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由 明星美美噠 發表于 人文2022-01-10
簡介過了一會兒,就見言生師健步如飛地趕了上來,說剛才那位師父讓大家到他的茅蓬裡休息喝水,特地從對面趕了過來,卻不見了大家,看來大家與這位法師的因緣還沒到

空谷幽蘭什麼意思

【作者:楊鋒兵】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

這首蜚聲當代禪林的《寒山僧蹤》,是描寫在長安終南山訪禪時的心理感受。

每當聽著這熟悉的曲律,總令人生起一種莫名的感動,並對“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的終南山,由衷地生起憧憬。

人有善願,佛必佑之。殊勝的機緣終於到來了。

七月十五日,一行十餘人,有幸隨吳言生師同上終南山,去參訪《名山遊訪記》以及《空谷幽蘭》中所描繪的終南山茅蓬。

車過子午大道,沿環山公路東行,駛入進石砭峪。遠遠便見一座大壩立於峪口,題有“石砭峪水庫”五個大字。等邐迤行駛到水庫的一側,便見兩岸青山間,匯聚著清澈的湖水,山色空濛,煙波浩渺,遠遠望去,頗有古人筆下的“涵虛混太清”的景象。當我們驚訝不已的時候,同行的一合師兄說:“更好的風景還在後面呢!”大家的興致便更高了。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終南山明珠:石砭峪水庫

車子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進,上下顛簸,搖搖晃晃,不知不覺便見一片綠色橫亙在眼前。這裡有幾間簡陋的房子,便是傳說中的“茅蓬”。

茅蓬一般都是很簡陋的處所,選址或依山傍水,或坐高坡而臨叢樹,它們可以是自己動手搭建,也可以是利用山民遺留下的房屋改建而成。但說到底,茅蓬就是住山僧尼們參禪、唸佛、修行的場所。

我們見到的第一個茅蓬叫“普善茅蓬”,茅蓬裡住著兩位尼師,年長的尼師法號常真,今年已經七十八歲了,從西五臺來到這裡,住在此處已有五年。年輕的尼師,臉上的笑容十分的燦爛。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普善茅蓬的修行人

普善茅蓬的院子裡有一條小溪,清澈見底,終日流水潺潺。因為常真師父年事已高,我們沒有作太久的逗留。“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面對這樣的水,面對這樣的山,似乎不必再多說什麼了。果然,出得門來,便聽見喜鵲嘰嘰喳喳地報唱,原來是從門前老樹杈上的喜鵲窩中傳出來的。抬頭見喜,大家都很高興。

沿溪而上,一路上水聲潺潺。同行一倩師兄的鞋子比較滑,看著她小心翼翼卻又信心十足的樣子,心中頗是希望有一雙謝公屐與她,那樣便可以“腳蹬謝公屐,身登青雲梯”了,但轉而一想,這樣的走路不也是修行麼?

在一處山道間,隱隱約約看見對面山坡上有一片黃燦燦的花,和一個出家師父飄動的身影。我們喊話,問師父種的是什麼菜,師父說是金針菜。之後又聽見師父說了幾句,卻沒有聽清說的是什麼意思,就繼續前行。不見了言生老師,就站在樹萌下等候。過了一會兒,就見言生師健步如飛地趕了上來,說剛才那位師父讓大家到他的茅蓬裡休息喝水,特地從對面趕了過來,卻不見了大家,看來大家與這位法師的因緣還沒到。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清淨茅蓬的寬見師父

這位法師叫寬見,是興教寺常明老和尚的弟子,來這裡住山已有十多年了。他的茅蓬被綠樹遮掩,一般人不容易發現。茅蓬的名字叫清淨。清淨茅蓬果然清淨,眾生的腳步從它的一側經過,卻從來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人向山中行

終於,綠樹掩映中,我們又發現了另一座茅蓬,柴門上掛著鎖,一如師兄喊了幾聲,有人應聲,我們才知道原來掛著的鎖只是個樣子罷子,門本來就是開著的。進了裡面,發現這裡別有洞天。

這座茅蓬叫“不修茅蓬”,住著守戒法師,約三十五六歲的樣子,2002年就住在了這裡。他獲取外界資訊的唯一途徑是聽收音機。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聽收音機時,他說:“我們不能和時代脫節,必須瞭解外面世界的資訊。如果與外部斷絕了,站在這裡講話的就不是我,而是二千年前的一具木乃伊了!”

