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由 聽罷笛聲繞雲煙啊 發表于 人文2022-04-02
簡介胡服騎射改革中的胡服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山國胡服的特點

悲歌慷慨的意思是什麼

中山墓出土一個戰國中後期的案玉俑,髮型有較濃厚的少數民族特色,呈牛角形向上卷的形狀。其服裝與胡服俑器足同為窄袖長袍,極其相似。中山國的服飾文化對趙國的服飾有所影響,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就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山國服飾的優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目的之一就是揚長避短,便於和中山作戰。胡服騎射改革中的胡服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山國胡服的特點。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中山國也受中原華夏族潛移默化的影響,吸收許多了中原服飾的特點。中山王墓出土了一些玉器人,很多都是身穿上衣下襟,上衣為對襟上衣,下身為有擺的短裙,上衣和下衣中間以寬頻相隔。上衣下襟是比較典型的少數民族特點,但腰間的寬頻卻融入了中原特色。中山國還進一步吸收和改進了中原的深衣,出士的中山國玉人,身著花格紋的長衣,頭頂為發髦。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銀首人俑銅燈,也是衣著寬大袖口、交領右枉的深衣。在交往中,中山國的音樂舞蹈藝術,既保留了遊牧民族粗廣雄健的特點,又吸收了周邊國家陰柔婉美的風格。《呂氏春秋·先識》記載中山國人好悲歌,同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中山國男子悲歌慷慨,女子善於鼓鳴瑟、喜歡跳舞。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中山國與諸侯各國不斷往來促使中山國的風俗以及思想文化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換而言之中山國風俗和思想文化的變化也是與各諸侯相互交流融合的結果。約公元前400年左右,也就在中山國被魏國滅亡之前,中山國還是君臣無序、男女無別,缺少基本的禮儀規範。但約100年之後,中山國的風俗大有改觀,中山國雖然不能稱為禮儀之邦,但是已經是識禮的諸侯國。中山國君禮賢下士,重視人才。因為中山國自復國後,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尤為崇尚儒學。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中山墓出土的方壺銘曰:“夫古之聖王,務在得賢,其次得民,故辭禮敬則賢人至,寵愛深則賢人親,籍斂中則庶民附。”《太平寰宇記》也記載中山國:“專行仁義,貴儒學,賤壯士,不教人戰。”然而在冥冥之中,中山國相對於華夏各族稍慢了一步,因為興盛繁榮的儒家文化在戰國中晚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法家和兵家文化成為諸侯國推崇的文化。雖然中山國己經努力學習和吸收華夏文化,但在當時尊崇儒文化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這個國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愛好歌舞,與各諸侯國交流密切

總而言之,透過對鮮虞中山國出土的鼎、藏、豆、壺、盤和匱等青銅器的分類以及與其他諸侯國青銅器的比較,不可否認鮮虞中山國的青銅器有其獨特的地方,但總體上與其他諸侯國的青銅器趨向一致。鮮虞中山國與各諸侯國在社會生活方面聯絡緊密,開展了包括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促使鮮虞中山國文化與中原文化不斷融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