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袁崇煥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別逗了

由 這才是戰爭 發表于 人文2022-04-13
簡介既然有了遠端大規模殺傷武器,那你應該給後金人設定障礙啊,讓其楯車在運動過程中不時受到阻礙而被迫停下,拉長後金軍的衝擊時間,增加自己的射擊時間,讓紅衣大炮充分發揮威力

紅衣大炮幾分鐘打一發

早期的戰爭正面往往很寬,可以達到數公里,而縱深卻很薄,只有幾百米,一旦正面被突破,缺乏厚縱深保護的軍陣往往就會崩潰。所以隨著軍事思想的發展,縱深越來越被軍事家們所重視。這很容易理解,較厚的縱深不但使進攻有了更大的強度和更長的持續性,也使得防禦更加堅固。中國在這點上的認識遠遠早於西方,之前講到的吉達斯浦河會戰就是寬正面薄縱深這種戰爭較低階階段裡的典型模式。

這樣我們就知道,抗擊可分為前沿抗擊和縱深抗擊,都很好理解,一個是阻止敵方對前沿的突破,一個是阻止敵方對縱深的突貫。

下面這個戰例可以說是個很奇特的例子,整個作戰行動就一個階段——抗擊。

寧遠之戰

一般說寧遠大捷都是說全靠紅夷大炮,這個實在是有點不負責任了。本文順便就駁斥下這種非專業的觀點。這戰不打算象合肥之役那樣羅嗦了,要是從十三副鎧甲起兵說起就又可以寫一本書了,就從雙方部署、戰場區域、戰法、戰役得失等幾個方面對寧遠之戰進行簡單回顧。

1,紅衣大炮到底有多少威力?

紅衣大炮射程大約5裡,射速3分鐘/發,這個是根據當時最訓練有素的英軍2分鐘/每發推算的。炮彈的威力嘛,據說“每炮所中,可糜爛數里”,如果按字面意思去理解,那這個肯定是扯淡,現在86式152毫米加農炮用殺爆榴彈也沒這個威力,差遠了,得讓美軍的M270A1型火箭炮一個齊射才能有這麼大的覆蓋面積。17世紀的前裝滑膛火門點火式加農炮要那麼厲害,後金早被明朝給滅了。實際上主要使用的就兩種炮彈,開花彈用來打人,實心彈用來破甲(攻城),反正無論如何也沒現在的迫擊炮彈威力大(82毫米迫擊炮殺傷榴彈殺傷半徑約為31米)。

2,寧遠城防

寧遠城周長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城牆垛口高六尺,城牆基址寬三丈,城牆上寬二丈四尺,城牆四角仿照西洋風格築炮臺凸出於城角用來架設紅夷大炮,炮口可隨炮車270旋轉;城池共有四門,門座通長12。17米,寬13米,4門均建城樓,城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外徑32米,內、外均以條磚築成;外有池深一丈,寬二丈,周長七里八步。另有兩點,一是當時是酷冬,嚴寒的天氣是城防的有力助手,二是透過大規模的“肅反”活動,努爾哈赤在城裡的奸細已經被肅清。

3,努爾哈赤的部署及戰法

袁崇煥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別逗了

努爾哈赤的部署和戰法沒有新意,就是古時攻堅戰鬥的通用辦法。以楯車為先導,步兵和弓箭手躲在後面跟進;步兵要幹好幾個活:推車子,填溝、砍城,登城;弓箭手的任務就簡單了,火力支援。後面是鐵甲騎兵——“鐵頭子”,一旦步兵把城砸開個缺口,就衝鋒從缺口湧入。

可以看出來,一梯隊是由楯車、步兵、弓箭手組成,完成運動保障、破障、前沿突破任務,因為武器裝備不及明軍,弓箭手只能在楯車掩護下突前支援步兵戰鬥,壓制城頭的明軍火力;二梯隊由“鐵頭子”組成,在前沿突破後投入戰鬥,實施縱深突貫。另有少量火器部隊提供遠端火力支援。其一梯隊的戰法就非常明瞭了,所謂楯車,不就是當時的步戰車麼,這是步坦協同作戰裡的坦克引導步兵衝擊的戰法。

4,袁崇煥的戰法,戰場區域劃分及部署

袁崇煥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別逗了

袁崇煥和努爾哈赤相比,他有當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紅衣大炮。但在戰法上他也拿不出什麼新鮮貨,既然他深知和後金軍野戰是找死,那陣前出擊他是萬萬不敢的,他深知只有死守才有一線生機。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層層阻擊了。不過由於當時火器已經在戰爭中運用,他不必依靠兵力來進行阻擊,可以用火力構成遠、中、近三道阻擊線。

