相關的資訊,並且與整個模型連續起來,讓這個模型更完善。

而這個連續的過程中會因為“驗證連續”這個目標產生很多新的、具體的目標。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過程都會被記憶記錄下來。

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傳統觀念中的分析、判斷、計算,所有的判斷只是在驗證這些資訊之間的關係,驗證它們是否能夠連續的組成一個整體。

能夠連續的就會加入這個模型,不能連續的就會被刨除,這個過程是不需要判斷的,而不論能不能連續都會被記憶記錄下來。

同時這個整體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時刻接受連續的檢驗。

之所以這個過程能夠成為自主的過程是因為生命本身就有先天的目標,這既是這一切的第一推動力,也是這個過程中永恆存在的。

所以,這個過程是不間斷運動的。

這個過程就是思維。

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目標、每一個連續的節點都會被認為是意識。

簡單來說,思維的過程就是驗證連續的過程,這是一個完整的迴路。

“腦回路”這個詞就很好的解釋了思維驗證連續的過程。

思維依靠連續而存在,是連續創造了思維,思維是在印證連續。

思考的過程只是在透過神經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驗證連續。

這一切在我們的大腦中只是特定的訊號。

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能做到這一點則是因為連續。

當然,多數時候這個模擬的世界並不是整個完整的世界,只是一個以目標為核心的世界的碎片。

很多時候,連續的過程並不會特別細緻、特別全面,會丟失物件的很多特性。但是已有的都是連續的。

當然,這模型只是一個猜測,這個具體的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絕不是透過思考就能得到的,必須經過試驗的驗證才能確定正誤。

但是至少有一些基本的條件是能被確定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所有的過程都只是神經細胞和其中流動的能量。

神經系統組成的這些線和網其實只是專門用於接受、傳導和儲存資訊。

資訊傳導的過程也只不過是能量流動的過程。資訊傳導並不是什麼特殊的過程和能力,神經中的傳導與機器中的電訊號也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這個基礎只是使用能量流動模擬出來的。

記憶也只是特定的能量訊號,就像硬盤裡儲存的照片和影片。

思維只是一個驗證連續的過程。這其實跟電腦乃至一個簡單的計算器中的運算過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意識一定開始於一個目標,而且這個目標能因為驗證連續而變化,就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一個推一個的推動者一樣。比如想到劈柴就會想到斧子,想到斧子會發現斧子在箱子裡,要開啟箱子又需要鑰匙。

這裡的第一推動者則是生物先天的目標,是能量迴圈、是喜好、是性格、是情感。這些先天的目標在神經系統中也只是特定的能量訊號。

這也是思維和意識的自主性的來源。

神經系統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可以驗證連續。如果有其他的結構能夠驗證連續也可以透過完全不同的結構完成和神經系統同樣的功能。

而思維中這個驗證連續的過程就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核心是生物的神經系統產生的驗證連續過程,智力的核心就是驗證連續的能力。

正是連續這種不變存在才使思維和智力成為了可能。

也正是神經系統的結構足夠複雜才使思維和智力成為了可能。

智力的上限也是由神經系統的複雜程度決定的。

思維中最為特殊的特性應該是連續。

從小學到大學,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愛學習。為什麼我們會不愛學習呢?

也是因為這種連續。

我們的思維中所有的已知資訊,不論多少都是連續的,它們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當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時,相當於在我們完美的整體裡開出了一個分支,這個分支就使這個整體不再是完美的連續。

隨著學習的深入,這個分支不斷延伸,你會發現這個分支終要重新連回整體,還是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時候就不會討厭學習了,這時候會有強烈的願望知道這個整體是什麼,去完成這個連續,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

除了這種標準情況之外,至少有三種特殊的情況。

一種情況是,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學習的結果或者部分過程,我們在學習之初就知道了這個分支會完成連續,甚至這本就是這個連續的整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是為了完成這個分支去學習,這時候學習就是一種需求。

另一種情況是,這個新的分支與原來的整體差異太大,看起來沒有明顯的聯絡,比如數學,跟目前所知需要劃一個極其大的距離才能連續成一個整體,或者即使連續成一個整體也只是在這個整體的邊緣,這個時候學習就會變的極其困難。

作為教學者,讓學習者意識到這是連續的,這種連續很重要,這一點很重要;作為學習者,相信這些都是連續的,這些連續都是一個整體,這一點很重要。

實際上,現實中這些確實是連續的,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整個現實和這個科學都是一個連續的整體。

最後一種情況就比較棘手,這個新的分支與先天的目標相差太大,想要維持住這個新的目標都是幾乎不可能的。

能量流動、連續、先天的目標,雖然只有思維的這些特點,應該也可以回答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這又是一個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的問題。

我們做出的決定是不是因為我們本身確實想這麼做?還是這些決定都是由外界的因素,或者是正在發生的事件,或者是之前發生的事件,所決定的?是不是雖然我們的活動看似隨機不可捉摸,但是其實都只是因為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受到無窮無盡的外界因素決定的因果關係的影響?

