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由 文史瞭望 發表于 人文2022-08-22
簡介原來,這些奇人生活的地方是大名鼎鼎的終南山,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士,這些人或隱居山洞,或自搭茅棚,過著餐風飲露的清苦生活,因為平時很少與外人見面,這才成為了郭桂蓮老人眼中的奇人

三長二短是什麼動物

2019年的一天,生活在西安市長安區的郭桂蓮老人回到了距離市區幾十裡遠的老家暫住幾天,此時的她已經六十多歲了,身子骨還很硬朗,因為眷戀故土,每年她都會抽出一段時間回到自己成長的村子休息。

這天早上,郭桂蓮一大早就起了床,她像往常一樣來到了村後的小山坡散步,鍛鍊身體,只見她抬頭朝著南面望去,卻突然被眼前的景象給驚了一下。

原來,郭桂蓮老人發現有一個奇怪的人在另一個山頭上活動,行蹤很是詭秘,不過老人並沒有感到害怕,因為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見到山裡的奇人了。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就在老人小的時候,她經常會在山裡看到這些奇人,而且人數還不少,只是她沒有想到過了這麼多年,山裡居然還會有奇人。

那這些奇人為何回到山裡隱居呢?他們都有著怎樣的身份?我們接著往下看。

隱士為何而隱

自從發現奇人以後,郭桂蓮老人便總把此事掛在心上,為了弄清這些人的身份,她便主動把見到奇人的事告知給了電視臺的記者,而在記者的調查走訪中,真相也一步步地浮出水面。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原來,這些奇人生活的地方是大名鼎鼎的終南山,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士,這些人或隱居山洞,或自搭茅棚,過著餐風飲露的清苦生活,因為平時很少與外人見面,這才成為了郭桂蓮老人眼中的奇人。

而要弄清這些隱士來此隱居的原因,首先要理解何為隱士,隱士又有幾大類。

隱士是指那些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崇尚無為灑脫的人,他們往往對外封閉自己,在獨自的空間中追求精神的愉悅,這些人大致上分為四類。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第一類是一心一意地迴歸自然,真正地隱於世間,這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人便是武當的張三丰,他不只是小說中的俠之大者,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張三丰一生為尋自然之道,沒有出仕,全心歸隱,不修邊幅,最終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一代武術宗師,他的歸隱用李白的詩來說就是“天然去雕飾”。

當然,世界是矛盾對立統一的整體,有真心歸隱不問世事的,就有假借歸隱之名而圖功名利祿的,這類人只是把歸隱當成了步入仕途的手段。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我們翻閱關於隱士的書籍時,經常會看到一個詞,叫終南捷徑,事實上,這個典故就是說的這類假隱士。

唐代玄宗時期,有一個叫盧藏用的文人,雖然考中了進士,但一直等不到做官的機會,於是,他便徑直登上了終南山隱居,並且將自己隱居的行為展現在了天下人的面前,餐風飲露,誦經打坐,他都做得很是得心應手,有時還會評點天下大事,悠遊自在。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很快,盧藏用隱居的美名就傳到了朝堂,最後選賢舉能的唐玄宗也聽說了他的名氣,覺得此人胸中定有經世致用的才學,便把他招進了宮,還授予了官職,盧藏用正式步入了仕途,飛黃騰達。

有了盧藏用成功的案例,後世一些不得志的文人也紛紛效仿,就連詩仙李白都曾到終南山過過一段時間的隱居生活,這種無關對錯,只是運氣的成分更大一些。

不過前兩種情況在歷史上比較少見,畢竟人都要經歷世間百態,更多的都介於真心求隱和假隱真仕之間,而這也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其中,最常見的是仕後則隱,這些人早先的時候往往有過一段仕途的經歷,後來出於思想和環境的變化,辭官隱居山林。

漢代的張良和晉代的陶淵明就是這種情況,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功成名就後欣然歸隱,而後者則是無法實現抱負後怒奔田園,不過兩人都做到了在隱居之後不再出仕,因而獲得了很多人的欣賞。

另外一種型別是時隱時仕,也叫真隱真仕,諸葛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下無道時,他臥於草廬,欣然自適,好為梁甫吟,而遇到明主劉備,他就為之驅馳,鞠躬盡瘁,這種態度也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瞭解了四類隱士的形象之後,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隱士的內涵,不過由於時代的不同,現在的隱士和古人或多或少又有著一些表現上的差別。

而且,我們也往往會認為隱士這類群體是古人的專有,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媒體中經常看到的也是古代隱士的形象,而到了當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們很難想象還會有人飄然歸隱。

那隱居在終南山中的隱士們又都是些什麼人呢?