守戒師父每天早上五點醒來,然後念念經,打打坐,八九點左右吃早飯。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誦經、看書、出坡中度過。他的生活比較艱苦,有時還食不果腹。問起生活來源,他說香港旭日集團的楊釗居士每年給終南山茅蓬中的每位修行人1000元,用來幫補他們的生活。茅蓬一側,有一大片菜園,種著黃瓜、茄子、西紅柿等,果實累累,生機勃勃。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不修茅蓬中的花與蟲

這座茅蓬為什麼叫“不修茅蓬”?守戒說:“不修是我希望達到的境界。將不修的境界標舉出來,可以經常激勵自己的修行。”

守戒師父之所以出家,是因為看不慣世俗社會中的事情。但僅僅這一點,還不足以導致他出家。他說當初他也是“懵懂”出家,覺得過著剃光頭、敲銅碗(即銅磬)的生活,蠻有意思,蠻快樂的。出家之後,在師父的引導之下,逐漸修行,才漸漸體悟了佛法的三昧。我們為守戒師父的率真和坦誠而深深感動。

當有人問及如何修行時,守戒師說:“你只要不受慾望的困擾,你的心不受妄想的左右,那麼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並沒有區別。”

守戒師父還對我們說,在修學佛法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與佛對話”,即要看經、讀經,直接從經典中理解佛法。另一方面則是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之中,如何進入禪定的方法。守戒師父為大家作了現場演示,大家深感其中的神奇,嘆為稀有。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與不修茅蓬的守戒師父合影

問清楚了上山的路之後,我們別過了守戒師,別過了“不修茅蓬”。

探訪茅蓬,看看深山修行人的生活,可以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生活。

一路上,峰迴路轉,我們時走時停,好欣賞這水光山色。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林中小憇

“一如”師兄林中小憇,還真有人心一如山色碧的意趣呢。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人心一如山色碧

“淨土茅蓬”是我們此行探訪的第三個茅蓬,也是我們遇到的景色最為優美的茅蓬。佛學研究網13日剛剛上傳了一篇“深山修行人”的文章,當時這篇文章裡有一幅圖片被放在網站的首頁,讓人看了過目難忘。今天我們一來到這裡,就有恍同舊識的感覺。原來,我們所看到的景色,就是網站首頁放上去的那張圖片!這就是淨土茅蓬!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淨土茅蓬仲夏小景

淨土茅蓬裡面住著乘波師父和她的徒弟。茅蓬裡有佛堂、臥室和廚房。院子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佛堂內更是一塵不染,各種器具和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院牆上還掛著一口鐘。據山下的法師介紹,她們雖然只有兩三人,但是每天都按時敲鐘上堂,一絲不苟地遵從寺廟的規矩。

院後的桃樹果實已經成熟了,紅彤彤的惹人喜愛。百丈石崖下,有一泓清泉。喝了兩口,比冰鎮的還爽,整個人都透徹的清涼。

乘波師父在這裡已經住了28年,而她的兩位師父——慧因師太和慧遠師太,在這裡住的時間更長。乘波師父說,這兩位師太都是解放前的大家閨秀,受過高等教育,三四十年代便出家了。兩位師太都是東北人,1955年在北京開會時結識,就一起尋找地方隱修。開始兩個人的意見還不一致,一番爭論之後,決定邊走邊看。當她們來到終南山後,都異口同聲地說:“就是這兒了!” 就這樣,兩位師太一直居住在這裡,直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先後圓寂。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終南山中,靜靜地聳立著兩位師太的石塔

乘波師父坐在院裡的一顆蘋果樹下,和我們娓娓敘談。說話間,乘波師父的徒弟為我們準備了午飯。在蘋果樹下和花叢中用餐,別有一番風致。院中的百合花開得正豔,令人想起生命的飽滿與熱烈。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終南山第一號百合花,看到此花的人有福了!

在淨土茅蓬中,我的心情也分外晴朗,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倍感親切。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一潤”(就是我啦!)在淨土茅蓬

此時日已偏西,我們沿山間小路下山。在密密的松林中穿行,踩在厚厚的松針上,像是踩著毯子上似的。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松林松針路

快到山下時,我們在溪邊找到了一塊巨石。大家興致勃勃,依石傍水,用高山罐點火煮茶。小魚和小蟹,在溪水中自由地游來爬去。言生師用一種特殊的玫瑰花茶款待大家。這些玫瑰花是似開還合的花苞,雖然是嬌紅的色澤,沖泡出來的茶湯卻是碧綠的翡翠色。大家正在詫異間,只聽得言生師說,這種玫瑰花蕊,花苞沒有完全展開,葉綠素多於花紅素,因此沖泡的雖然是紅花,泡出來的茶湯卻是青色。這種玫瑰花茶,來自中國最美麗的生態城市大理,是大理“風花雪月”四道茶中的花茶。我們聽了,都意醉神迷,為自己能置身最美麗的自然,品飲到最美麗的茶湯,而慶幸不已。

空谷幽蘭:尋訪白雲深處的終南山隱士

溪邊品茗意自濃

言生師熟諳茶道三昧,曾經在很多地方舉辦過茶禪講座,深受大家的歡迎。今天,卻並沒有講解茶禪的涵意。我想,這大概是想讓大家多多品味眼前的終南山色,品味手中這杯禪茶的滋味,給大家多留一些回味的緣故吧。

暮色闌珊中,我們告別了石砭峪,告別了終南山。

這一天的感想實在太多太多,不是我這枝拙筆所能記錄下來的。據守戒師父介紹,從石砭峪往西五臺頂的路上,大大小小有十四座茅蓬。今天,我們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更為神秘的禪機,還有待於日後的探訪。

儘管如此,這山,這水,這人,已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底。

我知道,從今以後,不論我們置身於怎樣的境地,都時時會想起這翠碧的綠色,這潺潺的水聲,這簡樸的茅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