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由 照牛排 發表于 人文2022-02-07
簡介連平老井頭古井(位於連平縣人民醫院北東南水關稍左井一,東南稍左下井一,正南大街右井一(即州守劉宏祚遇亂兵死難處,照牛排:即南街的“忠義井”,據《連平縣誌》和《連平州志》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連平內莞營兵與守城把總賀炳舉兵反清,

井管什麼墟

連平州志

》卷三介紹明末至清朝中期連平州城的佈局和大小,城牆、城門、月樓的修建和歷次維修,以及城內水井的分佈,並花了很大篇幅來記載連平惠化圖、長吉圖、忠信圖、銀梅圖的各個村名和位置,最後還講了集市和公署(放到下一篇)。連平的老城牆不知毀於何時,今天只能從文獻記載和安徽壽縣現存的宋代古城牆來一睹連平州城當年的風采。歡迎關注照牛排(

iZhaoNiuPai

)。

連平州知州奉天盧廷俊傑人氏重修

城池

自古王公設險以守其國,築城鑿池所以固人心定民志也。我皇上車書一統,山陬海澨鹹沐奠安,猶軫念直省郡邑城池間有頹圮,命發帑金修茸,仰見睿慮無遠不周。連平環山帶水,形勢如畫,百雉崇墉,夙稱壯觀,所貴彌補時勤綏眾和民庶,無愧於保障而金湯永固也,志城池。

始建城周635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1159(個),設窩鋪38間,砲臺五座。東南大水關一(合城眾水匯流),南稍左小水關一,東北小水關一(二函疏分城水),正北小水關一(引西鄉鶴湖水注泮池),正西小水關一(引鶴湖水入城)。

闢門四。巡按御史錢公題東曰“鎮連”(門臨九連故名),西曰鎮英(一說望英,由此達英德),南曰玉驄(取乘驄之意),北曰起鳳(有鳳凰嶂,北門未開,只建樓一座,舊圮。康熙年壬子[1672年],知州高光國另建樓XXXX十年風雨,頹塌僅存舊址,今小樓三間,系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在城紳士捐造以備巡更守宿)。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安徽壽縣古城牆,前面那一圈是甕城

經始崇正六年[1633年]十月,踰年十二月告成。八年四月,知州牟應受任內詳X,東西南三門加壅城,橫十九丈,高如舊城,旁開兩門,授時啟閉,各建月樓一間(後旁門塞,月樓廢。惟內外正中二門直出,內門上建大樓三間,外城建月樓一間,上祀關夫子,各置鼓鉦,四時支更巡守。惟東城外門堪輿家謂“宜開艮門”,康熙十年知州高光國開之,今塞,於二十五年知州佟國瑞始從輿論仍復正門)。

內城635丈零,如數增修規制以備(城垣內外空一丈為官地,餘為民地)。維時募工創造,櫛風沐雨者長寧知縣陳國正也,閩之南平人。贊理著勞者,候任巡檢章益卿、孫秩、陳綸,吏目吳懷忠也。而盡心督理、精詳嚴明始終無斁者,惠州府推官吳希哲,字嵩輪,浙之淳安人,辛未進士。

查創始舊城未十餘年,一經淋雨崩圮殆盡。於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署州守

陳鄴

重修,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又奉增葺,閱三十餘載,坍塌傾斜,彌望空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州守

徐旭旦

率紳士里民公捐修築,委生員何多奇、董其成嵌石砌灰,費簡功堅,計修城外周圍上下併壅城共1230餘弓,用銀348兩五錢二分六釐。戊戌十月二十日興工,巳亥三月報竣,今間有坍塌,現在綢繆苞桑,永圖完璧,民社攸寄其敢忽諸。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安徽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

東門月樓,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州守於廷弼修建。康熙四十九年庚寅,署州長寧知縣郭一泓重修。

東門大樓、西門大樓、月樓,俱康熙五十二年癸已州守徐旭旦修建。

南門月樓、大樓,康熙五十年辛卯州守徐旭旦修建。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壽春州城圖

井池

】(附)

韓志曰,五行之用缺一不可,故“民非水火不生活”,良有以也。鑿池開井雖備日用之常,亦守禦金湯之一端雲。

東門水關內大池一連三口,民業;

東北小水關內大池一口,貢元何有我世業,曰“翠湖”;

西南城腳大池一口,民業。其小池多,不悉載。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連平老井頭古井(位於連平縣人民醫院北

東南水關稍左井一,東南稍左下井一,正南大街右井一(即州守

劉宏祚

遇亂兵死難處,照牛排:即南街的“忠義井”,據《連平縣誌》和《連平州志》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連平內莞營兵與守城把總賀炳舉兵反清,開倉劫庫。因事起倉猝,時任連平知州劉宏祚率兵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劉宏祚為免被生俘受辱,遂投此井自盡,“忠義井”由此得名。現井址猶存,由於連平縣城建設,“忠義井”井體被建築垃圾所填,已成廢井)。