首先要考慮的是,是不是存在一個超越我們目前認知的資訊傳遞方式?外界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氛圍”或者“場”能夠影響我們的思維呢?

如果有任何一種影響的因素存在,自由意志就值得被懷疑了。

對於這一點,我們的思維過程只是神經細胞中能量流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某種我們完全不瞭解的物件,從我們目前已知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說,並沒有某種作用力能夠影響這個過程。

在我們發現某種冥冥之中的作用關係確實存在並能夠影響、甚至決定我們的想法之前是可以認為那種情況不存在的。

當然,我們的思維也只是一種普通的能量流動過程,可以預想的是,總會有一天會出現某種裝置是能夠對這個過程造成影響的。

但是目前應該還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存在。

另外一點是,思維的過程是一個獨立的驗證連續的過程,而連續的過程是確定的。理論上來說,只要所有的資訊是固定的,思考的過程是正確的,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固定的,思考的結果也一定是相同的。就像不同的人面對同一道數學題,只要他的解題方法正確的,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確定的。

這似乎也意味著思維過程不是自主決定的。

但是實際上,在很多種情況下,是存在效果相同、甚至完全等效的選擇和答案的。

比如,面對正前方的一個障礙物,在必須要繞開它的時候,向左迂迴和向右迂迴這兩個選擇的效果是相同的,並不是只存在一個唯一的最優解的。兩者更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這種時候,理論上這個選擇可以隨機的做出,實際上我們做出這個選擇都是依據我們的喜好和習慣。

即使不考慮這種等效的情況,也只有在絕對正確、絕對理性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得到唯一正確的思考結果。

即使所有的資訊都是相同的,我們的思考過程也是會受智力水平和先天的喜好所影響。尤其是當這其中的物件特別複雜的時候。

當資訊複雜到思維沒有能力同時處理時,當然不能會得到固定的結果。

即使不考慮智力水平不夠,只要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的物件與先天的喜好相差太多,我們是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的,難免會漏掉一些資訊,也就無法做到絕對正確。

先天的喜好也決定了,不論思考的目的是什麼,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更在意那些我們感興趣的資訊,最終驗證連續的過程會偏向我們更偏好的角度。

其實,即使我們得到了相同的絕對正確的答案,如果這個答案與我們的喜好相違背,它也不會成為我們的選項。

現實中就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選擇那些思考得到的應該做的,而是選擇那些感覺中的想做的。

何況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應該怎麼做,很多時候問題本身就是我想怎麼做。

這些時候只能從先天的喜好出發。

而這些先天的喜好正是我們的自主,也是與思維過程無關的,這就是自由意志。

對於這種程度的自由意志可能很多人會不滿意,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就足夠了,因為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自主都是不存在的。

最重要的是,先天的喜好會影響乃至決定最終的選擇。

這也是思維最突出的特點。

首先,先天的結構是思維的基礎,並且正是先天的自主使自主地思考成為了可能。

其次,這個思考的過程是驗證連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客觀的,這決定了只要結構足夠複雜,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與客觀的現實一致的,這個結果不是由先天的自主決定的,甚至可能是與先天的喜好相反的,並且可以覆蓋先天的選擇。

但是這只是理想中的情況。

實際中,先天的喜好在隨時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的思考過程,我們肯定會因為個人的喜好忽略某些資訊或者錯估某些資訊的重要性。

我們最終的選擇可能是由兩者任何一方做出的。

在生命體內,雖然絕對來說,物質結構和能量流動都是變化的,但是相對來說物質結構可以認為是固定的,也有一部分能量流動過程可以認為是固定的,因為這些都是先天決定的。

而在這些基礎之上,情感和思維過程中的能量流動過程都不是先天決定的,都是後天獲得的,這部分可以認為是變化的。

兩者之間也有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情感中的過程是不能驗證連續的,其中的規律是由先天決定的,是相對固定的,而思維過程是能夠驗證連續的,其中的規律是由連續決定的,是相對變化的。

從確定性的角度來看,相對來說,對於個體本身,先天的自主反而是和後天的情感融為一體的,是確定的,智力則是在兩者之上的獨立過程,是不確定的。

到此為止,生命所有重要的活動過程都集結完畢了。

生命的複雜結構的極致——思維和意識是什麼?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