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由 一封來信 發表于 人文2022-03-15
簡介認清世界,深深受世界真相震撼的少女不由得迷失了方向,自降生人世間來,便是蒼生的一員,但卻陷於苦海,遲遲不得解脫,這是葉嘉瑩16歲所作詩詞《詠荷》中“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蓬瀛是什麼意思

在亂世,人難依存;在異鄉,身無依靠,這等身逢亂世,迫待他鄉的艱苦經歷,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更何況更為感性的女人呢?

葉嘉瑩先生雖然是一介女子身,但遭逢的苦難卻遠勝大多數男性,她的一生雖艱難卻豐富,在她的人生中始終有美好的中華文化與之相伴,助其度過一段段艱苦的時期。

葉嘉瑩先生生於軍閥割據的混亂時代,幼時多難,成年以後又是所嫁非人,在最美的年華卻受著最多的苦難。身為中華兒女,卻難以回到故土,在異國他鄉獨自思鄉的痛苦又是誰能感同身受。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葉嘉瑩先生在《留別哈佛》一詩中寫道——又到人間落葉時,飄飄行色我何之,春去秋來,又到了落葉歸根的時候,而我行色飄飄,卻又該去到哪裡呢?短短兩句,濃烈的思鄉之情卻溢於言表。

後來葉嘉瑩先生回國任教40年,將自己的餘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但卻分文不取,甘之於粗茶淡飯,將自己一生的財產共計3568萬元全部捐給了祖國,留給她自己的只有三尺講臺於氤氳書香。

少時多難的民國才女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自小開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3歲背書,6歲則習《論語》,才女之命從幼遠遠揚名。但在那個軍閥割據,黨派林立的時代,讀書習字下知曉的卻是這樣一幅亂世景象,誰又能夠不迷茫而不知所從呢?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認清世界,深深受世界真相震撼的少女不由得迷失了方向,自降生人世間來,便是蒼生的一員,但卻陷於苦海,遲遲不得解脫,這是葉嘉瑩16歲所作詩詞《詠荷》中“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的大概意思。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個年幼無力的少女,早早地思考起了人生的目的。

或許苦難總愛鍾情於世間有才之人,父親失聯,母親因癌症去世,這一切針對的,僅僅是一個17歲的少女,突如其來的苦難將其一把推入了深淵,是詩詞拉住了她,並在以後的時間中一點點的將其帶離深淵。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突失至親,其中苦楚又有誰能理會,八首《苦母詩》又怎能挽回至親之命。父母雙親皆不見的葉嘉瑩只能跟隨伯父一家生活,國學素養深厚的伯父,不僅對她視如己出,更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是其踏上詩詞之路的啟蒙者。

早早懂事的葉嘉瑩明白,對於父母,自己的一味沉淪永遠無法報答其生養之恩,只有加倍努力,用出人頭地來告慰至親在天之靈。透過努力,她成功考入了赴任大學國學系,師隨詩詞大師顧隨,進一步研究古典文學。

八首《哭母詩》雖寫不出她失去至親的痛楚,卻也能驅散一部分哀傷。跟隨伯父、伯母生活的時候,並未影響到她的學習。伯父是她踏上詩詞之路的啟蒙人,國學素養深厚的許卿公待她視如己出,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苦難隨身的賢惠妻子

師隨顧隨大師的葉嘉瑩將窗外的戰火拋之腦後,專心致志地投身於古詩詞當中,世界的大多數世界的事物對她來說都只是僅僅聽聞,感情自然也是。

大學畢業後,留在北平任教的她遇到了供職於國民政府的趙東蓀,並在其窮追不捨下帶著某種特別的心情與其結婚了。

婚姻的開始並不意味著苦難的結束,苦難又盯上了這位嫁為人妻的少女。嫁給趙東蓀不久,她就因為國民政府戰敗而與趙東蓀一起到了臺灣,從此離開了生養自己的故土,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回來。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初到臺灣,夫妻二人相處還算融洽,思鄉之情雖有,但有人陪伴也還能忍受。但自從丈夫趙東蓀被關押後,葉嘉瑩也受此影響被關押數日,出來後便流離漂泊,居無定所,在他鄉過著悽苦的日子。

遭逢此難的葉嘉瑩多次心中憤懣難平,多由於恩師顧隨的開解,才能帶著女兒在他鄉勉強度日。本以為丈夫出獄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出獄後的丈夫卻性情大變,終日沉淪,不肯工作,甚至還會對自己動手。

遠在他鄉,卻又被婚姻背棄的葉嘉瑩不止一次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這次又是詩詞拯救了她。經此苦難後,再讀詩詞,慷慨激昂的詩人背後,多是滿腔的憤懣與無力。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奉獻終身的教育大家

葉嘉瑩在古詩詞方面的超高水平讓她得以到國外的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做了兩年的交換學者,並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但無論身處何處,卻終究難回故土,這不由得令葉嘉瑩更受折磨。

直至中國與加拿大建交後,葉嘉瑩便立即申請回國探親。不幸的是,苦難仍然沒有放過這位奔波半生的女子,1976年3月24日,葉嘉瑩的長女與女婿雙雙死於車禍,經此重大打擊的她決定回國教書,向一代傳達古詩詞中的靈魂。

自此之後,每當加拿大停課,葉嘉瑩就回南開大學任教,這一下就是40年,將自己的餘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

歸國執教40年,她分文不取,豪捐3568萬,自己卻粗茶淡飯甘於清貧

任教40年,葉嘉瑩先生甘於粗茶淡飯,分文不取,反而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將所有的財產捐給了祖國,共計3568萬元。清白的來,獨身的去,何其樂觀,自大啊!

小結:

天將成其才,必先賦其難,葉嘉瑩先生的一生便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葉嘉瑩先生的一生,可謂是與苦難同行,多次在苦海中掙扎,便更顯得其能靜心學習的難得。

葉嘉瑩談起自己一生的遺憾,說除了小時候沒能讀書以外,就沒什麼遺憾。先生灑脫的態度,將所有的苦難都視作了過眼煙雲。

面對虛假的世界,熱愛它並不難,難的是認清了世界的真相,還能熱愛它,葉嘉瑩先生便是這樣,任世界施以磨難,卻依然熱愛於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