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由 豆漿愛看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4-08
簡介如果沒有楔子中王冕的故事,開篇就是周進的故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作者想表達的是參加科舉考試有多好,曾今沒有功名在身的時候被人嘲諷,一考上舉人,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文行出處是什麼意思

導語:《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科舉制度的小說,

書中故事的主角都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但是這部小說卻在開篇用了王冕的故事做楔子,這是為什麼呢?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開篇就用了王冕的故事。

這個故事中,王冕是一位有才華且品行高潔的人,他的一生中,一直在拒絕達官顯貴在邀請他入仕的請求,為了不做官,還跑到山裡躲了起來。

王冕的這種做法,與書中其他故事的主角相比,顯得格格不入。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范進中舉》,就是講述了范進考功名,每年都落榜,突然考上了反而高興地發了瘋。而這本書中出現的人物,絕大多數也都是像范進一樣,把科舉當成畢生的目標來追求。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儒林外史》中,其他故事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像范進一樣深受毒害的讀書人,但是作者卻在開篇寫了王冕的故事,其實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01

點明小說的主旨

《儒林外史》這本書中出現的人物,很多窮盡一生都在追求功名福貴。像周進從年紀輕輕開始考,考到白髮蒼蒼才考上的,周進在沒有考上舉人之前,鄉鄰們對他都是不屑一顧的。

新進的秀才和舉人還明裡暗裡的用話來嘲諷他,這讓他感受到了心理嚴重的落差,所以才有了後面撞貢院號板的事,因為太心酸。老童生周進對於功名利祿的追求,簡直迷了心竅,為了功名連命都不要了。也側面說明了當時科舉八股文,對讀書人的殘害有多嚴重。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考中舉人之後,過來巴結他的人也多了很多,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成了他的朋友,也難怪周進會被科舉弄得神魂顛倒。

與周進不同,王冕因為才名遠揚,三番五次被邀請去做官,但他得知後,卻像避難一樣逃了出去。所以王冕愛讀書畫畫,純粹是因為愛好,不是為了做官。

如果沒有楔子中王冕的故事,開篇就是周進的故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作者想表達的是參加科舉考試有多好,曾今沒有功名在身的時候被人嘲諷,一考上舉人,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而作者在寫第一回的時候,在章節名處,就說明了

“借名流隱括全文”。

用王冕的不慕名利,來反襯周進范進等人對功名的執著,也點明瞭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諷刺科舉制。

02

借王冕之口,說出了自己對科舉的看法

在王冕這篇故事的結尾,作者就借王冕的口提出了對科舉制度用八股文的反對意見,當得知明太祖將科舉的方法定為八股文時,王冕就說過:

“這個法卻定得不好!將來讀書人即由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

讀書人重視科舉考試作八股文,而忽視了品行,就像匡超人原先還是個挺老實的人,考上秀才之後,與一些品行低劣的人結交,最後變得薄情寡義、貪婪虛偽。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這些都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把做八股文當成讀書人考取功名的唯一出路,壓制了讀書人寫文創作的動力,這使讀書人一個個淪為了寫八股文的機器,也忽略了品行的端正,這樣的人即使做了官,也是在禍害百姓。

而八股文字身就晦澀難懂,也不需要什麼文采,能不能考得上也是看考官的心情,像范進的文章,周進在批卷的時候也是看了三遍才明白,這還是想到了兩人相似的遭遇,這其實就參雜著很大的運氣成分。

王冕對功名避之不及,為什麼吳敬梓要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所以,作者在第一回就用了王冕的故事,就是想直接表明自己的寫文的初衷,以免有人誤解了文章的意思,誤入歧途,只是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祿。

今日話題:

你對《儒林外史》中,哪個人物的故事印象最深?

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

偵探推理

免費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可以

點贊、評論和收藏哦。關注

豆漿愛看書,每天都有不同的小說分享哦!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必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