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由 千山涵菱 發表于 人文2022-04-13
簡介01《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內斂、機警《續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得真經返回長安途中,面對妖魔,去邪歸正的故事

法不責眾出自哪裡

孫悟空形象在吳承恩版《西遊記》中定型,併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喜愛,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有關《西遊記》的續書延續了這個故事,或是以此故事為依據來發展。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明朝時期,就有三部較為引人注目的《西遊記》續書——《續西遊記》、《後西遊記》、《西遊補》,其中的孫悟空或孫履真形象與原作有相似之處,但是,續書的作者們又有所發揮,使孫悟空、孫履真呈現出與原作不同的形象。

01

《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內斂、機警

《續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得真經返回長安途中,面對妖魔,去邪歸正的故事。

《西遊記》與《續西遊記》一去一返,在故事

內容

相互聯絡,但是途中所要面臨的妖魔卻有所不同,《西遊記》中的妖魔構成較為多樣,而《續西遊記》中的妖魔卻是根據師徒四人的不淨根因和機變心,所產生的。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因此取經歸途中的師徒四人,尤其是孫悟空,才會在面對妖魔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最終實現“心”路完善。縱觀《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表現,也顯得更為收斂和機變。

1.內斂

《西遊記》中孫悟空豪放不羈,敢於打破天庭制定的規則,追求自由平等,而《續西遊記》中,孫悟空

仍保持著好勝的一面,但總體來說,卻表現的更為內斂。

一方面,孫悟空的態度較為謙和。唐僧一行人到達靈山面見佛祖時,豬八戒言行肆意,不顧師父,自己直接往山門走去,孫悟空發現八戒不遵禮法,立刻呵斥:“你行甚禮法?眼見的佛爺在上,師父在前,怎麼越禮搶前?”可知他時刻將禮法記在心上,將佛祖與師父置於非常高的位置。

尤其是在靈山,孫悟空更加註重遵循禮法。等到真正面見佛祖的時刻,孫悟空在回話時作禮下拜,自稱弟子,稱呼佛祖為“佛爺爺”,當佛祖稱悟空難以取到真經,孫悟空對佛祖磕頭懇求,態度非常謙卑,與《西遊記》中孫悟空對待神佛尊敬中時有調侃的態度,呈現出較大的反差。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除此之外,在《續西遊記》中,當唐僧一行遇到兩隊強人時,唐僧依舊慌張無措,寄希望於孫悟空去解決問題,然而孫悟空的提議卻是柔聲下氣的請求對方放自己一行路過,尤其是在唐僧懇求無果後,孫悟空竟然親自向對方討人情、求方便。

面對強人,這樣溫和的孫悟空,與《西遊記》中孫悟空面臨強盜時強硬、好勝的處事風格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孫悟空在神通上也有所降低。孫悟空法力高強,是唐僧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衛者,但是在《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卻被佛祖以一路上褻瀆了聖真、毀傷了生靈為由收繳了,自此在保護真經返回長安的途中,孫悟空便沒有了武器。

從《西遊記》中可知,金箍棒使孫悟空更為強大,一路上孫悟空用它來開闢前行的道路,對抗妖魔,沒有了金箍棒的孫悟空在對抗妖魔的過程中,有時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續西遊記》中金箍棒被換成了挑經的禪杖,減輕了孫悟空的攻擊性,文章也提到了孫悟空認為自己沒有了金箍棒,在面對厲害的妖精時,沒有抵抗的力量。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而除金箍棒被收外,孫悟空自身所具備的神通,在《續西遊記》中也表現出下降的趨勢。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時常用“火眼金睛”來辨識妖魔、神仙,但在《續西遊記》中,當孫悟空見到變成寇棟、寇梁的模樣,想要來竊取真經的兩個大蠹魚時,他卻不能用“火眼金睛”辨別出妖怪,反而是透過二人所說之話存有虛假產生懷疑。

《西遊記》中孫悟空對於自身的實力十分有自信,在面對妖魔時從不會膽怯,但是在《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自信心卻有所動搖,並在心裡認可來靈山時不受妖魔傷害,是因為有菩薩救護的原因。

取經途中孫悟空雖然也會求助神佛的幫助,但其自身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這種將自身作用降低,將菩薩發揮的作用抬高的想法,反映了《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謙和、內斂。

《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雖然也具有《西遊記》中孫悟空急躁、頑劣、好勝的個性特徵,但相對於《西遊記》中

