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胡服騎射”之“胡服”與漢服有何不同?

由 科技攝影專欄 發表于 人文2022-01-06
簡介趙武靈王指揮著趙國強大起來的軍隊,開始開邊拓土,很快就把趙國的邊界向北推移到與燕、代相鄰,向西北擴充套件到雲中、九原二郡,取得了新拓幾百裡國土的好成績

被髮左衽怎麼讀

說起胡服騎射,

還要說說這位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

武靈王自念趙國北邊於燕,東邊於胡,西邊於林胡樓煩,與趙為鄰,而秦止一河之隔,居四戰之地,恐日就微弱。乃身自胡服,革帶皮靴,使民皆效胡俗,窄袖左衽,以便騎射。國中無貴賤,莫不胡服者。廢車乘馬,日逐射獵,兵以益強。武靈王親自帥師略地,至於常山,西極雲中,北盡雁門,拓地數百里。

——《東周列國志》

“胡服騎射”之“胡服”與漢服有何不同?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就像希臘神話中的無敵大力士海格力斯一樣,是一位英雄,歷史恰恰卻讓他坐到了趙國王位的寶座上面。然而,他的舞臺,不在政治,而在於軍事。在軍事治理方面,趙武靈王是有天賦與魄力的。他能把趙國的軍事實力提高到戰國初期東方六國居首的水平,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國與國來說,戰場的勝負拼的是實力,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以及強大的經濟後勤保障。沒有實力只能被動挨打。如有實力,小則可以欺負別人,大則可以兼併天下。有雄心的趙武靈王想的是“志吞四海”。

他學習了周邊國家和地區軍事上的優點,決定在趙國搞場徹底的軍事改革,

實行全民皆兵,改變趙國傳統式長袍大褂的服裝與靠步兵作戰的落後狀況,全面推行胡服騎射,建設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騎兵隊伍

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中說:趙武靈王“吾欲胡服”的號召,在一開始進行的並不順利,“群臣皆不欲”。但趙武靈王堅信“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在這種信念的堅持下,趙武靈王率先穿上胡服,革帶皮靴,窄袖左衽,以便騎射。自己學得差不多了,又下令全國軍民一體效仿。

中國古老的傳統是: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既然國主都這樣做了,帶頭在先,做的還有模有樣,臣民們還能有什麼意見呢?

於是,趙國上下踴躍響應,不亦樂乎。

於是乎:趙國上下,不分貴賤,齊齊脫下長袍大褂,換上了便於戰鬥的短袖戎裝。胡風,胡服,騎馬,射箭,練兵場上,殺聲震天,雄姿英發。趙國頓時氣象萬新。

全民皆兵,且都是靈活便於機動作戰的騎兵,要速度有速度,要戰鬥力有戰鬥力,趙國兵員厚實,軍事迅速強大,一下子就將東方各國甩在了後頭。趙武靈王指揮著趙國強大起來的軍隊,開始開邊拓土,很快就把趙國的邊界向北推移到與燕、代相鄰,向西北擴充套件到雲中、九原二郡,取得了新拓幾百裡國土的好成績。

事實證明,趙武靈王在軍事上確有天賦,稱得上是戰國君主中當之無愧的超一流軍事家與實幹家。

趙武靈王的“吾欲胡服”究竟是怎樣的服飾?

最重要的一點,

以右衽為特徵的漢服

相比,

胡服的特徵是左衽

“胡服騎射”之“胡服”與漢服有何不同?

右衽 - 曲裾深衣

“胡服騎射”之“胡服”與漢服有何不同?

X錯誤

屈原畫像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會披散著頭髮、衣襟朝左邊開,像落後的民族那樣了。

被髮左衽,讀音pī fà zuǒ rèn。左衽,我國古代部分少數民族或是漢族死者所著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衽,指衣襟。

《禮記·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

這便是說,死者的衣服採取左衽的形式。

“胡服騎射”之“胡服”與漢服有何不同?

左衽

人物軼事

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1904年春,因所作譏諷清王朝的《半哭半笑樓詩鈔》被人告發,清廷諭令捉拿,亡命上海,就讀於震旦學院。1905年為報刊撰文署名“右任”。“右任”是“右衽”諧音。古代周邊少數民族服裝為左衽,前襟向左掩,孔子稱為“被髮左衽”;而中原漢族為右衽。他取此名,體現了立志反清救國的決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