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由 史嘮客 發表于 人文2022-05-05
簡介伊斯蘭革命的爆發和其後的兩伊戰爭意味著海灣成為與巴勒斯坦並行的阿拉伯世界兩大熱點

夾縫讀音怎麼讀

80年代的中東發生了一系列,影響地區和國際形勢的重大事件:

(1)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垮臺。這一革命標誌著伊斯蘭復興運動取得突破性成就,開始了透過伊斯蘭模式改造國家的嘗試。霍梅尼提出“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使美國在海灣的“兩根支柱”伊朗和沙特,宣告崩塌,而輸出伊斯蘭革命的政策更使西方感到不安。伊斯蘭革命的爆發和其後的兩伊戰爭意味著海灣成為與巴勒斯坦並行的阿拉伯世界兩大熱點。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2)1980年兩伊戰爭的爆發。戰爭由伊拉克入侵伊朗開始,但雙方勢均力敵,戰爭陷入膠著狀態。伊拉克在戰爭中得到了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援。1988年8月,兩伊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戰爭給伊拉克帶來嚴重影響。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3)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扶持卡爾邁勒政權。蘇聯入侵引起了阿富汗全民抵抗,促成了伊斯蘭主義組織的崛起,後者得到了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援。1989年,蘇軍全部撤離阿富汗,阿富汗開始了全面內戰,內戰中塔利班崛起。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阿以開始尋求政治解決的途徑。“戴維營協議”遭到阿拉伯世界的抵制,埃及因此被開除出阿盟,阿拉伯世界出現分裂,敘利亞和其他激進阿拉伯國家組成反對埃及的拒絕陣線。1981年10月,埃及總統薩達特被伊斯蘭極端分子刺殺身亡。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迫使巴解總部撤出貝魯特。黎巴嫩戰爭促使世界各國提出解決阿以衝突的各種方案,阿拉伯國家提出了“非斯計劃”,暗示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4)中東的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在土耳其,1980年軍人政變後,逐步還政於民,恢復了大選和多黨政治。在伊朗,革命後建立了共和國,頒佈了新憲法,總統由民選產生。在埃及,穆巴拉克政府釋放了薩達特時期被捕的反對派人士,恢復了新華夫脫黨等反對黨的合法地位,開放言論自由,允許無黨派人士參加選舉。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產油國開始經濟調整。因為1981年以後石油價格大跌,產油國因此採取了調整預算規模、實現經濟多樣化、鼓勵私人投資、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經濟開放和國際化經營、改革福利體系和金融體系、積極培養本國職工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非產油國也加強了經濟改革的步伐。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中東的地區合作加強。1981年,海灣國家成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包括除兩伊以外的海灣六國,均為產油國,主要以經濟合作為主,政治合作為方向。1989年,又成立了阿拉伯合作委員會。1990年5月,南北葉門實現統一,成立葉門共和國。

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等,80年代的中東亂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