孫悟空

而言,其在行為上更為剋制。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因此在表現上,《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更加張揚一些,而《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卻會考慮很多,如缺少金箍棒後的實力等問題,呈現出較為剋制、內斂的一面。

2.機警

《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被留在靈山,這直接造成了他在直面妖魔時缺少有力的武器,實力被削弱。因此,在對抗妖魔的過程中,孫悟空常常就要發揮出機變的智慧來解決當前面臨的困境。

所謂機變,就是隨機應變,《續西遊記》中孫悟空武器不在身邊,又時常因為不淨根因生出的各類妖魔,此時,他的機變之智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孫悟空曾對唐僧提過:“若

徒弟使個機變,弄些法術,何愁這道途難走,經卷不去。”例如:識破鳳管妖變作的優婆夷後,孫悟空將計就計佯裝不識,在妖精意欲捉拿自己時,提前將妖精制服。

孫悟空的這種做法避免了與妖精過早

直接衝突,一方面為自己的勝利贏得了先機,另一方面也避免自己失敗後,先行離開的唐僧等人再次被妖精捉拿。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此時的孫悟空雖然神通有所下降,但是憑藉機變,他在歸途中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雖然孫悟空的機變常常是應情況需求的隨機應變,但是在《續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這種機變、機心卻被認為是不可取的。

孫悟空在佛祖面前說出多種機心被認為是機心未退,而孫悟空的機心變幻則造成了歸途中的妖魔。孫悟空的機心有時也會被暗中保護唐僧一行的比丘僧、靈虛子批評,包括唐僧、豬八戒等人也對其機心有所微詞,反而是唐僧的志誠,八戒與沙僧的老實被佛祖所肯定。

因此到了最後,孫悟空自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文中最後一回他念起梵語經咒收服妖怪,還對唐僧說:“師父,我徒弟也自不知,但覺一路越起機心,越逢妖怪;如今中華將近,一則妖魔不生,一則徒弟篤信真經,改了機心,作為平等,自是妖魔蕩滅也不勞心力。”

孫悟空一路上從使用機變、存有機心到最後意識到要回歸赤誠,放棄機心,反映了他在護送真經的過程不斷深化認識,迴歸本真的過程。

另外,在《續西遊記》對抗妖魔的故事中,孫悟空雖然能力降低,但是警惕性依舊很高。

如在鎮海寺眾多僧人祈求唐僧拆開經擔,請出真經唸誦、

謄抄

,唐僧心軟答應,但是孫悟空卻考慮長遠,一方面擔心日後如此行事會耽誤行程,另一方面也擔心會引起他人的覬覦之心。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唐僧固執己見,想要開啟經擔,孫悟空卻堅持自己的立場,決意不肯,即便唐僧

怒也不更改。

又如在陸地仙院中,唐僧一行吃過齋後都放心前往靜室打坐,只有孫悟空透過院主的行為舉止看出不良之心,記掛著要照顧經擔,當院主假扮唐僧要求孫悟空拆開經擔時,也是孫悟空從言語差錯上識破對方詭計,將計就計用假經櫃代替真經櫃,以免真經落入妖魔手中。

正是因為孫悟空高度的警惕性,以及護衛真經的堅定決心,才能夠確保真經安全無損被送至長安。

02

《後西遊記》中的孫履真形象——平凡、沉穩

《後西遊記》中孫悟空早已因為保護唐僧取經有功,成佛升入極樂世界,花果山上的石頭則再次誕生一個石猴即孫履真。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後西遊記》講述了孫履真協同豬守拙、沙致和保護大顛法師,前往西天求取真解的故事。

孫履真作為孫悟空的嫡傳子孫,同樣是前往西天,文中關於取經隊伍的組成,以及他在取經隊伍中發揮的作用都與《西遊記》極其相似,但是孫履真與孫悟空相比,其經歷、個性都與孫悟空有較大的差異。

1.平淡無奇的經歷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從出生到學藝、大鬧天宮、前往西天,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

西遊記》中的孫履真雖也是從仙石中出生,其經歷也總是以孫悟空為參照,但是相較而言,孫履真所經歷的故事無論是在傳奇性、驚險性以及精彩性上都比孫悟空略遜一籌。

孫履真出生的奇異景象,吸引了花果山眾猴的矚目,其中尤以一個在

孫悟空

前獻計獻策的通臂猿最為驚喜,他在孫履真對生死有所感悟、決心修仙時予以指點,並以孫悟空的故事來激勵孫履真。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孫悟空拜師學藝本於自身對未來的擔憂和對長生之道的執著,孫履真雖然也對生死有所參悟,決心修仙,但是進一步激發他學習仙道的,卻是因為他對孫悟空留在花果山的金箍棒無力使用,從而致使他出海拜師學藝。