西北直街井一(井泉清美),正北城腳下淺井一(井淺泉甘),稍左下井一(在觀音堂圍牆外,久廢,進士何深於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捐資開復,水亦清洌,名曰“清井”),正北牟公祠後淺井一,觀音堂庵井一(其水清恬,烹茶品第一),分司后街左井一。

民居自開鑿者甚多,其無開者皆取汲於東西二溪也。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連平老井頭古井,攝影:水無痕2017

都裡

惠化圖,其社十

東二十里曰大埠,其村曰上村,曰下村,曰坪山,曰鎮背,曰黃竹面,曰黃砂塘,曰祖公坑,曰小溪尾、梨樹下。

東北二十里曰內管(初建設兵二百名,今除),其村曰蟻公陂,曰河隔,曰汙泥坑,曰蜆村,曰大陂頭,曰巖背,曰大陂土叚,曰楓山,曰昌田,曰塘裡,曰洋湖。

東南三十里曰田螺塘,曰上藍洲,曰下藍洲,曰桑樹坪,曰七姑塘,曰漆木垇,曰麻陂坑,曰神背,曰留峝,曰魚潭,曰上土屋,曰上下小峝。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惠化圖:大埠,內莞,麻陂、茶山、石龍

北十里曰麻陂,其村曰楊坑(九峰庵建此),曰鍋峝,曰山塘下,曰杉樹園,曰呂公坑,曰竹山下,曰鐵爐坑,曰榕樹下,曰石堦頭,曰麻陂逕,曰和尚寨(溪邊有虎跡石),曰石下,曰咬耳寨(有溫泉)。

北二十里曰下坪,其村曰黃栢坑,曰高陂,曰岐山下,曰桃子峝,曰蜆村,曰上下梨坑,曰崗下,曰大坪,曰丹竹坑。ZhaoNiuPai。com

北三十里曰上坪,其村曰紫竹坊,曰古坑,曰大甲田(有三層石,方平丈餘,相傳旱極以素飯禱之即雨),曰東坑水,曰河背,曰新峝,曰橫坑,曰龍子峽,曰半坑,曰澹村,曰流峝,曰曹峝,曰象嶺下,曰古陂,曰上鎮,曰張峰頭,曰平安鎮,曰赤峝,曰暖水口(即溫泉處),曰營坑水,曰新田逕,曰雞啼石,曰陂下,曰排上,曰獨藪裡,曰中村。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惠化圖:上坪、下坪

西五里曰椒子坪(永豐庵在此),曰古文坑(永興庵在此),曰陳陂合(白雲古剎),曰鶴湖,曰密溪,曰水洋峝。

南十里曰朱神坑,曰大逕口,曰撐腰石,曰大水逕、馮家排、樓子。

南二十里曰茶山(州治南路,設巢田兵二十名防禦),其村曰水背,曰馬子坑,曰嶺下,曰垇頭,曰神山下,曰架錦山,曰大坵頭,曰鄧坑(廽龍庵在此),曰鎮裡,曰岐坑,曰輋坑,曰豐盤,曰大坪裡,曰梅子坑,曰圓墩,曰西峝。

東南十里,其村曰石龍,曰石頭塘,曰楊公嶺,曰碗窯下,曰下田心。

長吉圖,其社五

南三十里曰溪東,其村曰軟坑,曰馬峝,曰船峝,曰新峝,曰東葉坡(鋪舍)。

南五十里曰田源,其村曰大崗坪,曰譚峝,曰大路背,曰小蓆,曰水西司(舊巡檢署),曰戈羅。

西南六十里曰大田,其村曰小水(俗傳洪聖王故居,今立廟),曰碓陷石,曰大田墟,曰梅峝,曰河角。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長吉圖:溪東、田源、大田、沐河、雙嶺

南六十里曰沐河,其村曰歸龍埔,曰岑窖,曰伏水,曰銀塘,曰百口塘墟(王公祠在焉,巡檢署建於祠之北,今廢)。

西南五十里曰雙嶺,其村曰砂心,曰曾河壩,曰逕頭,曰砂圳,曰雙頭。

忠信圖,其社六

南五十里曰窄頭,其村曰彭坑,曰頭巾石,曰澗頭,曰龍南壩。

南六十里曰油溪,其村曰旂山下,曰牛神壩,曰靈山坑,曰烏石塘,曰井潭角,曰官陂頭,曰東坑。

南七十里曰司前圍(忠信巡檢司署),其村曰曲湖市,曰三圳圍,曰馬頭圍,曰逕口寨,曰陳陂,曰獐坑,曰長生鎮,曰下蓮湖,曰羊眠崗,曰水唇寨,曰老虎坑,曰合水口,曰山子下,曰柘陂,曰新屋下,曰老山寨,曰黃泥寨,曰鄧公村,曰忠峝,曰古塘鋪(舊營汛地)。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忠信圖:窄頭、油溪、司前圍、黃坭嶺