從寧遠城結構可知,一邊的城牆長約820米,即戰場正面為820米。護城池距城牆約140米,即此820米*140米區域為明軍集火殲擊區域,道理很簡單啊,後金軍到了這,得先想辦法過護城池,或填河或架設簡易橋樑,正是明軍發揚所有火力實施打擊的絕佳機會。

護城池到前方860米處,是明軍國產火器——大小佛郎機、三眼銃、鳥銃等的射程,那麼此820米*860米區域為明軍中距離阻擊地域。

再向前延伸1500米,是紅衣大炮的射程,那麼此820米*1500米為明軍遠端阻擊區域,不過袁崇煥總共就11門紅衣大炮,按照每個炮臺放紅衣大炮2門,另外三門做為機動,哪邊城牆壓力大就往哪邊去,可知每面城牆最多7門紅衣大炮投入戰鬥,每門炮要負責至少140米左右的正面寬度,遠端火力還是比較單薄的。說到這個份上,所謂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的論調差不多就可以熄火了。要是還不熄火,到戰役簡要經過中再說一說。

而140米線、1000米線和2500米線就是袁崇煥的三道阻擊發起線。最後一條就是城牆下方的最後抗擊線,由懸櫃、箭矢、滾石、萬人敵等近距離殺傷武器發揚火力。

最後袁崇煥命令總兵滿桂守東面,副將左輔守西面,參將祖大壽守南面,副總兵朱梅守北面;滿桂提督全城,分將畫守,相互援應。袁崇煥則坐鎮於城中鼓樓,統率全域性,督軍固守。見寧遠之戰城防火力區域劃分示意圖。

袁崇煥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別逗了

5,戰役簡要經過及得失

明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四日,寧遠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袁崇煥靠紅衣大炮打贏寧遠之戰?別逗了

努爾哈赤首先攻擊的是寧遠城的西南角,古時的攻城戰往往選擇一個角做為突破口,道理很簡單,突出嘛,便於圍攻,不便於守軍防禦火力的發揚。可經驗這個東西不是時時都管用的,努爾哈赤驚奇地發現對西南角的進攻會讓他遭到九門紅衣大炮的打擊。他很快計算出對一面城牆的正面進攻他反而只會被七門炮打,那還等什麼,換地方,攻南城。我們千萬不能簡單的以為他在聲東擊西,寧遠城才屁大點地方,守軍調動起來比他方便多了,更何況還有紅衣大炮這樣的超遠距離控制武器。

現在戰鬥重新打響,後金軍的楯車在距城2500米處佔領了衝擊出發陣地(2500米這個數字只是大約值,明的一里約現在的500米,紅衣大炮的射程大約5裡,為了書寫方便,統統按整數算,反正誤差也不大,所以讀者們不必糾結這些數字問題。)。衝擊出發陣地的距離努爾哈赤戰前都是探測好的,這些都是作戰的基本準備工作,就不多說了。

2500米的衝擊距離,對楯車、及其掩護下的步兵,弓箭手來說,也就是三十多分鐘的衝擊時間。再次不得不說明下,我敢用生命擔保,電視、電影裡的寧遠之戰的戰鬥畫面都是和真實不符的。後金軍絕不會步、騎兵同時衝擊。第一梯隊就是步兵,當步兵弄出個缺口來,第二梯隊的鐵甲騎兵才會衝擊,2500米的距離對他們來說也就是3到4分鐘,步兵還在幹活時,騎兵跑上去幹嘛?捱揍嗎?戰爭這東西其實層次感是相當分明的,一波又一波,非常清晰。順便說句題外話,那些騎兵們是真正的八旗女真人,前面的步卒們是各個被征服民族由少量女真軍官為骨幹組成的、包括漢人。戰後後金宣稱他們損失了500人,這500人應該是指女真人,其他的損失沒計,因為在努爾哈赤為首的女真人眼裡,其他都不是人。

800多米的正面,以每輛楯車間隔10米來算好了,加上楯車自身的寬度,每列也就是40到50輛楯車,弄他個2、3列,也不過一次投入了100-150輛,如果每輛車能掩護30個人,投入的兵力在3000-4000人。

那麼現在的畫面就很簡單了,後金軍第一梯隊推著楯車晃悠悠地前進,第二梯隊鐵甲騎兵在耐心的觀看。對明軍來說他們幹什麼?這還用問,紅衣大炮開火唄。30分鐘左右的衝擊時間,一門紅衣大炮能放10炮左右,7門,也就是70炮。因為打擊目標是楯車,百分之百,用的是實心彈。如果明軍射術夠準,有50%的命中,20%的擊毀,也不過是擊毀楯車14輛,擊傷21輛左右,後金步兵的傷亡不過在百人左右。這就是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發揮的大部分威力了。

