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由 小敏科技 發表于 人文2021-12-26
簡介坦博拉火山噴發時釋放出的大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等,它們在大氣層中相遇、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阻擋太陽光的溶膠,使太陽的熱量難以抵達地球,於是次年出現了震驚全球的“無夏之年”

飛霜六月是什麼意思

從15世紀初開始到20世紀初這段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比較難熬的一個階段。全球範圍持續性的氣候寒冷、乾旱,使得耕地變少、農作物歉收,饑荒、戰爭和各種瘟疫、流行病像夢魘一樣困擾著人類,數億人為之喪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冰期”,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在小冰期裡,公元1816年又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是嘉慶二十一年,農曆八月時“天氣忽然寒如冬”。黑龍江農曆七月出現嚴重霜凍,安徽、江西等地亦有農曆六、七月出現降雪的紀錄,雲南全省出現嚴重饑荒。一時之間,人人自危,民間更是流傳這是老天爺在告訴大家大清朝發生了天大的冤屈,讓嘉慶帝十分頭疼。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不僅中國如此,當年的北半球天氣均出現了嚴重的反常,歐洲、北美洲、亞洲都出現六月飛霜的異象,被稱為“無夏之年”。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在歐洲,1月份本來天氣是逐漸回暖的。2月份突然來了一波“倒春寒”。

3月份,氣溫又回暖,花兒也開了起來。到了4月份氣溫卻開始驟然變冷,多地下起了凍雨,甚至飄起了雪花。

5月、6月,多地持續下雪,河水開始結冰,還沒來得及收割的農作物直接被凍死。當年一位市民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霜凍和冰雪凍死了地裡所有的豆類和穀物,田裡空空如也,像12月一樣一片雪白。”

7月、8月,大批牲畜被凍死,愛爾蘭、威爾士等地出現饑荒,瑞士出現了搶奪糧食的情況,紐西蘭的燕麥從1815年的每桶12美分瀑漲至92美分……

根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歐洲約有20萬人死於“異常天氣”。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在美洲,加拿大的魁北克在6月份直接下起暴雪,短時間內積雪餘尺,大批毫無防備的百姓被活活凍死。

美國的天氣更為怪異,7、8月份賓夕法尼亞州仍可見河水結冰。部分地方氣溫就像坐過山車似的,白天時氣溫可能高達35℃,到了下午就驟降至0℃甚至以下。很多人因受不了這樣的“冷熱交替”,紛紛病倒。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氣候反常現象呢?“罪魁禍首”就是印尼森巴瓦島上的坦博拉火山。

1815年4月~7月,坦博拉火山持續噴發,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之一,累計噴射出1400億噸岩漿,噴入空中的火山灰和碎石在170萬噸左右,所噴出的火山灰抵達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層,遠至英國倫敦都能看到因火山灰而出現的日落彩霞。坦博拉火山噴發時釋放出的大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等,它們在大氣層中相遇、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阻擋太陽光的溶膠,使太陽的熱量難以抵達地球,於是次年出現了震驚全球的“無夏之年”。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受坦博拉火山噴發的影響,全球溫度在之後一兩年下降了大約0。4℃~0。7℃。而1816年是自1400年以後,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

推薦文章