東七十里曰黃坭嶺,其村曰石逕,曰留峝,曰雙溪水,曰赤竹逕,曰蝦子塘,曰三摺頭,曰石園。

東北七十里曰中管,其村曰矮崗,曰百朗,曰八字山,曰黃嶺,曰高陂。

北七十五里曰百口洋塘,其村曰小柘。

銀梅鋪,其村三十二

(初名“銀場鋪”、“梅花鋪”,今合名“銀梅鋪”):

西十五里為巖陂嘴,即銀梅鋪界,曰楊梅坪,曰營裡,曰牛嶺水,曰李坑,曰碗窯下,曰三坑,曰新塘,曰東坪,曰蓮塘,曰陂頭墟,曰下田,曰燕巖(有庵),曰下西。

西南五十里曰冷水角,曰黃泥坎,曰黃峝,曰菩庵山,曰白葉山,曰黃茅輋(今營兵汛)。

西北六十里曰塘村,曰資溪,曰蟬峝,曰樹頁,曰山塘閘,曰水坑,曰上洋,曰蠟溪(龍潭巖在此),曰水浸洞,曰火刦嶺,曰銀場坪(相傳古有陳定王於此爐冶,其跡猶存),曰葫蘆峝,曰分水凹。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銀梅圖(陂頭鎮)

東桃鋪,其村七

西六十里曰平田村,曰莆峝,曰塘田,曰三坑,曰大坑,曰水口,曰華山(唐張曲江品題有詩)。

墟市

】(附)

韓志曰,州治封域不廣,又非輻輳之區,商賈貿易者鮮,市雖數處,俱係糧田灌溉不及,棄之則糧無所出,因設墟以輸餉,俾民間有無通易,亦權宜之策雲。

合水墟(土民謝嘉璧、梁文立、巫玉章爭構控院,經府審斷,招詳沒為官地,今已廢)。

東昌墟(城東郭橋外,生員謝呈芳糧田洪水衝荒,始立墟貿易薪米,州民便之。雍正三年癸卯[應為乙巳,1725年]又因水勢侵激,街民呈請州守胡功成遷入城內,跬步通工,一時稱利,第城居農耕趂市出郭,男女肩摩已非美觀,兼慮伏莽有警,藏奸莫辨,曲突徙薪宜思預防)。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忠信鎮老街

東葉陂墟(即溪東地,州鋪舍,今廢)。

牛過渡城隍墟(原系州進士湛縉業,於康熙辛酉[1681年]賣與本州城隍會,價銀五十兩,收租輸賦,餘供逓歲神誕衣袍,有記)。

大田墟(今廢,為民業)。

百口塘墟(王公祠在焉,州界止此,路通長寧縣錫場櫸林,長吉巡檢司署建祠北,今廢)。

百口洋塘墟(今廢),黃嶺墟(今廢),石子壩墟(今廢),曲湖市(十排墟,今廢)。

官陂墟(載連平州忠信圖糧米二斗五升二合九勺,又載河源縣大洲三圖糧米三鬥三升五合)。

陂頭墟(銀梅地)。

《連平州志》卷之三:清代連平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貴東墟西門

註釋:圮【pǐ,毀壞倒塌】,帑【tǎng,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百雉崇墉【形容城牆高大】,【清代的1尺=32釐米,1丈=320釐米,也就是說,明末連平州內城周長約2公里,城牆高約6。7米,厚5。12米】,雉堞【zhì dié,又稱齒牆、垛牆、戰牆,是有鋸齒狀垛牆的城牆,有瞭望和掩蔽之用】,窩【同“窩”】,闢【同“闢”,開門】,驄【cōng,青白色的馬】,踰年【同“逾”,可理解為第二年】,壅城【即甕城,大城外的小城】,苞桑【比喻牢固的根基】,民非水火不生活【人民沒有水和火不能生活】,良有以也【某種事情的產生是的確有些原因的】,堦【jiē,同“階”】,輋【shē,同“畲”】,營汛【軍隊戍防地】,摺【zhé,同“折”】,刦【jié,同“劫”】,張曲江【即唐朝韶州曲江人張九齡(678年—740年)】,墟【xū,同“圩”,中國湘、贛、閩、粵等地區稱集市】,輻輳【fú 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在一塊】,土民【當地人】,爭構【爭吵結怨】,趂【chèn,同“趁”】,逓【dì,同“遞”】

參考資料

:新華字典,百度百科;

《連平州志》,牟應受、韓師愈、盧廷俊、何深、顏希聖,明清;

《連平縣誌》,連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年;

《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彙編·連平縣卷》,陳建華,2013年9月

往期回顧

(戳下方標題):

你不知道的雍正《連平州志》

雍正《連平州志·序》:揭秘連平起源之迷;

《重修連平州志》凡例: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的區別

《重修連平州志》舊志敘:牟爺是如何在連平白手起家的;

《連平州志》卷之一:星野(星宿和分野);

《連平州志》卷之一:輿圖(290年前的連平地圖)

《連平州志》卷之一:連平八景圖(老八景);

連平新八景,哪個旅遊景點最好玩?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2、3、4、5

《連平州志》卷之二:疆域、山川

、連平風俗

《連平州志》卷之三:城池、井池、都裡、墟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