實際上袁崇煥如果會使用這些炮,戰果絕不止這些。他雖然是個軍事天才,幾年時間他就從一介書生成為萬軍之帥,並打破了女真人不可戰勝的神話,但寧遠之戰是他的初戰,實際的戰場操作經驗為零。很明顯袁崇煥沒有仔細研究過後金人的戰法,他不曉得阻擊阻擊,阻在先擊在後,有阻才有擊。既然有了遠端大規模殺傷武器,那你應該給後金人設定障礙啊,讓其楯車在運動過程中不時受到阻礙而被迫停下,拉長後金軍的衝擊時間,增加自己的射擊時間,讓紅衣大炮充分發揮威力。

比如說從2400米開始就挖壕溝,200米挖一道,一直挖到800米線。9道壕溝可以讓後金的楯車停9次,使楯車後的步兵被迫離開楯車掩護出來冒著炮火填溝、架橋,這樣即可以打楯車這個靜止目標,毀傷機率大大增加,又可以用開花彈打失去掩護的人員。再比如,每道壕溝之間的地面上再弄無數坑坑窪窪深度面積不等的小坑,讓楯車不能順順利利地往前走,隨時都有陷進坑的危險。如果再弄點拒馬、鹿角等凸出的障礙物效果就更好了。這2500米路不讓你們走個3、4個小時決不罷休。3、4個小時,意味著紅衣大炮能把所有後金的楯車統統打掉。可惜的是袁崇煥不知道設定障礙的重要性,不知道“阻絕優於火力,火力優於兵力”,整個寧遠只有護城河這麼一道障礙物,使得本可以憑藉先進武器輕鬆獲勝的戰役變成一場血戰、惡戰、苦戰。

後金軍的三列楯車的兵力配置應該是這樣的:第一列,擔任砍城、填溝等破障任務的步兵和弓弩手及配屬給弓弩手的大盾差不多是1:1;第二列,比例應該還是差不多;第三列,弓弩手及大盾佔了多數;每列之間大約有300米-500米的間隔。

當後金的楯車冒著明軍火器的重重阻擊來到護城河邊後,第一個動作不是填溝讓車子過去,而是迅速架設人員能過去的鉤梯,讓弓弩手在大盾掩護下前出佔領射擊陣地,開始對城頭的明軍進行壓制射擊。這個時候因為障礙的阻絕,楯車被迫停下,正是明軍大小火器發威的時候,不進行壓制射,楯車將遭到嚴重破壞。

按理針對後金出的牌,袁崇煥應該指揮騎兵出擊打擊沒有保護的後金弓弩手,可再驍勇之將現在也沒這個膽,後面有女真數萬鐵騎在虎視眈眈,一旦出擊,將遭到女真鐵騎的毀滅性打擊。

終於,在護城河邊付出較大傷亡後,估計第一列的楯車大半被毀,人員傷亡近百,後金部隊到達了他們旅行的終點——寧遠城下,只是到達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現在後金施工隊終於可以開始施工了,1000餘名弓弩手在數百大盾掩護下與明軍對射,而抵至城下的近2000步兵在70餘輛楯車掩護下開始用楯車撞擊城牆,還用鐵斧、鐵鍬、鐵鎬、甚至手上的刀劍瘋狂地砍起了城牆,其中一部分更是架起雲梯攀城。整個戰場除了槍炮聲、爆炸聲、喊殺聲,還有渾厚的勞動號子聲:“一二,轟;一二,轟。”

現在明軍的壓力開始大了起來,一方面要壓制後金弓弩手,一方面還要打擊後金施工隊。一時間,矢石如雨,除投射武器之外,明軍還使用高科技武器——懸櫃和地炮(也就是地雷)對地面的後金士卒進行垂直和地下的全方位打擊。沒多久,明軍驚奇地發現,後金的烏龜殼楯車還挺先進的,擋在上方的大木板挺厚實,砸不壞。這可咋辦?