但是,不同於孫悟空有幸遇到須菩提祖師學藝,孫履真能夠掌握神通,更多是源自於自身的領悟。

與孫悟空獨自探險水簾洞,成為美猴王相比,孫履真在花果山上缺少了一份魄力,與孫悟空的拜師學藝相比,孫履真則缺少了一份靈氣,孫悟空的行為大多是源自於其內心的勇氣與勇於探索的精神,但孫履真的行為則有了孫悟空的故事作為參考和借鑑,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孫悟空已經完成的道路行進,這就使其經歷的故事在傳奇程度上顯得有所欠缺。

孫履真作為孫悟空的嫡派子孫,一直將孫悟空作為榜樣,其行事常常將孫悟空的經驗、教訓作為參照,孫悟空與孫履真的關係即是“前有車,後有轍”的反映。

《西遊經》的唐僧取經故事,對於《後西遊記》描寫的上西天求真解的故事而言,無論是在故事結構上,還是故事內容的構成上,都有很多提供借鑑的地方。

尤其是將大顛法師一行求取真解,作為唐僧求取真經後世人不得真解、墮入邪道的補充,整個故事依舊存在於《西遊記》的框架中,故事中的人物,孫履真、豬守拙、沙致和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關係密切,就連最後取得正果也大致未脫離《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功德正果。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但是它在故事的精彩程度上卻遠低於《西遊記》,連同其中孫履真形象的塑造也侷限於《西遊記》孫悟空的人物設定中,造成了孫履真在形象上不如孫悟空突出,且有孫悟空珠玉在前,孫履真作為其嫡派子孫,所作所為未能跳脫出孫悟空的經歷,這就使得孫履真的經歷在孫悟空的面前顯得平凡了很多。

2.沉穩冷靜的性格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不凡經歷,一方面源自於其出眾的神通、法術,更一方面也與他的個性存在著很大的關係。

然而在《

西遊記》中,孫悟空早已成了溫和的佛,作為故事延續發展的孫履真的個性中則多了一份沉穩。

《後西遊記》中,孫履真卻與師父大顛法師的關係十分和諧,在求取真解的過程中,孫履真對於師父一直都十分敬重,例如:擔心師父不具神通,難以去往西天,便從龍宮處討要了一匹負河圖的龍馬;聽到

報和尚對大顛法師有所不敬,立刻出言維護,並稱贊大顛法師是“一個做佛菩薩的正人”;到達通聖河,大顛法師對坐船前行有所疑慮,孫悟空及時安慰他既來之則安之。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西遊記》中唐僧還曾對孫悟空念過緊箍咒,但在《

西遊記》中,除了剛開始為吸引孫履真前來唸起定心真言外,大顛法師在求取真解的路程中不曾再對孫悟空念起過,對於孫履真他一直都是信任、倚重的。

對於師弟豬守拙,孫履真雖然偶爾也會在言語上調侃或是呵斥,卻不曾在行為上捉弄他,從一開始孫履真就與師父、師弟相處的十分融洽。對待取真解之路,孫履真曾說過:“師父哪裡走,我們自然跟著師父哪裡走,豈有師弟分途之理!”

孫履真的沉穩不僅是在處理師徒、師兄弟的關係上,即便是對待妖怪,孫履真有時也會心中不忍,例如不老婆婆死後,孫履真見山中無人,便讓山神、土地將她的屍首埋葬。

對待自身,孫履真也領悟得較為通透,正如取名時孫履真所說:“我想‘悟空’二字乃是靈慧之稱,我

一個

頑蠢之人,如何敢希靈慧?只好在真實地上做功夫,莫若叫做個孫履真罷了。”

“履真”二字正是對他沉著、務實個性的概括。

03

《西遊補》中的孫悟空形象——感性、忠誠

《西遊補》中孫悟空進入青青世界,歷經幻象,其身份隨著幻象中經歷的事,遇到的人發生著變化,因此,他變身成為虞美人、代理了半日的閻羅天子。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青青

世界中,他見到的不僅是過去的世界,還有未來的世界,在古今世界的交替中,孫悟空展現出他對待不同事物的態度,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他與《西遊記》孫悟空的差異之處。