生活不順,歸隱山間

記者們聽到郭桂蓮老人的話,便一邊查詢關於當代終南山隱士的文字記載,一邊趕往了終南山對這些隱士進行走訪,經過調查發現,終南山上至今還生活著超過5000名的隱士,可以說數量相當龐大。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今年41歲的張劍峰是第一個被採訪的物件,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並沒有身穿道袍,著裝和普通人一模一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張劍峰並非是地地道道的隱士,登上終南山之前,他在西安的一家雜誌社做編輯工作,而且也有妻子和孩子,生活很是幸福,那他為何要歸隱呢?這緣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2008年的時候,張劍峰從一篇報道中看到終南山存在一些有仙風道骨的隱士,因為家就在西安,離得比較近,出於好奇,他就獨自一人前往了終南山尋仙訪道。

在終南山轉了幾天,張劍峰雖然沒有發現一個和自己想象中相符的隱士,但他還是決定拋家舍業,留在山中,因為他發現山裡的這些隱士待人都十分真誠,沒有職場中的勾心鬥角,這對於工作經常不順心的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心靈慰藉。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於是,張劍峰就留了下來,每天過著清苦的生活,為了不讓外人打擾,他找了一處偏僻的地方,自己動手蓋了一個小院,並且在門外掛上了“閉關,閒人勿擾”的牌子,以顯示自己歸隱的決心。

除了工作不順當隱士的人以外,還有一些是感情出現問題的,來自廣東的劉景崇就是其中之一。

與張劍峰不同,劉景崇在到終南山歸隱之前,曾是廣東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年薪百萬,生活相當富足,但因為和妻子性格不合,兩人經常吵架,就離了婚。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婚後的劉景崇變得十分內向,還得了輕度的抑鬱,他忽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像似失去了意義一般,為了自己走下去,他便投身於精神的海洋,每天閱讀大量的書籍。

正是在看書的時候,劉景崇發現隱士的生活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於是,他每年都會抽出大半年的時間,不遠千里,來到終南山隱居。

而之所以會選擇橫跨數省來到終南山,是因為他在遊覽了國內眾多的名山之後,發現這裡隱士比較多,環境也適合自己隱居。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之後的生活,劉景崇放下了曾經的西裝革履,也放下了山珍海味,平日裡人們見到他時,他只穿著兩件布衫和一雙布鞋,而吃飯每天也只吃一頓素食,其餘的世間都用來喝茶看書,誦經打坐,隨太陽的東昇西落而自然地休息,劉景崇覺得這很有意義。

當然,來到這裡隱居的並非都是生活不順,還有一些隱士是單純地來這裡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甘受清貧,樂在其中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了兩位獨特的隱士,一個叫石天龍,另一個因為不願透露真實姓名,便告訴記者稱呼他青木即可。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兩人經常聚在一起,不像其他的隱士那般獨來獨往,而且兩人的年紀也都不大。

石天龍來自湖北,今年33歲,他從小就是一個武術迷,每當看到武俠小說中的絕世武功,他都心血來潮,所以,當他聽說終南山有高人時,便欣然前往。

而青木則來自咸陽,也是33歲,他的性格十分內向,害怕與人交往,為了過上清淨的生活,他就來到了終南山,因為喜愛彈琴,他每天都會坐在山間小溪旁彈奏一曲。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記者看到他們二人的時候,青木正在撫琴,琴聲悠揚,一旁的石天龍則在揮舞著雙拳,拳力強勁,兩人配合得相得益彰,頗有伯牙子期的味道,或許來到這裡的兩人都把彼此當成了知音,而在山林間彈琴練武也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隱士之外,還有一些隱士就是無慾無求真心歸隱的人,在這裡生活了21年之久的王道長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記者來到終南山的時候,恰逢王道長剛剛結束一個月的止語修行,止語顧名思義,就是不說話的意思,這是王道長諸多修行方式中的一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王道長雖然當了幾十年的道士,但他最開始卻是在老家福建龍巖一帶隱居修行的,那為何會千里迢迢來到終南山隱居呢?莫非也是想找終南捷徑?答案顯然不是。

王道長表示自己來終南山,是因為這裡比其他地方更適合修道隱居,當他踏上這裡的土地時,頓時感覺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一股強大的磁場把自己定在了這裡。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這句話似乎有些玄言的味道,但稍微一看終南山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淵源,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修道之人嚮往的福地。

首先,終南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仙氣匯聚之地,《封神榜》裡提到的太乙真人就住在這裡修煉,所以這座山至今還別名太乙山。

其次,拋開神話不談,這裡還是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時,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老子在騎牛西出函谷關的時候,就途徑了這裡,當時這裡的守將尹喜聽說老子經過,十分高興,便主動求他寫字相贈。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老子一夜之間寫了洋洋灑灑五千言,這也就是著名的《道德經》,而終南山也因老子在此講道成為了道家的寶地。

此外,像姜子牙、王重陽、王維等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曾在終南山隱居過一段時間,王道長覺得正是因為這些名人的匯聚,使得終南山無形中培育出了適合修道的仙靈之氣。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前面提到了這麼多的隱士,他們生活都很清苦,都有著精神的寄託,但這麼多人隱居,不可能都只單純地追求精神的世界吧?他們又是如何長期生存下去的呢?

原來,這些隱士也並非總是待在山上,當山上野菜吃完的時候,他們也是會走下山來,到附近的市集、超市購買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資,有時錢花完了,還會到山下打一段時間工賺錢買東西,總之一句話,先吃飽才能追求其他。

2019年,60多歲老太親眼看到終南山上有奇人出現,他們為何隱居?

對於這些隱士的選擇,我們無從評論對錯,也許他們的行動能夠讓他們在喧囂的當代獲得內心的寄託,異軌殊途,知足常樂,祝福他們能夠一直幸福地生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