沒關係,這難不倒我國古代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他們抬來百斤以上的條形石,“一二,放。”就砸塌一輛,一輛、兩輛、三輛……慢慢地大部分的楯車都被擊毀,當然其中很多是被易燃物點燃燒燬的。

後金的楯車大多完蛋了,那戰鬥該結束了吧?沒有,這些一次性的“裝甲步戰車”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在它們掩護下,後金步兵已經在城牆上砸出70多個凹洞,人可以躲在裡面施工了,城上扔再大的石頭也砸不到他們了。其中兩仗多高的凹洞有3、4處,甚至有一處開始塌陷,袁崇煥本人也跑那去往缺口填石頭了,城防岌岌可危。

在遠處指揮的努爾哈赤見狀大喜:“城將破矣。”馬上指揮他的鐵騎跟進準備從正在塌陷的缺口突入。經驗主義害死人啊,老賊酋忘了他剛剛因為遵循老式的經驗吃的虧,天寒地凍的,磚牆裡的土坯沒徹底崩塌,加上明軍補缺口動作迅速,性命交關不迅速不成啊,騎兵跑上去沒用,衝不了城,只能當騎射手用,反而被紅衣大炮趁機轟了幾下,(在衝擊的時候頂多捱了7發開花彈,到城下射擊時頂多再挨一輪)造成了不必要的傷亡,只好退了回去。

鐵甲騎兵是退了回去,可城下70多個凹洞裡的後金兵還在施工,只要再讓他們繼續挖下去,到時就不是一個缺口的問題了。只要隨便哪個口子一塌,女真騎兵再次衝擊時拿什麼去擋?剛才的事實證明了,紅衣大炮是靠不住的,騎兵衝擊到城下那點時間只夠它們放一炮,7發開花彈對數萬鐵騎來說只是撓癢癢。當然啦,女真人一波衝擊頂多2、3000騎兵,形成突破後,後續部隊才會跟上,但7發彈能打死個幾十人頂天了。

還好,中國人的智慧是當時的努爾哈赤不能理解的,在此危急關頭,繼剛才的條形重石後,非制式兵器再次大顯身手。火毬、火把、火棉襖、燒紅的鐵索等紛紛登場,火攻,這些燃燒武器的使用終於把凹洞裡的後金兵燒殺殆盡。與其說是紅衣大炮挽救了寧遠還不如說是非制式兵器們挽救了寧遠,所以戰後這些火攻武器被取了個威風的名字——“萬人敵”。呵呵,要是紅衣大炮有這麼威力絕倫,那應該把“萬人敵”的榮譽稱號送給它才對。

這下對後金軍來說仗再也打不下去了,鐵甲騎兵也不必再衝了,擔任火力壓制的弓弩手紛紛撤了回去。沒別的,敗了,明天再戰。

但到了明天對後金軍來說這仗也沒法打啊,沒攻城戰具了,在前一天都被明軍毀掉了。只能步騎兵一起衝擊唄,可面對紅衣大炮和明軍其他火器,這些當兵的也不傻啊,沒了楯車掩護,他們就是活靶子,一遇到射擊就後退,再衝再退,如此反覆。要說努爾哈赤也是氣昏頭了,明知沒有取勝希望為了發洩心中怒火硬逼著士兵去衝擊,這些損失都是無謂的。

努爾哈赤的三個錯誤在文中已經講述了,就不再提。至於袁崇煥,敢於堅持守寧遠就是他最大的功勞,在城防戰中除了定下據城死守,發揚大炮的作戰決心和安定軍心,鼓舞士氣的精神支援外,他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當時的他對戰爭的認識還很嫩稚呢,還好寧遠一戰給了他學習的機會,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寧遠戰中明軍對遠、中、近程火力的運用,空中、地面、地下全方位的火力打擊,加上非制式武器的有效使用,使得在寧遠城下集火殲擊區內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密集火力網,這才是戰術意義上明軍在寧遠獲勝的根本原因。

推薦文章

  • 利用虛擬幣“跑分”洗錢10人獲刑

    經查,2020年8月,李某在一個“跑分”群中看到有人在收USDT的訊息,且佣金不菲,遂與上家“雷神”取得聯絡,在火幣平臺上做起買賣虛擬幣的生意,由李某將自己的銀行賬戶發給“雷神”,“雷神”將買幣的錢轉到李某的銀行賬戶,由李某用這筆錢在平臺上...

  • 梨子熟了!網紅主播齊聚龍門鎮“千畝梨園”助農帶貨~

    ”近日,龍門鎮邀請縣內知名網路帶貨主播,在東三十里鋪村千畝梨園果樹林間,舉行了一場火熱的“電商直播進田間 主播帶貨助果農”木瓜梨直播帶貨活動...

  • 堅持“不要臉”,你便能賺到錢了

    堅持“不要臉”,你便能賺到錢了02厚著臉皮,接受他人的點評通往成功的路上,每個人都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