1.多愁善感的文人氣質

孫悟空進入青青世界,歷經古今世界,其為人也變得“多情”起來。例如:孫悟空在項羽面前變作虞美人的模樣,試圖打探秦始皇的訊息時,他作出的情狀是“不住

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項羽,似怨似怒”,見到項羽下跪賠罪,“微露不忍之態”,孫悟空在扮演虞美人的角色時,充分把握住虞美人的情態。

孫悟空尋找唐僧時,發現眾多卦宮無法一一親自尋找,便利用自身毫毛,變出無數個小行者去探聽訊息,其中一個毫毛行者回復訊息時,因被孫悟空打罵,便哀哀啼哭。

這一細節在《西遊記》中幾乎沒有過,《西遊記》中由毫毛變成的小行者多為幫助孫悟空執行任務其在言語上很少有所表現,更不用提他會啼哭了。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而《西遊補》中變出的小行者在細節上則有了更多表現,作為孫悟空毫毛的產物,其性格上也應該是孫悟空的側面反映,由此可以看出孫悟空在個性上更加偏於柔軟的轉變。在變作虞美人時,孫悟空甚至還應綠娘、西施和思思的要求連起了詩句。

以上均反映出孫悟空具有一定的文采,也具有文人氣質。

2.忠心耿耿的愛國志士

《西遊補》中突出表現了孫悟空忠誠的品質,面對國家,孫悟空表現出愛國志士的

形象。

如孫悟空在陰司審判秦檜時,擔心自身慈悲和尚的模樣不足以威懾惡人,特意換一副打扮,派遣一眾小鬼,豎起寫著“報仇雪恨,尊正誅邪”的白旗,貼出告示,營造出嚴格公正的氣氛,並在正式審判時,給予秦檜嚴厲的處罰。

孫悟空對秦檜抱有懲戒之心,對岳飛卻懷有崇敬之心,文中提及見到岳飛,“行者慌忙起下正殿,側著身子打一

,道:‘將軍請!’到了階上,又打一深拱。剛剛進得簾內,好行者,納頭便拜,”不僅是在行為上給予岳飛禮遇,還認岳飛作師父,孫悟空對岳飛的尊重,充分表現了他對岳飛精忠報國優秀品質的欣賞。

吳承恩之後,《西遊記》續作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怎樣的?

孫悟空對待秦檜與岳飛的不同態度表現了他對奸臣所作所為的鄙視與嘲諷,以及他對忠臣愛國行為的高度肯定和讚揚,由此也側面反映出孫悟空忠心耿耿的愛國精神。

“從總體上說,小說名著的續書,無論在思想深度還是藝術技巧方面,都沒有達到原著的水準,”連同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畫與原作相比往往也稍遜一籌。

《續西遊記》、《西遊補》中的孫悟空和《後西遊記》中的孫履真,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同中有異,都是續書作者根據自身對原作理解後的再創作。

改朝換代時期極具變幻的社會形勢,以及心學式微而實學興起的思想浪潮,時代背景也自然

影響到《西遊記》續書作者的創作,續書中的孫悟空自由平等意識、自我意識的減弱,以及張揚個性的收斂,沉穩的個性,務實的作風,甚至像《西遊補》中不時流露出的苦悶情緒,都反映了動盪社會現實帶來的變化。

續書的作者在描繪人物形象時,也將自己的理想和對社會的批判寄託在其中,為人物形象增添了不同的光彩。

推薦文章

  • 超40000名戰士陣亡,屍體橫七豎八散落一地,俄軍還能堅持多久?

    在俄烏衝突中,烏克蘭一門心思搞動員,俄羅斯則是專心發展僱傭兵隊伍,大量的囚犯士兵以“僱傭方式”加入戰鬥,一定程度上當下烏軍內部主力是動員兵,而俄軍主力開始向“義務兵”轉變...

  • 中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領跑世界

    中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領跑世界報道稱,該系統於2021年在中國青島成功下線,是當前可實現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也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

  • 把很多網友聽哭,東方神起打動人心的三首歌曲

    第二首《stand by U》,相信很多喜歡東方神起的網友都知道,這首歌是東方神起最後一次同臺唱的歌,在紅白歌會上,這首歌唱的那麼淒涼,當時在唱這首歌的時候,相信無論是東方神起五個人還是歌迷內心肯定都非常的複雜,這首歌講述了與愛人的離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